傳統中醫藥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療系統之一。時至今日,中醫藥學不但在中國的醫療保健體系扮演着愈顯重要的角色,其對世界各地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將傳統中醫藥學的智慧融入現代醫療衛生保健體系,已成為從東方席捲到西方的新趨勢。
卞兆祥教授為研究中醫藥治療胃腸病的專家,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及講座教授。卞教授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醫學學士學位後,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中醫學碩士學位,然後再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醫學博士(結合醫學)學位。卞教授於2001年加入浸大。
卞教授對中醫藥治療胃腸病的臨床研究作出了不少開拓性的貢獻。胃腸病愈趨普遍,常見的例子包括大腸癌、腸易激綜合症、慢性便秘、炎症性腸病等。儘管現時西方醫學已有針對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法,但患者卻往往要承受伴隨而來的種種副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病人轉向中藥治療,因中醫藥既有實證療效,且副作用輕微。
2016年,卞教授的團隊發現中藥材「馬爾康柴胡」內所含的一種名為「Pd-Ib」天然化合物,能顯著緩解潰瘍性結腸炎所引起的身體不適。研究團隊已獲得美國專利局授予專利,計劃把該天然化合物開發成新藥。同年,浸大與香港中文大學和培力控股簽署合作協議,合力研發治療功能性腸胃病的新藥,這項合作建基於卞教授的研究團隊與中大醫學院始於2002年的全港首個中西醫結合協作研究。過去十年,卞教授亦與來自中國內地、英國、加拿大的工作小組合作,致力建立一套專為複方中醫藥而設的臨床報告指引。小組最近在國際知名期刊《內科醫學年鑑》發表了「中藥複方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報告規範」,期望能透過該規範提高中醫藥臨床報告的質量,並擴展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
卞教授的研究影響力亦見於他不斷增長的專利、奬項及論文數量。截至2017年6月,卞教授擁有52項專利,於學術期刊、著作、會議上發表逾300篇論文,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個科研奬項。
臨床研究對推動中醫藥標準化及國際化至為關鍵,因此卞教授牽頭成立香港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並擔當該中心的主任。卞教授亦負責督導中醫藥學院開設的16家中醫藥診所,以及剛成立的「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此外,卞教授一直積極提倡在香港成立一所中醫醫院,以推動中醫藥業界的發展。
「傳統中醫藥為中華文化的精粹。時至今日,中醫藥對多種疾病,甚至是一些西方醫學未能根治的頑疾具有顯著療效。我們希望透過此中醫藥臨床研究教授席,培育優秀的中醫人才,進一步為中醫藥提供科學實證,並研發更多新藥,改善市民健康。」
卞兆祥教授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