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威博士
- WeFi Limited联合创始人兼董事
- TriTech Distribution Limited常务董事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企业家委员会委员
- 博爱医院董事局总理
- 香港善德基金会总理
-
北区医院慈善信托基金
筹款顾问委员会委员 - 中国星火基金会名誉会长
- 香港北区文艺协进会永远名誉会长
- 九龙东区扶轮社社董
- 边界区少年警讯名誉会长
- 香港屯门狮子会会员
- 司南创新联盟有限公司理事会执委
「科技的出现就是要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利用自己在信息科技方面的知识支持慈善机构,实行科技与慈善结合。」说这话的正是今期焦点人物的受访者、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企业家委员会委员叶嘉威博士。这位年轻有为的「80后」不但创立了多家与信息科技相关的初创企业(start-ups),更计划融合创新科技与行善,令更多善行得以延续。
叶嘉威博士可谓创意澎湃,经常想出好点子,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不少初创企业。由他创办或有参与业务的企业包括WeFi Limited 微线有限公司(WeFi)、TriTech Distribution Limited(TriTech)、Multisoft Limited(MTS)。WeFi在香港逾20,000个热点,甚至是旅游巴士上提供高质量的Wi-Fi服务,并为客户提供广告平台,同时也会搜集用户的浏览纪绿、地区数据等数据,分析其行为和模式;TriTech则主力为卖方提供信息科技、网络基建等服务;而MTS是一间提供一站式I.T.企业方案的服务商,专注于系统、网络、保安及云端服务;叶博士与伙伴最近更计划连结科技和艺术,建立网上平台助年轻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又或制成商品出售,从而赚取版权收入,支持他们继续创作。甚么原因吸引叶博士投身信息科技界?「最基本的原因当然是对I.T.这个行业有兴趣,对科技有热诚和追求。」戏称自己为「宅男」的叶博士继续说:「此外,我认为会计和I.T.是各行各业都不可缺少的元素。年轻时希望涉猎不同行业,但知道客观环境上不容许个人经常转行,因此决定透过在信息科技界工作来接触更多行业。」
叶博士不只选择投身信息科技界,还要选择创业,先后成立多家公司,过程是否十分艰巨?叶博士笑着说:「创业真的十分辛苦,需要有坚定的意志。我经常与拍档说,完成手上的创业计划便要收手了,但最后总是再有新念头冒起,以致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叶博士认为创业除了要有热诚,也要准备充足,因为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以他刚毕业时的第一次创业经验为例,他与合伙人计划开设教授计算机知识的补习教室,但因缺乏创业经验,没有做好市场调查,结果不如人意,合伙人之间的经营方针也出现分歧,最终当然是分道扬镳,各走各路。尽管第一次的创业未如理想,但叶博士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并且再接再厉,成功设立了多间初创企业。他认为:「我们做start-up的,经常接触新事物,所以我接受一次失误,但绝不能重复犯错。」
2008年,叶博士的初创企业总算上了轨道,渐入佳境,但有感在经营方面遇上瓶颈。他认为公司如需扩展,便必须在管理模式上有所转变,因而决定到浸大修读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在芸芸大学中我选择了浸大,是因为其课程注重中国商业元素,而又适合我们这类初创企业。」叶博士又说修读这个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真的令人十分难忘:「还记得我们要到西安field trip,一去便是十天。首先,一个在职人士要抽出十天假期是非常困难的;加上行程紧密,白天有研习和参观,晚上又要与组员讨论案例和写报告,十天内好像也睡不上20小时,是我人生中休息得最少的纪录!」叶博士说整个硕士课程令他获益良多,不但大大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化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他也得以突破瓶颈,在短时间内再开设了数间初创企业,员工规模也由数十人增加至数百人。他亦因而拓阔了人际网络,一班同学十分亲近,现时也有保持联络,定期见面,交流分享。
管理初创企业,所需的技巧会否与管理传统企业有所不同?叶博士认为,初创企业都注重创新,因此他反对公司内部有很僵化的等级制度或阶级观念:「Hierarchy会令同事不敢向上级提出一些新意念或新方法,结果令公司变得墨守成规,原地踏步。我只会为我的团队定下方向,不会设立框架,鼓励他们在日常运作中突破固有思维,多发掘崭新解决方案。」他又指同事留在公司的时间毋须过长,「最紧要带脑袋回公司,不要只带躯壳回来;病了就早点回家休息,正所谓『Work hard,Play hard』」。叶博士非常珍惜和关怀他的员工,曾获汇丰银行颁予「雇员关怀杰出奖」,他认为这样才能留得住「有heart、有talent」的同事。「例如有一位同事刚入职时是负责marketing的,后来计划结婚和生儿育女,希望能多赚一点,我们便把她调至销售部;直至她怀孕,不能过度操劳,我们又把她调至客户服务部。我们有很多这类内部调职机会,以挽留人才。」叶博士也希望他的企业能为有梦想、有志气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可让他们发挥创意的工作环境,在和谐正面的气氛下一展所长。
由创业开始,叶博士已订下目标,在经营事业的同时,努力反馈社会。他最早加入的慈善组织是扶轮社,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和他截然不同的人──无论是年纪、成长背景,还是身处的行业。尽管大家的共通点有限,但这些大前辈还是乐于与叶博士倾谈,分享自身经验和人生道理。叶博士也感激他们热心提携,因而得以参与不少慈善组织如香港善德基金会的活动。去年,他又加入了博爱医院的大家庭成为总理。「博爱医院有接近一百个本地服务单位,涉及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等不同范畴,我有幸能加入其中,见识到大型慈善组织的运作方法。」
叶博士除了在事业方面有创新意念,对慈善工作也有新看法:「我觉得香港的慈善文化正渐渐改变,当然香港人还是非常乐善好施,但愈来愈重视捐款用途及透明度;慈善团体的筹款活动也愈趋多元化,又会与商业机构合作;参与慈善工作的人也与以往不同,不再是单纯捐钱或向人筹款,而会思考怎样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化筹款过程、或令服务更到位,同时也希望从中能有所得着。」叶博士为了协助慈善团体节省用于市场推广的费用,把资源用得其所,特意让慈善团体于WeFi作免费广告宣传,令它们的活动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层面的有心人。叶博士又认为,信息科技对商界其中一个重要贡献,便是简化流程,减省中间人,其实这模式亦适用于慈善机构。因此,他希望能助慈善机构进行digital transformation,以数字科技解决问题。叶博士解释道:「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科技协助慈善团体与受助人保持联系,以吸引他们在将来回馈该团体;或更有效地与捐款人接触,让他们定时接收到慈善团体的最新消息。这样才能connect人,令慈善工作得以持续。」
现时,慈善工作占去叶博士约四成时间,因此没有太多闲暇进行公余活动,或者说,慈善工作便是他的嗜好。「我想我们这一代参与慈善工作的,与上一代不太相同。我们更重视置身其中,以自己的专业或知识帮助慈善团体,而非单靠捐钱、筹款,或参与一些比较表面和形式化的活动,这样全情投入必定会用去很大部分时间。」然而,叶博士认为参与慈善工作可让他从繁重的工作中暂时抽身,反而有助减压,所以至今仍对慈善工作乐此不疲。衷心希望社会上将有越来越多像叶博士一样充满热诚的年轻一代,不但利用自己所长,还多思考、多创新,以崭新的模式回馈社会,为人类生活创造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