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0日
Nelson 獲頒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會董證書

Nelson 與隊員組成的「浸會化學系舊生會隊」於去年在浸大高爾夫球日勇奪校友盃隊際獎冠軍

Nelson每年都與一眾化學系師兄弟參與浸大高爾夫球日,更穿上他特別設計的服飾,
他笑言「一定有陣勢」

Nelson很感恩浸大有陳永康教授等多位用心教學的老師,圖為Nelson(左二)出席陳教授的榮休晚宴
Nelson(右三)偕太太出席李慧明教授榮休晚宴
第六屆八大校友高球邀請賽
Nelson同屆同學每年都定期聚會,2014年適逢有同學從美國回港,一班同學更一起到珠海中山旅遊度假

 
林柏如先生

  • 威勁製衣廠有限公司營銷總監
  • 迪文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會董
  • 香港浸會大學高爾夫球日籌備委員會委員
  • 香港潮汕客屬聯誼總會屯門地區
    委員會委員

如果你曾參與浸大的高爾夫球日,相信你必定會記得所有選手都穿上大會特別提供的時尚球衣,浩浩蕩蕩地參與大學這一項年度籌款及聯誼盛事。這件球衣背後的功臣,正是今期的焦點人物──威勁製衣廠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兼迪文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林柏如先生(Nelson)。

Nelson的辦公室擺放了大大小小的高爾夫球獎盃、高球比賽照片、球桿等,絕對是一位高球發燒友。「太太經常投訴我為了打Golf而廢寢忘餐,不務正業!」一説到高爾夫球,球齡已有二十年的Nelson馬上眉飛色舞,他說最狂熱的時候每星期會打兩、三場高球。「我的工廠位於番禺,那時候我早上六點便會起床,先到球場練習,然後才回公司;或趁午飯時間往球場跑,之後再返公司繼續工作。」原來高球這項興趣,全因工作而起。多年前Nelson有一個美國客戶,兒子是史丹福大學高爾夫球隊的隊員。他每次來港都會問Nelson可以到哪裏打波。自此每當這位客戶來港,Nelson會先安排他到深圳打一場高球,往後談生意必定事半功倍。其實Nelson很喜歡運動,年輕時經常踢波、跑步,為何現在特別熱愛高爾夫球?「原因很簡單,您說有甚麼運動能在七、八十歲仍能繼續?」

由於熱愛高爾夫球這項運動,Nelson便與同學以化學系舊生會Baptist Chemists名義組隊參與浸大高爾夫球日。「正所謂『輸人唔輸陣』,我們每年為了浸大高爾夫球日都會悉心設計隊衣,一套用來打Golf,另一套用來晚宴上赴會。」自2011年起,Nelson更開始贊助浸大高爾夫球日的球衣,算起來已有十年光景;他更在2014年開始擔任籌備委員會委員,絕對是出錢又出力。Nelson解釋,由於浸大人較少從事製衣,當大家知道他有製衣業背景,便馬上叫他幫忙。結果一傳十,十傳百,自此化學系、理學院及校友會都不時找Nelson製作不同活動的服裝。

回想在浸會讀書的點滴,Nelson以一句總結:「化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科。」Nelson畢業後在一家美國服飾品牌工作,短短九個月便由Merchandiser晉升至部門經理,全因他擁有豐富的化學知識,對成衣的洗水過程有深入理解,因而令美國的高層管理人員刮目相看。Nelson猶記得讀書年代,他很喜歡出席校內的早會,時任校長謝志偉博士的說話很有意思,並不時勉勵學生:「謝校長在早會對所有一年級生說,儘管全港最優秀的1%至2%學生入讀了港大,但坐在禮堂的我們也是全港最優秀的3%至5%,絕對是一班精英!他深信我們的能力不會比任何人差。」這份正能量注入了各同學身上,更一直引領Nelson做事要全力以赴。此外,李慧明教授的一番話亦令Nelson十分難忘。「李教授說課堂上坐在前排的學生專心聽講,將來有機會為浸大取得學術榮譽;但不要以為坐在後排的學生將來會一事無成,其實他們最有機會成為企業家,透過捐獻支持母校發展。」觀乎Nelson一直不遺餘力地支持母校的那份熱誠,可知李教授目光如炬,所言非虛。

浸大化學系的規模雖小,Nelson認為反而有利同學增進感情。「我們經常要做實驗,每次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例如我們有時要『煲』一些Chemicals,因為要『睇火』而不能離開實驗室,與此同時其他級別的學生又在同一實驗室的不同角落工作,就在這漫長等候期間,大家可談天說地,加深彼此了解。」另一方面,化學系很多優秀的老師都能成功凝聚學生。Nelson記得畢業七年後曾經代表公司出席一個在大專會堂舉行的製衣業大型會議。會議後,Nelson順道到化學系探望老師。他走到陳永康教授的辦公室,意想不到的是陳教授不消三秒就已經道出Nelson的中文全名,可見浸大教授熱愛教學,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都很上心。故此,當教授邀請舊生回校參與活動,往往能做到一呼百應。此外, Baptist Chemists每年亦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如行山、保齡球、踢足球、燒烤等,維繫校友的情誼,所以化學系舊生一直十分團結。除了老師,師兄姊們亦經常給予化學系同學實習及交流機會,提攜後輩,亦是Baptist Chemists引以為傲的優點。Nelson與化學系有濃濃情誼,或多或少亦感染女兒,女兒也在浸大修讀化學碩士課程,成為 Baptist Chemists的一份子。

在職場工作了十年,Nelson便與友人自立門戶,走上創業之路,專門出品「板仔褲」,亦是美國多家知名品牌的產品供應商。縱橫紡織業三十多年的Nelson直言,此行業的挑戰不少,每天遇到的問題更是層出不窮。「說到底,溝通最為重要,你先要了解你的對手,如何找到雙贏並維持長遠的合作關係。」Nelson的客戶遍佈美國、歐洲及澳洲等地,他說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大有學問。「美國人比較現實,他們比較著眼價錢。曾經有一個與我合作了很久的客戶,只因『斗零』(幾仙)的差價而轉投另一供應商。相反,歐洲人及澳洲人較重視長久合作關係。」Nelson的辦公室,擺放了不少紅酒,更有兩個大酒桶,正是客人送給他的禮物。

近年的中美貿易戰,加上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大受打擊,Nelson的公司也不能獨善其身。疫情阻礙客人來港洽商,令訂單數量驟減。「以往美國客人的訂單,最低銷量已經有八千至一萬件,正式訂單高達一萬打。」時移世易,現在有部分訂單少至二、三百件,但他們都會接洽。政治因素亦導致Nelson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美國市場。「疫情下,一動不如一靜,現在的策略是控制成本,把損失減到最低。」節流方面,Nelson縮減香港辦公室的人手及國內工廠規模,又把生產線轉移到一些東南亞國家。開源方面,他積極尋找新興市場:「近年我和一位合夥人成立了一間新公司Dalesmont迪文香港,專門開發澳洲市場。」長遠來說,Nelson已積極部署公司在大灣區的發展,他期望疫情後政府能推出支援中小企業的政策,便利港商進入大灣區。

受疫情影響,香港經濟受到正面衝擊,剛畢業的師弟妹在求職時面對不少挑戰。Nelson建議畢業生在疫情過後,可考慮到大灣區工作。「大灣區有一億人口,只要每人給你一元,不論收入及機遇都遠勝只有幾百萬人口的本地市場。」Nelson認為香港人擁有國際視野,他們在市場推廣及設計上具備優勢,應好好利用及發展他們的事業。他語重心長地說:「大灣區就像昔日的香港,極具發展潛力。」

問及Nelson的人生座右銘,他有一個非常科學的見解:「We have solutions」。Nelson解釋在化學角度,一個Solute能夠在一個Solvent裏溶解,稱之為Solution。由於每一個Solute都有特定的Solvent,如果你找不到合適的Solvent,Solute便不能溶解,以致成不了Solution。故此,當遇到一個難題(Solute),只要能夠掌握到解決方法(Solvent),解決方案(Solution)自然應運而生。只要弄清楚自己的強項,衡量運用各個方法帶來的後果,就可以讓事情得以圓滿解決。Nelson再以打高爾夫球作比喻:「能把球一桿打上果嶺的方法各式各樣,而最終的判斷視乎您最擅長哪一項技術,以及可使用哪一枝球桿。」「其實打Golf與做生意很相似,必須心平氣和,只要情緒有些微起伏,便有機會失誤。Golf Management也相當重要,每一個洞都要先想好策略。已發生的失誤不可改變,因此永遠要把焦點放在如何打好下一桿。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做生意也是一樣,不是每一單生意都能賺錢。上一單賺多了亦未必保證下一單賺同樣這麼多。」

「知識改變命運」是Nelson的另一個人生格言。他認為一個人如果讀書多,品格「壞極有限」。故此,每當有員工因為沒有足夠積蓄供養子女入讀大學而向公司借貸,Nelson都樂意支持。「如果家庭成員有讀書的天份,應好好栽培,因為知識能令整個家庭脫貧。」他看到了不少員工因子女能於大學畢業而令家庭的生活水平提升,這些事例讓Nelson深信教育的重要,而亦是這份對教育的支持,令他樂意回饋母校。

儘管世界不斷變遷,我們如能效法Nelson時刻抱着「如何打好下一桿」的心態,靈活變通, 相信所有難關都能一一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