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4日
李教授于2003年获颁荣誉勋章,获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授勋

李教授于2015年获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先生颁授铜紫荆星章

李教授出席2018年浸大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
李教授担任不同公职,近年更获香港圣约翰救伤队颁授圣约翰官佐勋衔
除了诊症,李教授更定期于电台分享医学信息
一曲成名,李教授成为儿歌医生,用歌声为大众带来欢乐

李教授亦曾表演粤剧

 
李家仁教授,BBS,MH,CStJ,JP

  • 香港儿科专科医生
  •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及咨议会成员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会董
  • 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荣誉教授
  • 香港大学校董(2013-2016)
  •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义务秘书
  • 香港圣约翰救伤会副总监
  • 九龙乐善堂主席(2001-2002)
  • 香港医学会副会长(1994-1996)
  • 九龙西区扶轮社社长(1992-1993)
  • 香港儿科医学会会长(1990-1992)
  • 独立监测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委员
  •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核安全咨询委员会委员
  • 香港东莞东城同乡会创会会长

网络信息发达,现今大众若有甚么常见疾病,随时都可在网络上寻找数据或影片,但在互联网未流行之先,早已有医生愿意放下繁重的应诊工作,定期到电视台或电台讲解医学常识,解答普罗市民的疑难。儿科医生李家仁教授就是当中的表表者,他是各媒体的医学专家,其后更成为著名的儿歌歌手「小明」,透过「小明坐火车」、「小明上广州」等一系列儿歌,唱诵社会现象、各地游踪及生活轶事,亦把大众关注的医学知识融入朗朗上口的乐韵之中。谁说知识不可谐趣生动?

结缘浸大    推动大学发展
李家仁教授近日更成为香港浸会大学基金的一份子,慷慨捐资支持浸大中医药临床研究、营运香港首间中医医院的筹备工作。身为西医的李教授表明全力支持香港的中医药发展,「不论是中药或西药,只要能够医到病人的就是好药!」李教授与浸大的「因缘际会」,可以从2017年说起,他获政府委任为浸大校董会成员,如今服务浸大已是第六个年头。不过,早于八十年代末,他因浸会医院的缘故,时常在浸大校园附近出入,之后亦透过前任校长吴清辉的介绍,对浸大有更多的认识,特别是对传理学院及中医药学院的印象较深。而李教授早年曾出任香港大学的校董会成员,更是香港都会大学的荣誉教授,他指参与不少大学的工作,才认识到大学的发展「并不简单」,「不可能每间大学、每个学系都出名,而是要靠一些有强项的地方,闯出更多名堂。」他寄望浸大的中医药学院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带动其他学系的发展,提升大学的竞争力及潜力。

中西融汇    支持中西医学合作
李教授出身西医世家,自小看病也是西医为主,即使当年住所对面正是中药房,父母都是带他去看西医,对中药房的记忆就只有摆放在门口的零食,而最开初对于中医药的认识是从一本讲述中草药的英文书上了解。「中医比西医有更悠久的历史,不少西药同样源于植物发展而来,当中必定有个中道理,不过,中医与西医的理念不同,西医有系统地研究病理、药理,中医多凭经验积累,若中医能走向系统化及标准化,将令公众有更大的信心。」李教授喜见现时中医药业正朝着现代化而努力,配合科技及科学方法研发,药物亦以药粉、药丸形式呈现,加上最近香港正筹办首间中医医院,因此,李教授出钱出力支持浸大中医药学院的发展,好学的他更透露曾考虑到浸大读中医,最后因为未能腾出时间而作罢。

对于中西医治疗,身为西医的李教授抱持开明、平等的态度看待,他认为两者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西医做得不好的地方,看看中医能否补救?同样中医处理不到的问题,西医能否帮手?最重要是大家都抱有开放的态度,愿意将问题讲出来,并多作交流。」李教授强调无论中医或西医,最重要是以「病人为本」,他更珍藏一篇外国战地军医剧集的演辞,当中提及担当医生的使命宗旨:「很多人都尊称治病的医生为Dr.,但医生只是一个称谓。身为医生除了要有技术和学识,亦要谨记作为医生的使命,以人为本(put people first),不能忘记最简单的——人性(humanity)。医生诊症的同时,亦要留意病人脸上的恐惧,不能当病人是一个病例,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Be skilled, be learned, be aware of the dignity of your calling. Put people first, don’t ever lose sight of your own simple humanity.)

问到现时大众不时自行在网络上搜寻医学知识,尝试了解与自己相关的病情或病征,李教授提醒大家要小心谨慎「不能尽信」,他指现时网上信息内容广泛,大家随手输入关键词便能够搜出大量数据,但部分信息未必有来源,即使发布的信息标明来自专家学说也难以考证或求证,「就算医学的论文研究可信度都有差异,一般人未必懂得分析。」他担心大众未必能分辨信息的真伪而有所误导,建议有病征应向医生及早求医,网上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把握机会    坚持实现梦想
李家仁教授不仅是一位知名的儿科医生,他还有一个深入民心的形象——儿歌歌手小明。《小明上广州》一曲在2011年爆红,官方的音乐录像Youtube点击率现时逾一百万,李教授忆述当年每天都要应付传媒访问,歌曲更在世界各地受到关注,恶搞版本及不同语言版本更相继登场。其实早于2001年李教授就曾演唱过一首由韦然作曲及填词的儿歌,但要到十年后另一首歌曲,才唱到街知巷闻,他坦言是一个传奇,之前没有预计过歌曲会如此受落。如今回看此事,正是自己一直实现追梦,坚持朝着梦想进发。「我因愿意接受电台、电视台节目采访医学的常识,令我认识到不同传媒人。碰巧有次我向电视台查询有没有唱歌的机会,经介绍后,认识了写儿歌的韦然,于是得到一个唱歌的机会,令『歌星梦』成真!」

「有梦想,甚么时候都可以实现,视乎如何做。譬如前面有大树,我们不会自己撞上去,反而是思考如何绕过大树,达致成功。」李教授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每一位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坚持不懈,寻找方法,梦想一定能够成真。李教授曾撰文指唱歌是行医之外的业余兴趣,但歌曲可以是治愈心灵的良方,「一首鼓舞的歌,一首健康的歌,均鼓励大家于漫漫人生之中努力向前行,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歌曲成功之后,李教授继续与朋友,创作一系列儿歌,在网络上仍然不时见到李教授的演出。他表示:「很多人以为出席不少活动很繁忙,便是成功,但其实不是。成功是靠我们坚持,最重要就是知道自己想要甚么;为甚么及如何去实践。」信奉佛教的李教授更分享自己的座右铭「笃信因果」,意思就是凡事要相信因缘果报,做好事有好报,只要平日行善心、仁心,种下善良的种子,因缘合和之际,好的福报便会随之而来,反之亦然。他亦寄语一众大学生要「以事业为重;以兴趣发展为重。」

服务社会有意义
对于服务社会,李教授更不遗余力。自80年代初开始,李教授活跃于不同界别的社会服务单位,包括香港儿科医学会、香港医学会、乐善堂及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等,贡献良多因而获政府颁授多项荣誉。李教授坦言在出任公职期间有很多难忘的经验,亦能够尝试不同的岗位,了解社会各方面,每一阶段的经验都「增长见识」,饶具意义。

珍惜当下    善用时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李教授以八字佛偈带出他对疫情的态度:「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中蕴含的意义是一天已经过去了,生命的力量就减少一天,生命的时间减少一天。「人对于疾病是恐惧的。面对疫情,大众能够做的便是注射疫苗,保护自己,这是重要及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李教授表示人未来将面对更多的新病毒,在病毒存在的情况下,要好好保护自己及珍惜当下。恐惧不能战胜病毒,最重要是人的心态和心境。正所谓:「境随心转,就能活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