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
萧教授去年获浸大颁授荣休教授荣衔

萧教授慷慨捐款,设立「萧伟森教授基金」,襄助大学校牧处午间崇拜事工及策略发展

萧教授2021 年荣获浸大教学人员杰出服务表现奖
浸大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才大赛2017,参赛队伍为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构思方案,唤起青年人对香港血库需求的关注
浸大于2018年宴请叶氏家族慈善机构,该机构资助萧教授领导的项目,学生以团队参赛,胜出的队伍获颁发奖金实践其商业计划

萧教授创办创业学堂,为基层妇女举办工作坊,教授创业技巧

萧教授废物利用,把拾来的木头自制成木架在室内种植芽苗菜

 
萧伟森教授

  •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学系荣休教授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会董
  • 扶贫委员会辖下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专责小组(第三和四届)委员
  • 创业学堂事工有限公司执行委员
  • 荣获浸大教学人员杰出服务表现奖2020-2021年度
  • 浸大市场学系系主任(2004-2008)

大学的使命除了教学及研究,近年各大高等院校都表明肩负「第三使命」的重任──知识转移,即是把知识应用于社会,造福社群。这种利用知识和研究服务社群的信念,一早植根于不少学者的心中。今期的焦点人物萧伟森教授正是当中一位实践者,他结合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造就一些社会企业的成长,期待带来更多学以致用的故事。

关爱邻舍    服务社会企业
服务浸大逾30年的萧伟森教授为浸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学系荣休教授,他一直专注于研究市场营销和创业,特别是华人中小企业。身为基督徒的他,指信仰教导要爱邻舍,他不时反问自己:「看见香港的社会问题严重,我能否运用知识,为社会多做一点事?」十多年前,透过另一浸大学者陆何慧薇博士的引介,萧教授协助社福机构——和谐之家,为一些受家暴影响的基层妇女提供创业培训,自此之后,萧教授与社会企业结下不解之缘。

萧教授起初以义工身分给予指导,后来更成立创业学堂事工有限公司,为有意创业的基层市民提供培训或实习的机会。「我教创业时,特别强调三个重要条件:(一)我很喜欢这产品或服务,乐此不疲;(二)我做得比别人好;(三)别人赞我做得好。」关于第三点,萧教授的意思是,无论你做得有多好,也要有人欣赏,并得到市场的肯定才行,否则就是孤芳自赏,赚不了钱;而有了客户赏识,也不能有半点松懈,必须精益求精,不断改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努力获得客户的接受和认同,才能长远维持竞争力。

创立课程    安排学生实习
萧教授不单自己投入这项事工,还联系学生及更多团体参与,他安排商学院的学生到社福机构服务,「学生们会为机构提供市场研究,设计产品、宣传方案,构思建立客户群等,而社福机构最弱的一环就是市场推广,因此学生们的协助,提供了很多前期及准备的功夫,很受社福机构的欢迎!」萧教授表示起初学生的参与只是一份有评分的功课,其后,逐步变成实习,再演变成一门学科。他回顾这个课题的发展,确实从零开始,「十多年前社会企业是一个新课题,没有成熟的科研成果,也没有教科书,规模有限。」因此,萧教授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寻找数据、案例和推广,感恩得到业界、大学和不同人士的支持,这个课题更成为一个教研方向,甚至有一年,近60名学生获安排到不同的社会企业实习。

在政府和民间的努力下,社会企业于短短十年间在香港遍地开花,同期政府推出位于天水围的墟市──天秀墟,为区内的社群创造就业机会。萧教授获负责营运墟市的东华三院邀请,参与摊位遴选工作,更加深切体会社区的需要。因此,萧教授其后获政府委任为扶贫委员会辖下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的专责小组成员。被问及协助创业者营运的成效如何?萧教授非常谦虚:「我们不敢邀功,庆幸社福机构也觉得我们『帮到手』,而我的学生也有机会走出课室,学以致用,我认为是双赢。」而研究资助局评审大学的研究成果时,加入一项研究影响力(Research Impact)的指标,萧教授的社会企业项目亦获选成为一个研究影响力的案例,萧教授深感工作受到肯定。

课程获得肯定    获得机构拨款和资助
在萧教授的领导下,在课程中引入在社会企业实习的概念,除了在商学院的本科课程学生受惠外,亦扩展至自资课程及大学的通识课程,让大学其他学院的学生以及自资课程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萧教授更在2018年带领计划成功申请社创基金的拨款,先获港币150 万元资助,再在 2020 年获批港币 280 万元资金,「首次计划下,我们联系了四家社会企业,参加课程的同学组成队伍为社企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构思营销方案,各队伍要互相角逐,胜出的组别获港币15万元,并会在暑假期间亲自把制作的市场推广计划实践起来!」萧教授指活动的意义,除了服务社会企业,学生亦有一次全情投入学习的机会。「参与课程的同学,在一年内反反复覆,不停改进其构思的营销计划,经历推销及评审,更有机会见证产品或服务由开发至面世的过程,学习的知识得以应用,很有满足感!」同时,计划亦达到学院的目标——启发同学具社会创新的思维(Nurturing Social Minds)。

萧教授亦特别提到计划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幸得到不少人士及团体的帮忙,当中包括尚志会以及叶氏家族慈善机构,「有学生获得资助到台湾的社企观摩体验,亦有资助用于车马费,不要少看这些资助,一些自资课程的学生,学费也得靠打工赚钱,车马费的补贴对学生来说,肯定了他们的付出,很有意义。」 而最令萧教授感到欣慰的,是透过此计划为社企培育了不少生力军,「我退休前每年都有四至五位商学院的毕业生愿意投身社会企业,有一些已晋升到中层管理的职位。」

继续服侍    支援吉尔吉斯共和国
萧教授对社企的热情不减,四年前,他应美国一个微型贷款机构的邀请,参与该机构支持吉尔吉斯共和国(简称吉尔吉斯)的小型企业项目,从而协助当地的创业培训,期间多次到访这个位于一带一路向西的重要出口地方,每次逗留两、三星期,「身处吉尔吉斯,彷佛有一种坐时光机回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或前苏联的感觉,就以交通工具为例,当地的巴士是前苏联在几十年前留下来或中国馈赠的,一程车费折合港币大概一至两元左右,一个中产的薪金每月也只有两百美元,生活水平可想而知。不过,纵使生活条件差,当地的小朋友很开心,令我体会快乐与所处环境并无必然关系。」为了方便和当地人交流,萧教授努力上网自学俄文,「自我介绍及在街上问路还可以的,但复杂的沟通就不行了。」萧教授笑着说。原本荣休后的萧教授,会在当地逗留较长时间,亦计划安排浸大学生交流,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可惜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所有实体交流被迫中断。虽然如此,萧教授仍雄心不减,期望他日疫情缓和,再次踏足该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慷慨捐款支持校牧处事工
浸大是本港一所具有基督教传统的高等院校,校牧处定期举行午间崇拜,为师生提供牧养关怀。萧教授之前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会尽量抽空参与,视之为「灵性小休和更新的时刻」,「我特别喜欢敬拜的环节,选唱的音乐和诗歌都能触动心灵。讲道虽然不足半小时,但总能有所得着或领受。」萧教授有感午间崇拜过去多年滋润了同事的心灵,确有其存在价值及必要,他于是慷慨捐资设立「萧伟森教授基金」,支持校牧处持续举行午间崇拜及其他福音事工,营造校园基督教的氛围。

浸大岁月    充满感恩
回望过去三十年的浸大岁月,萧教授满怀感恩,除了感激大学的信任与栽培,也感恩学生的成长,大家的关系亦师亦友,「不少学生毕业后偶尔会回校找我倾谈工作上的困难,我也会邀请一些信主的旧生一同查考圣经,寻索生命之道。现在仍有一个查经小组是十多年前成立的,真的十分感恩。」萧教授认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未必尽如人意,宗教正好可以作为心灵的避风港,大家为着共同的信仰聚在一起,彼此代祷,互相扶持及安慰,在纷乱的时势中,无疑是一件美事,正如他十分喜欢的一段经文:「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诗121篇1-2节)

被问及对毕业生有何忠告,萧教授的寄语是「期望同学虚怀若谷,包容不同意见,纵使想法回异,也要容许对方有表达意见的机会,避免只在同温层『围炉取暖』」。至于学习方面,萧教授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透过认识不同作者的世界观,以扩阔自己的世界观。而对于他本行的商学院毕业生,萧教授则推荐Clayton Christensen的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该书作者把管理学和人生共冶一炉。但愿浸大学生都能够效法萧教授,以知识贡献社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