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
汤振玲女士(左二)与丈夫及父母一同出席香港浸会大学筹款晚宴,与浸大代表合照

汤女士(右二)为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体验学习专责小组成员

汤文亮博士及汤女士与到访的浸大发展事务处总监陈郑惠兰女士合照

汤女士获邀于香港电台的节目中分享
仁济医院送暖,汤女士亲自向社区人士送福袋
仁济医院爱心小天使探访安老院,汤女士带同儿子,与家人一起关顾长者
汤女士出席慈善单车马拉松活动

 
汤振玲女士

  • 纪惠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慧贤慈善基金董事
  • 香港浸会大学咨议会荣誉委员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资深会员
  • 香港浸会大学筹款晚宴2019
    筹备委员会委员
  • 香港教育博物馆教育承传顾问委员会
    外部委员
  • 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常务委员及
    名誉副会长
  • 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理事及名誉会长
  • 湾仔区青年活动委员会委员
  • 湾仔体育总会委员
  • 仁济医院林百欣中学校董
  • 仁济医院靓次伯纪念中学校董
  • 仁济医院第四十七至五十届董事局总理

「还记得疫情初期的『吃火锅群组』吗?事发后,火锅店的生意大受打击,因此我们迅速地向这类租户给予租金宽减,大厦管理团队亦进行全面消毒,并与各租户保持沟通!而对其他受疫情影响的租户,我们也提供不同程度的减租安排,希望大家能一起渡过这个难关。」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旅游业停顿,零售食肆等首当其冲,商铺业主也因而受到冲击,因此纪惠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汤振玲女士认为业主与租客其实是站在同一阵线,并非对立,而是要互惠互利。

汤女士指今年三至四月收到不少租户致电要求减租,部分更由汤女士亲自接听。她指集团作为业主,减租无疑会影响租金收入,但并不代表集团可以不体恤租户的情况。她指在疫情下,集团更加着紧与租户的关系:「有关租户的要求,要清楚跟不同层面的同事传递妥当,除了租金减免,亦会考虑其他安排,例如协助商户转型或宣传生意。」她指业主和租户是商业伙伴,唇亡齿寒:「业主有租可收,也是靠租户在前线拼搏。」她谨记父亲的教诲——租户是其「衣食父母」,因此每当有租户前来商议减租,在倾妥条件后,汤女士都会跟他们说:「辛苦你们于前线支持住!」

纪惠集团为本港的地产及投资集团,由汤女士的姑母廖汤慧霭女士、父亲汤文亮博士及叔父汤子亮先生联合经营,凭着独到的眼光投资车位、写字楼等,令集团由七十年代创立时的一百万港元,资产值攀升至疫症前的约四百亿港元,集团主席廖汤慧霭女士更登上福布斯香港富豪首50名的排名榜。而今期访问的焦点人物——汤振玲女士就负责旗下写字楼、铺位等租赁事宜。

一场新冠肺炎疫症,令香港经济重新洗牌,例如限聚令间接令外卖速递平台大行其道,加上视像会议、在家工作的模式渐见盛行,买铺收租或许不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幸好我们的租户有不少是外资企业及律师楼,他们始终需要一个体面的写字楼去见客,不能一刀切全部改为在家工作。」汤女士认为与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相比,因这次物业持有者的负债比率不高,所以今次疫情对地产市道的影响不算太大,但对各行业将会带来结构性的重组及转变。

在外界眼中纪惠集团是不一样的地产商,行家称之为「收藏家」,因为他们购置物业通常是作长线投资。汤女士愿意加入家族集团,也是因为认同集团的方针,重视与客户的关系。汤女士曾获媒体冠以「十全女生」的美誉,赞赏她优点多多,话说当年她的高考成绩一枝独秀,获科大拔尖取录,以「环球商业管理及财务学」为双主修,又是一级荣誉毕业,实习期间更获顶级投资银行受聘。汤女士完全没有加入家族企业的念头,就连父亲也忍不住问她:「你对地产业是不是有甚么误解?」汤女士说她不想做富二代或「空降兵」,而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为甚么后来又会改变主意呢?汤女士说:「在投资银行打工,每赚一蚊,只有一仙属于自己;在家族企业工作,每赚一蚊,则全数入自己(家族)的口袋。」而父亲的一席话,也令汤女士有所觉悟:「与其说纪惠是一间地产商,不如说是分销商更恰当。我们从大业主购来物业,然后将之分拆出租,让中小企可以『上车』做生意。我们不是倾妥租约就可『印印脚』等收租,还有责任帮租客增值,提供各类协助,或给予专业意见,如增置广告牌、构思方案以刺激人流等,令他们的生意可以长做长有,愈做愈大。」被父亲一言惊醒,汤女士感到集团有一个使命,企业也可讲求社会责任:「我们不会只顾自己赚钱,也会为租客的生意着想、着急。」

在汤女士眼中,姑妈、父亲和叔叔不止是公司的领导,也是「精神领袖」;公司的方针是不与民争利,「绝不沾手二、三百万的细价楼市场或民生铺位」,而三人每星期仍然定期聚会,把酒言欢,更重要的是「Brainstorming」,然后再拟定策略,让集团能够与时并进;而集团能够储备不少优质的资产,亦是因为他们对楼市了如指掌。「姑妈和父亲都好钟意物业,即使购买过亿物业也不用睇楼,一切了然于胸。」因此每当市场出现优质单位,他们就能够以「快、狠、准」的速度收购,为集团奠下雄厚的根基。

在访问中,汤女士屡次以「大Sir」称呼父亲,赞赏他面对任何事情都以正面的角度思考,发放正能量,又乐意分享其对楼市或时势大势的分析,每日笔耕畅谈楼市。汤女士加入集团初期专责新物业的租务,父亲也会给予空间,放手让她发挥和思考部署。她亦特别欣赏姑妈的好学精神,她日读五至六份报纸,生活锁事如电话功能,遇到问题时她定必事先声明:「唔好帮我搞,教我点搞,我学识后将来就可以自己搞!」而姑妈、父亲和叔叔融洽相处,亦竖立了良好的榜样,令大家族内各个成员也可和衷共济。 

汤氏家族热心公益,积极贡献教育及慈善,也是众所周知。汤女士曾出任仁济医院总理,她对该院其中一项服务特别欣赏,就是配对合适的家庭主妇定期到访独居长者家中,安排膳食及做家务,让独居长者有所照顾,同时也让参与的妇女赚取外快,一举两得。汤女士认为透过协调,非牟利组织能够更有弹性,适切配合社区的需要。

青年发展是汤女士另一个关注的范畴,除了出任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及浸大咨议会荣誉委员,汤女士与父亲汤文亮博士更慷慨捐资支持大学的发展。在家族同辈中,她是唯一一位毕业于本地大学,她认为本地大学生并非次人一等,不是外国大学毕业才吃香。她说读大学时有幸到外国交流半年;现在有机会参与浸大管理层会议,更加了解到「每一个交流或体验机会,背后都是不少有心人在『发功』,拉拢人脉而成。」学生时代的汤女士当年为了吸收工作经验,不顾父亲反对,曾到知名连锁咖啡店兼职,在那一年半时间内了解到企业的销售手法,以及如何培训前线员工,学到的经验非常宝贵。因此,她亦加入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的体验学习专责小组,希望为浸大学生开拓更多体验学习的机会。

汤女士现在已是在职妈妈,她认为相对于知识和能力,一个人的品格更为重要。她忆述早前到访某小学,刚踏入门口,就有学生向她鞠躬问候,足证学校教导有方,令她留下深刻印象。站在雇主的立场,能力不足尚且可以慢慢磨练,但品行不端,是没有雇主会愿意聘请的。而钟摆的另一边,汤女士认为社会各界亦需正视、聆听年轻人的要求,若当中有合理之处,便应该予以接纳,让年轻人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而非被排斥在外。如此一来,双方才能建立互信,社会和谐方能持久。

汤女士身为家族企业的第二代,协助管理过百亿资产,深感任重而道远,不论是公司的使命还是家业的传承,都是重大的挑战。然而,她深信「家族同心」,只要以务实的态度管理集团,以及秉持「取于社会,用于社会」的精神,便能让集团与香港社会一同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