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雄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董事局副主席

在新冠疫情下,香港浸会大学积极以其专业知识及热诚协助抗疫,推出免费网上中医遥距诊症服务、赠送防感方,提供情绪支持和辅导等,为社会发放正能量,获社会予以肯定。浸大人一向同舟共济,在不同岗位上贡献所长,以关爱社群为己任,期盼这份贡献社会的使命感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为香港以至周边地区带来更大禆益。

吕元祥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董事局副主席

世界各地在多方面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转变,作为香港浸会大学基金副主席,我喜见香港浸会大学秉持创新的精神,力求突破,为新世代培育有能力迎接未来挑战的人才。浸大致力结合崭新科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于不同学术领域,推动跨学科研究,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带来裨益。这正是香港浸会大学基金各成员所乐见,期待浸大继往开来,再创高峰。

王国强博士工程师,GBS,JP,FHKEng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董事局副主席兼
企业家委员会联席主席

做人要有承担,这是我一向的宗旨。我们一家持续伙拍浸大数十载,正是与浸大有着共同的理念──以专业知识及网络回馈社会。诚意邀请大家加入香港浸会大学基金的大家庭,协助大学培育年青领袖,勇于承担,发挥所长,为香港及祖国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蔡懿德院士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董事局司库兼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暨谘议会司库

感谢各界的慷慨捐赠,令浸大在近年获得足够的资源,投放于校园建设、透过冠名教授席以延揽人才、推动学术交流及服务学习活动、促进大学在策略发展计划下各项崭新的教研项目。大学将把握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下的机遇,继续加强与各界持份者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俾使大学的发展行稳致远。

孙少文博士,BBS,JP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企业家委员会联席主席

随着香港定位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浸大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相关学科的优势,加强文化艺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培育人才,成为香港实现这一定位的参与者、贡献者。

王克勤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校友委员会主席

浸大超过十四万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更在不同城市设立校友会,凝聚力量支持母校的发展。透过校友群体的庞大网络,校友们为母校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又给予师弟妹事业规划的意见,就让这股校友力量继续发光发亮,照遍不同角落。

孙燕华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联席主席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辖下的青年企业家委员会,旨在汇聚各个领域的年青又热心的领袖,扩阔大学的社会网络。在各委员的努力下,我们致力提供奖学金,协助大学推出更多创业培训、实习、师友计划及体验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在全球的竞争力,培育他们抱有企业家的精神。

王绍基先生,JP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联席主席

在全球化的年代,我们期望浸大的毕业生除了重视品格修养,更应具备国际视野,主动认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政经发展,抱持「心系家国,志在四方」的胸怀。因此,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各委员积极襄助大学推动更多交流体验计划,培育年青人具备环球视野,亲身体验外地的生活和文化,又在事业发展上,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履行世界公民的责任。

陈镇仁博士,GBS,JP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暨咨议会主席

近年,浸大在艺术科技、太空探索等多方面取得骄人成就,例如有学者肩负设计中国神舟太空飞船护航椅的角色,又发展崭新的适配子药物,以减轻因太空探索微重力而引起航天员的骨质流失,亦有学者利用新媒体以及互动地图,把故宫文物以至香港的历史故事活灵活现。依仗各界捐款者的大力支持,浸大能够缔造崭新而尖端的研究成果,并促进校园国际化,把世界的视野带进校园,实现成为一所世界性博雅大学的理想。

邹霭云女士 香港浸会大学行政副校长暨秘书长

尽管疫情持续、经济低迷,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有幸得到各界热心人士和机构的慷慨捐资和大力支持,使大学全速推行多个重要的项目,其中包括赛马会创意校园的兴建工程,以及在中医药、学生学习和研发等领域的策略发展。端赖各方的鼎力支持,浸大得以为香港以至国际作出深远的贡献。

陈郑惠兰女士 香港浸会大学发展事务处总监兼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秘书长

疫情持续,地缘政治的张力及能源价格高企等负面因素,令环球以至香港的经济前景堪忧。然而,在此艰难的时刻,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连续三年均录得卓越的筹款佳绩,着实是浸大之福。我们衷心感谢各界弥足珍贵的捐献,砥砺我们奋发前行,培育全人,惠泽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