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0日
Nelson 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会董证书

Nelson 与队员组成的「浸会化学系旧生会队」于去年在浸大高尔夫球日勇夺校友杯队际奖冠军

Nelson每年都与一众化学系师兄弟参与浸大高尔夫球日,更穿上他特别设计的服饰,
他笑言「一定有阵势」

Nelson很感恩浸大有陈永康教授等多位用心教学的老师,图为Nelson(左二)出席陈教授的荣休晚宴
Nelson(右三)偕太太出席李慧明教授荣休晚宴
第六届八大校友高球邀请赛
Nelson同届同学每年都定期聚会,2014年适逢有同学从美国回港,一班同学更一起到珠海中山旅游度假

 
林柏如先生

  • 威劲制衣厂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 迪文香港有限公司创办人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会董
  • 香港浸会大学高尔夫球日筹备委员会委员
  • 香港潮汕客属联谊总会屯门地区
    委员会委员

如果你曾参与浸大的高尔夫球日,相信你必定会记得所有选手都穿上大会特别提供的时尚球衣,浩浩荡荡地参与大学这一项年度筹款及联谊盛事。这件球衣背后的功臣,正是今期的焦点人物──威劲制衣厂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兼迪文香港有限公司创办人林柏如先生(Nelson)。

Nelson的办公室摆放了大大小小的高尔夫球奖杯、高球比赛照片、球杆等,绝对是一位高球发烧友。「太太经常投诉我为了打Golf而废寝忘餐,不务正业!」一说到高尔夫球,球龄已有二十年的Nelson马上眉飞色舞,他说最狂热的时候每星期会打两、三场高球。「我的工厂位于番禺,那时候我早上六点便会起床,先到球场练习,然后才回公司;或趁午饭时间往球场跑,之后再返公司继续工作。」原来高球这项兴趣,全因工作而起。多年前Nelson有一个美国客户,儿子是史丹福大学高尔夫球队的队员。他每次来港都会问Nelson可以到哪里打波。自此每当这位客户来港,Nelson会先安排他到深圳打一场高球,往后谈生意必定事半功倍。其实Nelson很喜欢运动,年轻时经常踢波、跑步,为何现在特别热爱高尔夫球?「原因很简单,您说有甚么运动能在七、八十岁仍能继续?」

由于热爱高尔夫球这项运动,Nelson便与同学以化学系旧生会Baptist Chemists名义组队参与浸大高尔夫球日。「正所谓『输人唔输阵』,我们每年为了浸大高尔夫球日都会悉心设计队衣,一套用来打Golf,另一套用来晚宴上赴会。」自2011年起,Nelson更开始赞助浸大高尔夫球日的球衣,算起来已有十年光景;他更在2014年开始担任筹备委员会委员,绝对是出钱又出力。Nelson解释,由于浸大人较少从事制衣,当大家知道他有制衣业背景,便马上叫他帮忙。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自此化学系、理学院及校友会都不时找Nelson制作不同活动的服装。

回想在浸会读书的点滴,Nelson以一句总结:「化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Nelson毕业后在一家美国服饰品牌工作,短短九个月便由Merchandiser晋升至部门经理,全因他拥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对成衣的洗水过程有深入理解,因而令美国的高层管理人员刮目相看。Nelson犹记得读书年代,他很喜欢出席校内的早会,时任校长谢志伟博士的说话很有意思,并不时勉励学生:「谢校长在早会对所有一年级生说,尽管全港最优秀的1%至2%学生入读了港大,但坐在礼堂的我们也是全港最优秀的3%至5%,绝对是一班精英!他深信我们的能力不会比任何人差。」这份正能量注入了各同学身上,更一直引领Nelson做事要全力以赴。此外,李慧明教授的一番话亦令Nelson十分难忘。「李教授说课堂上坐在前排的学生专心听讲,将来有机会为浸大取得学术荣誉;但不要以为坐在后排的学生将来会一事无成,其实他们最有机会成为企业家,透过捐献支持母校发展。」观乎Nelson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母校的那份热诚,可知李教授目光如炬,所言非虚。

浸大化学系的规模虽小,Nelson认为反而有利同学增进感情。「我们经常要做实验,每次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例如我们有时要『煲』一些Chemicals,因为要『睇火』而不能离开实验室,与此同时其他级别的学生又在同一实验室的不同角落工作,就在这漫长等候期间,大家可谈天说地,加深彼此了解。」另一方面,化学系很多优秀的老师都能成功凝聚学生。Nelson记得毕业七年后曾经代表公司出席一个在大专会堂举行的制衣业大型会议。会议后,Nelson顺道到化学系探望老师。他走到陈永康教授的办公室,意想不到的是陈教授不消三秒就已经道出Nelson的中文全名,可见浸大教授热爱教学,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很上心。故此,当教授邀请旧生回校参与活动,往往能做到一呼百应。此外, Baptist Chemists每年亦透过举办不同活动,如行山、保龄球、踢足球、烧烤等,维系校友的情谊,所以化学系旧生一直十分团结。除了老师,师兄姊们亦经常给予化学系同学实习及交流机会,提携后辈,亦是Baptist Chemists引以为傲的优点。Nelson与化学系有浓浓情谊,或多或少亦感染女儿,女儿也在浸大修读化学硕士课程,成为 Baptist Chemists的一份子。

在职场工作了十年,Nelson便与友人自立门户,走上创业之路,专门出品「板仔裤」,亦是美国多家知名品牌的产品供货商。纵横纺织业三十多年的Nelson直言,此行业的挑战不少,每天遇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说到底,沟通最为重要,你先要了解你的对手,如何找到双赢并维持长远的合作关系。」Nelson的客户遍布美国、欧洲及澳洲等地,他说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大有学问。「美国人比较现实,他们比较着眼价钱。曾经有一个与我合作了很久的客户,只因『斗零』(几仙)的差价而转投另一供货商。相反,欧洲人及澳洲人较重视长久合作关系。」Nelson的办公室,摆放了不少红酒,更有两个大酒桶,正是客人送给他的礼物。

近年的中美贸易战,加上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大受打击,Nelson的公司也不能独善其身。疫情阻碍客人来港洽商,令订单数量骤减。「以往美国客人的订单,最低销量已经有八千至一万件,正式订单高达一万打。」时移世易,现在有部分订单少至二、三百件,但他们都会接洽。政治因素亦导致Nelson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美国市场。「疫情下,一动不如一静,现在的策略是控制成本,把损失减到最低。」节流方面,Nelson缩减香港办公室的人手及国内工厂规模,又把生产线转移到一些东南亚国家。开源方面,他积极寻找新兴市场:「近年我和一位合伙人成立了一间新公司Dalesmont迪文香港,专门开发澳洲市场。」长远来说,Nelson已积极部署公司在大湾区的发展,他期望疫情后政府能推出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便利港商进入大湾区。

受疫情影响,香港经济受到正面冲击,刚毕业的师弟妹在求职时面对不少挑战。Nelson建议毕业生在疫情过后,可考虑到大湾区工作。「大湾区有一亿人口,只要每人给你一元,不论收入及机遇都远胜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本地市场。」Nelson认为香港人拥有国际视野,他们在市场推广及设计上具备优势,应好好利用及发展他们的事业。他语重心长地说:「大湾区就像昔日的香港,极具发展潜力。」

问及Nelson的人生座右铭,他有一个非常科学的见解:「We have solutions」。Nelson解释在化学角度,一个Solute能够在一个Solvent里溶解,称之为Solution。由于每一个Solute都有特定的Solvent,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Solvent,Solute便不能溶解,以致成不了Solution。故此,当遇到一个难题(Solute),只要能够掌握到解决方法(Solvent),解决方案(Solution)自然应运而生。只要弄清楚自己的强项,衡量运用各个方法带来的后果,就可以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Nelson再以打高尔夫球作比喻:「能把球一杆打上果岭的方法各式各样,而最终的判断视乎您最擅长哪一项技术,以及可使用哪一枝球杆。」「其实打Golf与做生意很相似,必须心平气和,只要情绪有些微起伏,便有机会失误。Golf Management也相当重要,每一个洞都要先想好策略。已发生的失误不可改变,因此永远要把焦点放在如何打好下一杆。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做生意也是一样,不是每一单生意都能赚钱。上一单赚多了亦未必保证下一单赚同样这么多。」

「知识改变命运」是Nelson的另一个人生格言。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读书多,品格「坏极有限」。故此,每当有员工因为没有足够积蓄供养子女入读大学而向公司借贷,Nelson都乐意支持。「如果家庭成员有读书的天份,应好好栽培,因为知识能令整个家庭脱贫。」他看到了不少员工因子女能于大学毕业而令家庭的生活水平提升,这些事例让Nelson深信教育的重要,而亦是这份对教育的支持,令他乐意回馈母校。

尽管世界不断变迁,我们如能效法Nelson时刻抱着「如何打好下一杆」的心态,灵活变通, 相信所有难关都能一一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