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March 2020
葉博士(右二)出席2019年香港浸會大學籌款晚宴,與校長及多位企業家拍照留念
 葉博士(後排左四)於2019年在洪光椅先生及
林長泉先生帶領下參觀浸大,了解大學發展
 葉博士積極參與慈善活動,並出任
香港善德基金會總理

葉博士於2018年在善德基金會舉辦的青年高峰論壇
參與討論環節,與中學生交流經驗
葉博士與ViuTV的Error 和造星II成員為博愛醫院的
電競活動拍攝宣傳

葉博士關懷員工,圖為參與旗下公司活動
葉博士於2019年獲得「鵬程中小企青年創意創業獎」

 
葉嘉威博士

  • WeFi Limited聯合創始人兼董事
  • TriTech Distribution Limited常務董事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
  • 博愛醫院董事局總理
  • 香港善德基金會總理
  • 北區醫院慈善信託基金
    籌款顧問委員會委員
  • 中國星火基金會名譽會長
  • 香港北區文藝協進會永遠名譽會長
  • 九龍東區扶輪社社董
  • 邊界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
  • 香港屯門獅子會會員
  • 司南創新聯盟有限公司理事會執委

「科技的出現就是要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利用自己在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支持慈善機構,實行科技與慈善結合。」說這話的正是今期焦點人物的受訪者、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葉嘉威博士。這位年輕有為的「80後」不但創立了多家與資訊科技相關的初創企業(start-ups),更計劃融合創新科技與行善,令更多善行得以延續。

葉嘉威博士可謂創意澎湃,經常想出好點子,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不少初創企業。由他創辦或有參與業務的企業包括WeFi Limited 微線有限公司(WeFi)、TriTech Distribution Limited(TriTech)、Multisoft Limited(MTS)。WeFi在香港逾20,000個熱點,甚至是旅遊巴士上提供高品質的Wi-Fi服務,並為客戶提供廣告平台,同時也會蒐集用戶的瀏覽紀綠、地區資料等數據,分析其行為和模式;TriTech則主力為賣方提供資訊科技、網絡基建等服務;而MTS是一間提供一站式I.T.企業方案的服務商,專注於系統、網絡、保安及雲端服務;葉博士與夥伴最近更計劃連結科技和藝術,建立網上平台助年輕藝術家展示他們的作品,又或製成商品出售,從而賺取版權收入,支持他們繼續創作。甚麼原因吸引葉博士投身資訊科技界?「最基本的原因當然是對I.T.這個行業有興趣,對科技有熱誠和追求。」戲稱自己為「宅男」的葉博士繼續說:「此外,我認為會計和I.T.是各行各業都不可缺少的元素。年輕時希望涉獵不同行業,但知道客觀環境上不容許個人經常轉行,因此決定透過在資訊科技界工作來接觸更多行業。」

葉博士不只選擇投身資訊科技界,還要選擇創業,先後成立多家公司,過程是否十分艱巨?葉博士笑着說:「創業真的十分辛苦,需要有堅定的意志。我經常與拍檔說,完成手上的創業計劃便要收手了,但最後總是再有新念頭冒起,以致這個過程不斷重覆。」葉博士認為創業除了要有熱誠,也要準備充足,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以他剛畢業時的第一次創業經驗為例,他與合夥人計劃開設教授電腦知識的補習教室,但因缺乏創業經驗,沒有做好市場調查,結果不如人意,合夥人之間的經營方針也出現分歧,最終當然是分道揚鑣,各走各路。儘管第一次的創業未如理想,但葉博士汲取了寶貴的經驗,並且再接再厲,成功設立了多間初創企業。他認為:「我們做start-up的,經常接觸新事物,所以我接受一次失誤,但絕不能重複犯錯。」

2008年,葉博士的初創企業總算上了軌道,漸入佳境,但有感在經營方面遇上瓶頸。他認為公司如需擴展,便必須在管理模式上有所轉變,因而決定到浸大修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在芸芸大學中我選擇了浸大,是因為其課程注重中國商業元素,而又適合我們這類初創企業。」葉博士又說修讀這個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真的令人十分難忘:「還記得我們要到西安field trip,一去便是十天。首先,一個在職人士要抽出十天假期是非常困難的;加上行程緊密,白天有研習和參觀,晚上又要與組員討論案例和寫報告,十天內好像也睡不上20小時,是我人生中休息得最少的紀錄!」葉博士說整個碩士課程令他獲益良多,不但大大提升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化了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他也得以突破瓶頸,在短時間內再開設了數間初創企業,員工規模也由數十人增加至數百人。他亦因而拓闊了人際網絡,一班同學十分親近,現時也有保持聯絡,定期見面,交流分享。

管理初創企業,所需的技巧會否與管理傳統企業有所不同?葉博士認為,初創企業都注重創新,因此他反對公司內部有很僵化的等級制度或階級觀念:「Hierarchy會令同事不敢向上級提出一些新意念或新方法,結果令公司變得墨守成規,原地踏步。我只會為我的團隊定下方向,不會設立框架,鼓勵他們在日常運作中突破固有思維,多發掘嶄新解決方案。」他又指同事留在公司的時間毋須過長,「最緊要帶腦袋回公司,不要只帶軀殼回來;病了就早點回家休息,正所謂『Work hard,Play hard』」。葉博士非常珍惜和關懷他的員工,曾獲滙豐銀行頒予「僱員關懷傑出獎」,他認為這樣才能留得住「有heart、有talent」的同事。「例如有一位同事剛入職時是負責marketing的,後來計劃結婚和生兒育女,希望能多賺一點,我們便把她調至銷售部;直至她懷孕,不能過度操勞,我們又把她調至客戶服務部。我們有很多這類內部調職機會,以挽留人才。」葉博士也希望他的企業能為有夢想、有志氣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可讓他們發揮創意的工作環境,在和諧正面的氣氛下一展所長。

由創業開始,葉博士已訂下目標,在經營事業的同時,努力回饋社會。他最早加入的慈善組織是扶輪社,在那裏認識了許多和他截然不同的人──無論是年紀、成長背景,還是身處的行業。儘管大家的共通點有限,但這些大前輩還是樂於與葉博士傾談,分享自身經驗和人生道理。葉博士也感激他們熱心提攜,因而得以參與不少慈善組織如香港善德基金會的活動。去年,他又加入了博愛醫院的大家庭成為總理。「博愛醫院有接近一百個本地服務單位,涉及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等不同範疇,我有幸能加入其中,見識到大型慈善組織的運作方法。」

葉博士除了在事業方面有創新意念,對慈善工作也有新看法:「我覺得香港的慈善文化正漸漸改變,當然香港人還是非常樂善好施,但愈來愈重視捐款用途及透明度;慈善團體的籌款活動也愈趨多元化,又會與商業機構合作;參與慈善工作的人也與以往不同,不再是單純捐錢或向人籌款,而會思考怎樣利用自己的知識,優化籌款過程、或令服務更到位,同時也希望從中能有所得着。」葉博士為了協助慈善團體節省用於市場推廣的費用,把資源用得其所,特意讓慈善團體於WeFi作免費廣告宣傳,令它們的活動可以接觸到更多不同層面的有心人。葉博士又認為,資訊科技對商界其中一個重要貢獻,便是簡化流程,減省中間人,其實這模式亦適用於慈善機構。因此,他希望能助慈善機構進行digital transformation,以數位科技解決問題。葉博士解釋道:「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科技協助慈善團體與受助人保持聯繫,以吸引他們在將來回饋該團體;或更有效地與捐款人接觸,讓他們定時接收到慈善團體的最新消息。這樣才能connect人,令慈善工作得以持續。」

現時,慈善工作佔去葉博士約四成時間,因此沒有太多閑暇進行公餘活動,或者說,慈善工作便是他的嗜好。「我想我們這一代參與慈善工作的,與上一代不太相同。我們更重視置身其中,以自己的專業或知識幫助慈善團體,而非單靠捐錢、籌款,或參與一些比較表面和形式化的活動,這樣全情投入必定會用去很大部分時間。」然而,葉博士認為參與慈善工作可讓他從繁重的工作中暫時抽身,反而有助減壓,所以至今仍對慈善工作樂此不疲。衷心希望社會上將有越來越多像葉博士一樣充滿熱誠的年輕一代,不但利用自己所長,還多思考、多創新,以嶄新的模式回饋社會,為人類生活創造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