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s/default/files/membersinFocus/2020/MsCatherineChen/CatherineChen_sc_banner.jpg)
![](/sites/default/files/membersinFocus/2020/MsCatherineChen/1.jpg)
![](/sites/default/files/membersinFocus/2020/MsCatherineChen/3.jpg)
![](/sites/default/files/membersinFocus/2020/MsCatherineChen/4.jpg)
图为「新感觉系列」参观探访活动
![](/sites/default/files/membersinFocus/2020/MsCatherineChen/award.jpg)
![](/sites/default/files/membersinFocus/2020/MsCatherineChen/6.jpg)
自行车
陈慧钰女士
- 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创办人及会长
- 江苏省政治协商委员常务委员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主席
- 香港江苏青年总会荣誉会长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顾问
- 旺城国际控股集团创办人
- 2002年杰出青年工业家
- 江苏省机电协会副理事长(2003)
- 获授予「文明新风典型」(2004)
- 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2005)
瘟疫肆虐全球,人心惶惶,相信市民大众更能体会健康并非必然。正如今期的焦点人物——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会长陈慧钰女士,陈会长自2009年创办「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以来,通过「新感觉」系列参访活动邀请来自两岸四地的青少年学生,齐聚一起在游学中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亲身体会各地经济建设、教育发展。在此过程中,陈慧钰女士发现有些学生从开始内向害羞到抛开胆怯,直至活动结束时开朗大方的变化;还有一些学生在行山远足、野外历奇中出现体力不继或身体不适,到一周活动结束后开始慢慢适应;以及陈会长曾因早年工作繁忙而令自身响起警号。
正是因为种种经历,陈会长深切体会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因此,透过朋友吴德龙校友穿针引线,陈会长通过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在2019年慷慨捐资港币110万支持浸大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推出全港首个以学生为主导的活动——「传承行动:全城健康」。活动集合了浸大七个甚具优势的学系包括生物、化学、中医药、传播、音乐、体育及运动学、视觉艺术进行跨学科合作,邀请了200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及外国医学专家、音乐教育家和艺术家等的分享下,围绕「心脑健康六大要素」(体能运动、营养与环境、积极人生观、睡眠与休息、思维锻炼、人际互动)设计教材及活动,其后将到访全港16所中学,为合共1,700名中学生提供教学活动。陈会长表示庆幸认识到浸大的团队,大家很合拍,而且活动设计特别由学生主导,期望能透过朋辈的力量生动地向中学生传递健康的讯息。
谈及健康,陈会长认为「知己」,即认知自己,非常重要:「不应该只有医生才知道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各重要系统如何互相影响。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身体有所认识,而不能将健康的责任推给医生。」要了解自己,则身心两方面都要兼顾。「眼晴是向外看,看到的是别人,是外面的世界;用心,才能向内看,不仅要看懂自己的身体,还要看懂自己的内心。」陈会长认为身心健康应该从小做起,「打好个底」。现在有一些家庭,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忽略了孩子的身体锻炼、心理教育。最近有报导指中医文化知识有可能纳入小学课程内,陈会长对此非常欢迎,她认为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讲求养生及固本培元,能补西医之不足,而「中医的重点就是讲求平衡,事实上沉迷任何一样东西,不论是游戏还是工作,都对我们无益」。中医学传统理论的传承,对人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陈会长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与不少香港人一样,是听着谭咏麟的歌、看着成龙的电影长大的;她在宝血中学毕业后到台湾读大学,后又在北京大学取得管理硕士学位;30岁时她拿着一部打字机北上江苏创业,并积极拓展欧美业务;36岁时公司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当年最年轻的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会主席,同年并获得「杰出青年工业家」奖,更是少数获奖的年轻女性。
陈会长并没有停留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怀着感恩的心,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她于2009年创立了香港公益慈善机构──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通过她一次次亲力亲为、出资赞助各项活动,为港澳台及内地青少年创建提供了一个「新感觉」平台,透过知识的传承,使青少年更注重其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高素质、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之才、优秀青年,是陈会长多年来持续公益事业的动力。「我很惊讶一些团员起初十分害羞,但随着参与各种活动,他们逐渐变得积极,令我体会到青年人有时只是需不同的机会去激发他们内里的潜能;到了行程最后一天,更有不少学生因不舍与团员分别而流泪。」陈会长很高兴不少参加交流活动的青年人继续透过不同渠道保持联系,笑言这些单纯的友情和人脉、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彼此文化差异的认同及融和,正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资产。
陈会长认为年青人不论从事甚么职业,首先要学识做人:「若只懂做事而不懂做人,只会得不偿失。」她忆述当年在国内做生意,要改变客户、员工等多年来的做事方法及态度,必须身先士卒做好榜样,同时亦要有耐性,择善而固执。「人最难改变的是思想和习惯,只好耐着性子,慢慢渗透、融合。」而学做人,她认为先要有同理心,懂得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陈会长谈起至今仍保持联系中一时的班主任,班主任真诚、爱心、耐心、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自己走上社会如何做人做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每逢大时大节定必互相关心慰问,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最后,陈会长寄语香港学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确认知自己,以阳光、宽容的心;健康、强壮的身体,客观理智看待问题,把握机遇,积极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现在很多海外华人青少年、台湾学生都回到内地发展,而最接近内地的香港更拥有独特优势,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中国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全球的疫情持续,闲时会研究中医学的陈会长,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疫情既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就像过去的每一次一样,人类的本能和智慧最终会战胜疫情;关键就是每个人要有信心和能力!」期盼大家也能学像陈会长一样,抱着乐观态度去看待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