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雄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副主席

在新冠疫情下,香港浸會大學積極以其專業知識及熱誠協助抗疫,推出免費網上中醫遙距診症服務、贈送防感方,提供情緒支援和輔導等,為社會發放正能量,獲社會予以肯定。浸大人一向同舟共濟,在不同崗位上貢獻所長,以關愛社群為己任,期盼這份貢獻社會的使命感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為香港以至周邊地區帶來更大禆益。

呂元祥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副主席

世界各地在多方面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轉變,作為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副主席,我喜見香港浸會大學秉持創新的精神,力求突破,為新世代培育有能力迎接未來挑戰的人才。浸大致力結合嶄新科技、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於不同學術領域,推動跨學科研究,為人類的健康和福祉帶來裨益。這正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各成員所樂見,期待浸大繼往開來,再創高峰。

王國強博士工程師,GBS,JP,FHKEng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副主席兼
企業家委員會聯席主席

做人要有承擔,這是我一向的宗旨。我們一家持續夥拍浸大數十載,正是與浸大有着共同的理念──以專業知識及網絡回饋社會。誠意邀請大家加入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的大家庭,協助大學培育年青領袖,勇於承擔,發揮所長,為香港及祖國的蓬勃發展作出貢獻。

蔡懿德院士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司庫兼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

感謝各界的慷慨捐贈,令浸大在近年獲得足夠的資源,投放於校園建設、透過冠名教授席以延攬人才、推動學術交流及服務學習活動、促進大學在策略發展計劃下各項嶄新的教研項目。大學將把握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下的機遇,繼續加強與各界持份者合作,發揮協同效應,俾使大學的發展行穩致遠。

孫少文博士,BBS,JP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聯席主席

隨着香港定位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浸大應充分發揮自身在相關學科的優勢,加強文化藝術專業的教學研究和國際交流,培育人才,成為香港實現這一定位的參與者、貢獻者。

王克勤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主席

浸大超過十四萬名校友遍佈世界各地,更在不同城市設立校友會,凝聚力量支持母校的發展。透過校友群體的龐大網絡,校友們為母校提供更多實習的機會,又給予師弟妹事業規劃的意見,就讓這股校友力量繼續發光發亮,照遍不同角落。

孫燕華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聯席主席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轄下的青年企業家委員會,旨在匯聚各個領域的年青又熱心的領袖,擴闊大學的社會網絡。在各委員的努力下,我們致力提供獎學金,協助大學推出更多創業培訓、實習、師友計劃及體驗學習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在全球的競爭力,培育他們抱有企業家的精神。

王紹基先生,JP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聯席主席

在全球化的年代,我們期望浸大的畢業生除了重視品格修養,更應具備國際視野,主動認識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政經發展,抱持「心繫家國,志在四方」的胸懷。因此,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各委員積極襄助大學推動更多交流體驗計劃,培育年青人具備環球視野,親身體驗外地的生活和文化,又在事業發展上,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履行世界公民的責任。

陳鎮仁博士,GBS,JP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

近年,浸大在藝術科技、太空探索等多方面取得驕人成就,例如有學者肩負設計中國神舟太空飛船護航椅的角色,又發展嶄新的適配子藥物,以減輕因太空探索微重力而引起航天員的骨質流失,亦有學者利用新媒體以及互動地圖,把故宮文物以至香港的歷史故事活靈活現。依仗各界捐款者的大力支持,浸大能夠締造嶄新而尖端的研究成果,並促進校園國際化,把世界的視野帶進校園,實現成為一所世界性博雅大學的理想。

鄒靄雲女士 香港浸會大學行政副校長暨秘書長

儘管疫情持續、經濟低迷,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有幸得到各界熱心人士和機構的慷慨捐資和大力支持,使大學全速推行多個重要的項目,其中包括賽馬會創意校園的興建工程,以及在中醫藥、學生學習和研發等領域的策略發展。端賴各方的鼎力支持,浸大得以為香港以至國際作出深遠的貢獻。

陳鄭惠蘭女士 香港浸會大學發展事務處總監兼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秘書長

疫情持續,地緣政治的張力及能源價格高企等負面因素,令環球以至香港的經濟前景堪憂。然而,在此艱難的時刻,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連續三年均錄得卓越的籌款佳績,着實是浸大之福。我們衷心感謝各界彌足珍貴的捐獻,砥礪我們奮發前行,培育全人,惠澤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