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長經常親自帶學生參加交流團,
圖為「新感覺系列」參觀探訪活動
陳會長於2002年獲傑出青年工業家獎,為當年最年輕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會主席
陳會長向中江縣永豐鄉小學的學生贈送100輛自行車
陳慧鈺女士
- 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創辦人及會長
- 江蘇省政治協商委員常務委員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主席
- 香港江蘇青年總會榮譽會長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顧問
- 旺城國際控股集團創辦人
- 2002年傑出青年工業家
- 江蘇省機電協會副理事長(2003)
- 獲授予「文明新風典型」(2004)
- 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榮譽獎章(2005)
瘟疫肆虐全球,人心惶惶,相信市民大眾更能體會健康並非必然。正如今期的焦點人物——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會長陳慧鈺女士,陳會長自2009年創辦「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以來,通過「新感覺」系列參訪活動邀請來自兩岸四地的青少年學生,齊聚一起在遊學中深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親身體會各地經濟建設、教育發展。在此過程中,陳慧鈺女士發現有些學生從開始內向害羞到拋開膽怯,直至活動結束時開朗大方的變化;還有一些學生在行山遠足、野外歷奇中出現體力不繼或身體不適,到一周活動結束後開始慢慢適應;以及陳會長曾因早年工作繁忙而令自身響起警號。
正是因為種種經歷,陳會長深切體會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並希望我們年輕一代身體強壯,心理健康。因此,透過朋友吳德龍校友穿針引線,陳會長通過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在2019年慷慨捐資港幣110萬支持浸大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推出全港首個以學生為主導的活動——「傳承行動:全城健康」。活動集合了浸大七個甚具優勢的學系包括生物、化學、中醫藥、傳播、音樂、體育及運動學、視覺藝術進行跨學科合作,邀請了200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及外國醫學專家、音樂教育家和藝術家等的分享下,圍繞「心腦健康六大要素」(體能運動、營養與環境、積極人生觀、睡眠與休息、思維鍛煉、人際互動)設計教材及活動,其後將到訪全港16所中學,為合共1,700名中學生提供教學活動。陳會長表示慶幸認識到浸大的團隊,大家很合拍,而且活動設計特別由學生主導,期望能透過朋輩的力量生動地向中學生傳遞健康的訊息。
談及健康,陳會長認為「知己」,即認知自己,非常重要:「不應該只有醫生才知道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各重要系統如何互相影響。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身體有所認識,而不能將健康的責任推給醫生。」要了解自己,則身心兩方面都要兼顧。「眼晴是向外看,看到的是別人,是外面的世界;用心,才能向內看,不僅要看懂自己的身體,還要看懂自己的內心。」陳會長認為身心健康應該從小做起,「打好個底」。現在有一些家庭,父母過於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忽略了孩子的身體鍛鍊、心理教育。最近有報導指中醫文化知識有可能納入小學課程內,陳會長對此非常歡迎,她認為中醫學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以自然科學知識為主體、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相交融的科學知識體系。講求養生及固本培元,能補西醫之不足,而「中醫的重點就是講求平衡,事實上沉迷任何一樣東西,不論是遊戲還是工作,都對我們無益」。中醫學傳統理論的傳承,對人體的身心健康、社會經濟發展等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陳會長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與不少香港人一樣,是聽着譚詠麟的歌、看着成龍的電影長大的;她在寶血中學畢業後到台灣讀大學,後又在北京大學取得管理碩士學位;30歲時她拿着一部打字機北上江蘇創業,並積極拓展歐美業務;36歲時公司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當年最年輕的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會主席,同年並獲得「傑出青年工業家」獎,更是少數獲獎的年輕女性。
陳會長並沒有停留在成功的喜悅中,而是懷着感恩的心,勇於承擔起社會責任;她於2009年創立了香港公益慈善機構──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通過她一次次親力親為、出資贊助各項活動,為港澳台及內地青少年創建提供了一個「新感覺」平台,透過知識的傳承,使青少年更注重其身心健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具有高素質、國際視野的社會棟樑之才、優秀青年,是陳會長多年來持續公益事業的動力。「我很驚訝一些團員起初十分害羞,但隨着參與各種活動,他們逐漸變得積極,令我體會到青年人有時只是需不同的機會去激發他們內裡的潛能;到了行程最後一天,更有不少學生因不捨與團員分別而流淚。」陳會長很高興不少參加交流活動的青年人繼續透過不同渠道保持聯繫,笑言這些單純的友情和人脈、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傳承、彼此文化差異的認同及融和,正是他們人生最寶貴的資產。
陳會長認為年青人不論從事甚麼職業,首先要學識做人:「若只懂做事而不懂做人,只會得不償失。」她憶述當年在國內做生意,要改變客戶、員工等多年來的做事方法及態度,必須身先士卒做好榜樣,同時亦要有耐性,擇善而固執。「人最難改變的是思想和習慣,只好耐着性子,慢慢滲透、融合。」而學做人,她認為先要有同理心,懂得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陳會長談起至今仍保持聯繫中一時的班主任,班主任真誠、愛心、耐心、樂觀、開朗的精神面貌給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為自己走上社會如何做人做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現在每逢大時大節定必互相關心慰問,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最後,陳會長寄語香港學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正確認知自己,以陽光、寬容的心;健康、強壯的身體,客觀理智看待問題,把握機遇,積極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現在很多海外華人青少年、台灣學生都回到內地發展,而最接近內地的香港更擁有獨特優勢,只要大家團結一致,中國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全球的疫情持續,閒時會研究中醫學的陳會長,以整體觀念為指導:「疫情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就像過去的每一次一樣,人類的本能和智慧最終會戰勝疫情;關鍵就是每個人要有信心和能力!」期盼大家也能學像陳會長一樣,抱着樂觀態度去看待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