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的科學研究近年在國際大型比賽中屢獲殊榮,當中理學院化學系系主任黃嘉良教授*先後有兩項研究於日內瓦的國際發明展中獲獎。黃教授是鑭系元素基礎光化學、光譜學和生物成像研究的權威。早於2015年,他獲歐洲稀土金屬和錒元素協會頒授青年科學家獎,成為首位來自亞洲地區大學的學者獲得此榮譽。更重要的是他的研究持續取得突破,為癌症診斷和治療帶來嶄新科技。他更致力把科研技術實踐應用,特別成立公司把技術發揚光大,體現科學家以科研惠民的精神。黃嘉良教授獲頒授浸大新的冠名教授席──莫民雄博士化學教授,確是實至名歸。
革命性研究助診斷前列腺癌
黃教授的研究有助及早診斷坊間以「男人最痛」來形容的癌症──前列腺癌。此癌症為全球男性第二常見癌症,每年有超過140萬宗新症。而根據衛生署的數據顯示,前列腺癌在本港排名第三,每年新症超過2,500宗,而由2009年起的十年間,此症更是發病率升幅最快的癌症。由於前列腺癌早期並沒有明顯病徵,超過半數的患者確診時已屆中晚期,因此,若能及早斷症,將大大提高治療的成效。黃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發出革命性技術,只需要病人的尿液樣本進行檢測,「與傳統的直腸檢查或抽血檢驗方式比較,這種無創式檢測方法方便、快捷,而且準確,是本地診斷前列腺癌的一大突破。」此項擁有專利技術的檢測,現時已供應給本港的私家診所,亦計劃在未來提供予公立醫院。
黃教授的研究團隊得以成功開拓此嶄新技術,有賴他們發現人體尿液中尿多胺的濃度與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有密切關係。他們先研製出一種能於液體中檢測尿多胺的化學感測物,再利用這感測物研製出靈敏度極高的複合物,以準確地檢測出尿液樣本中的尿多胺濃度,從而診斷檢測者是否有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黃教授談及他致力研究前列腺癌診斷的原因:「傳統診斷前列腺癌的肛門指檢方式,會為病人帶來尷尬和痛楚,亞洲男士普遍在感到不適時不會說出來,因而耽誤了治療。」黃教授的新檢查方法準確度高,並能避免病人做不必要的活組織抽驗,減少他們的顧慮;這方便的檢測,亦有助鼓勵男士們進行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問題。
鼓勵男士定期檢查 關注健康
大多數女士均意識到預防乳癌及子宮頸癌的重要性,近年,全球發起一項年度活動──十一鬍子月 (Movember),鼓勵男士關注自身健康,特別是前列腺癌問題。由黃教授成立的浸大首間科技初創企業──新生命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亦有參與這項全球活動,提供前列腺癌尿液風險評估。「我們鼓勵男士們每年定期做此項尿液檢測,若結果評定為高風險便可馬上諮詢泌尿科醫生,從而盡早識別前列腺癌患者。」黃教授此項研究已取得多個國家的專利,未來將逐步拓展至日本及中國內地,而其成立的公司亦已進駐大灣區。
嶄新方法治療EB病毒相關癌症
黃教授另一卓越的研究同樣與癌症有關──其領導的團隊開發了針對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病毒)相關癌症的新一代治療藥物。EB是一種人類疱疹病毒,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傳播。此病毒存在於全球近95%的人口中,它是幾種癌症(例如:鼻咽癌)的罪魁禍首。這病毒在香港和華南地區非常普遍,每年與約二十萬宗癌症病例有關。但黃教授指出,大多數人均不察覺此病毒,令它容易被醫生和研究人員所忽視,「我們新研發的EB病毒靶向治療可針對此休眠病毒,並在病毒突然誘發癌症生長前先發制人。」
黃教授團隊研製的含有肽(peptide)的新藥,是全球首種能同時針對LMP1和EBNA1兩種EB病毒特性蛋白的藥物。這兩種蛋白質若結合在一起能倍增並最終導致腫瘤,此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期刊。這項新治療方法除了可以預防疾病,亦有助治療晚期EB病毒相關的癌症。研究人員將新藥注射到有鼻咽癌腫瘤的老鼠身上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即使用低劑量的新藥已能令老鼠的鼻咽癌腫瘤縮小一半。黃教授指出:「實驗結果顯示了新藥的療效和安全性。這是首次有藥物能同時發揮成像和同時抑制兩種EB病毒蛋白的作用,因此能作為下一代藥物研發的藍本,為特定癌症提供安全的監察和治療。」
黃教授的另一項發明是「鑭系元素工具箱」,這是一種新的醫學造影試劑,可用於檢測Joubert綜合症和新出現的「纖毛病」類遺傳疾病。這項發明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醫學組別金獎、波蘭遺傳學及動物繁殖學院國際創新特別大獎和馬來西亞研究科學家協會大獎。而黃教授領導的另一研究項目,是與化學系助理教授龍康樂博士、生物系麥乃岐教授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羅嘉麗博士等多位專家合作,名為《多功能熒光小分子的設計合成、基礎研究及生物應用》。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系列具備新特殊功能的熒光小分子,對一些熱門研究領域,例如醫學成像和診斷等起着重要作用。此研究亦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2020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做研究如捉迷藏
黃教授的研究不少與生物成像和醫學造影有關,他解釋早於讀大學時期已對熒光光譜着迷。「我們體內的分子多不勝數,每個分子都有特定功能,例如,紅血球負責在身體內傳送氧氣,而白血球則負責抵抗疾病,但有些分子也有機會導致癌症。知道它們的存在很重要,這樣我們才能盡早應付,這便是熒光光譜發揮作用的地方。」他解釋不是每個分子都會發光,但科學家可以找到或設計熒光分子來專門黏附於我們感興趣的分子上,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它們的位置。「我們必須首先透過熒光識別分子,當我們能看到分子,能抓住它們的機會便會大大提升。追蹤這些獨特的分子宛如解碼及玩捉迷藏!我非常享受這個解讀光譜的過程。」黃教授努力不懈推動科研發展,除了感謝家人的支持,還有一大動力,「做研究的最大動力是我們一些突破性的發現能有助早期診斷癌症及提高治療癌症的水平;不但能造福社會,亦能把科學應用於塑造人類的生活上。」
展望未來,黃教授表示會繼續推進生物成像的研究。黃教授形容醫學上的生物成像就如疾病的「照妖鏡」,化學的元素包括探針化合物或分子,可用於疾病的造影成像和診斷。這個領域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首先,我們會繼續尋求更高成像能力的探針,例如,熒光探針能否更亮和對比度更高;其次是追求探針的靈敏度和準確度,這是最大的挑戰。」他解釋要識別出某特定份子相對較易,困難之處就是如何避免這些份子受到其他因素干擾而出現誤差。「在研究的過程中沒有捷徑,我們的團隊會用各式各樣的辦法來確定份子檢測的準繩度,例如靠運算、推論、翻查文獻或反覆實驗。如果你願意努力,幸運可能會在你的身邊。」黃教授指出他研究時經常與生物學家合作,以設計特定於某些疾病標誌物的探針,以防止誤導性結果。除此之外,黃教授強調探針的安全性很重要﹕「成像探針是注入我們體內的外部化合物,必須確保這些化合物在發揮作用時不會構成任何健康風險,否則便不應使用這些工具了。」
醉心研究 關懷學生
除了看論文,黃教授笑言茶餘飯後他喜愛看球賽。原來黃教授是一個狂熱的足球迷,可通宵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球賽,當他熱捧的英超球隊愛華頓護級成功,足以讓他樂半天。他認為球賽和管理團隊有着相似的地方,「作為系主任及研究團隊的領導者,人事管理是一大挑戰,因團隊各人的背景不同,與不同的人共事是一大學問。作為一個球迷,每次看到球員在比賽中勝出或捧盃時的興奮提醒我,若要取得成功,除了團隊精神,熱情是成功的關鍵。」
談起熱情,黃嘉良教授這次獲頒授冠名教授便是浸大校友和友好全力支持的成果。為了提升浸大在化學方面的學術水平及地位,浸會化學系舊生會「Baptist Chemists」發起設立以已故莫民雄博士──浸大前行政副校長暨秘書長、理學院院長及化學系主任──冠名的化學教授席。莫博士一生奉獻浸大,故一眾化學系校友及大學友好同心協力籌募經費,藉設立此冠名教授席向莫博士致以崇高的敬意。黃嘉良教授感謝所有捐款人的支持,他指此教授席的財政支持有助引進新人才及先進技術,強化研究團隊,「我明白要將一個意念轉化成實際的成果並不容易,需要莫大的努力和面臨許多挑戰。團隊的每位成員猶如一部機器的齒輪,大家需要同步才能合作。」黃教授感謝莫民雄博士當年一直帶領化學系的發展,令他現時擁有一隊具使命感的團隊,他興奮地期待可帶領研究更上一層樓。
心及天下的科學家
除了學術上的職務,黃教授更出任浸大楊振寧堂的舍監,與一眾宿生打成一片,亦關顧學生的職涯發展。黃教授指宿舍的生活是不少本科生的人生新階段﹕「第一次離開家人,嘗試獨立的滋味及體驗多元文化。我希望能透過自己過去在外地工作或生活的經驗,幫助學生適應宿舍的生活。」楊振寧堂的格言為「心及天下」,以關心別人為己任──「Hall with a heart」,而這份精神正好在黃教授這位有心的科學家「Scientist with a heart」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此訪問稿於2022年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