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庞先生参观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他于今年度出任该中心主席

庞先生(右二)于2018年与多位浸大代表午宴

庞先生今年获委任为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图为出席公园的活动

庞先生在葡萄酒界影响力不可小觑,图为出席由公益金主办的「百万名酿为公益─公益金罗基德木桐堡慈善夜」
庞先生担任2022年香港精神奖的颁奖嘉宾

庞先生身兼多项公职,积极回馈社会,图为出席2022公益金新界区百万行活动
创业21年,庞先生至今仍积极与世界各地的酒评家交流,与酒厂、供货商、庄主建立密切关系


庞建贻先生

  • 大亚国际集团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
  • Classified Group 创办人兼执行董事
  •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暨咨议会成员
  • 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董事局主席
  • 海洋公园公司董事局主席
  • 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
  • M+博物馆董事局成员
  • 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
  • 香港艺术馆受托人
  • 香港贸易发展局欧洲商务委员会成员
  • 香港中华出进口商会会员及常务会董
  • 香港公益金董事会及执行委员会成员
  • 获颁授法国农业荣誉骑士勋章(2008)
  • 获颁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4)
  • 获颁授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2015)

品酒日益普遍,越来越多大学提供选修科或品酒班,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了解此时尚。政府统计处的数字亦显示,2021年香港葡葡酒的转口贸易量达1017万公升,升幅较2020年增长近五成半。即使疫情下,葡萄酒销售额下跌,但有报告预期未来数年,全球的葡葡酒市场的销售额每年都有双位数的增长,可见这股品酒热蔚然成风。今期焦点人物──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暨咨议会成员、大亚国际集团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庞建贻先生是著名的葡萄酒商,更曾获全球葡萄酒市场研究机构Wine Intelligence提名为全球十位杰出人士,由他带我们了解葡萄酒的珍贵之处,最适合不过。

庞建贻先生出身「钢铁世家」,其祖父为「钢铁大王」庞鼎元先生,早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修与祖业息息相关的学科,并取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然而在2000年毕业后,他并没有继承祖业跑去炼钢,反而投身自己沉醉多时的葡萄酒业。「那时我有机会认识不同(酒庄)庄主,或酒评家,他们推荐我前往一、两个非常出名的法国波尔多酒庄学习。学做苦工,摘葡萄、刷木桶等最基本的功夫,在那段期间,我学懂了要下经年累月的心机及功夫才能酿制出好酒。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能令葡萄酒的产品做得好,深深感受到每一瓶产品的面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忆述当年在美国麻省理工选择修读哪一门学科时,并没有特别考虑科目能否协助家族生意,反而是挑选自己觉得比较强、比较有兴趣的一科,但他笑指,到了麻省理工后才发现「原来一山还有一山高」,「我好记得大学第一年,隔离班房有个15岁跳级多次的资优生,本科对他来说太简单。当你向他提问,你会觉得他不明白你为何不懂这问题。这些经历真的让我在待人处事上,更学懂要谦卑,着重修养和品德。」

初心不变    热诚不减
当时庞建贻先生虽然读工程,但他花更多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葡萄酒。他从小受父母影响而接触葡萄酒,后来更不断透过阅读、参加兴趣班、试酒会深入了解它,当时更是不少品酒会,最年轻又是唯一的中国人参与者,「大家都惊讶为何有位年青的香港人那么喜欢葡萄酒,我又会在品酒后,认真写下酒评和笔记。」庞先生并与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世界各地的酒评家交流,与酒厂、供货商、庄主建立密切的关系。

在2001年,他创立葡萄酒批发公司大亚洋酒,网罗世界各地优质酒庄的酒品。庞建贻先生指,由于在学时已建立了庞大的人脉关系,公司成立初期是「拿着电话簿,逐个酒庄打电话、逐个再去探访,看看如何走这条路是最好」。他留意到香港市场被几间大品牌的葡萄酒供货商垄断,一些小型、由家族经营的酒庄则无人代理,便从这方面着手,慢慢找出属于自己的路。「那可能就是修读工程时的教导──运用logical thinking (逻辑思维)思考如何找出路,但最重要是对葡萄酒的热爱,这份初心直到现在都没有变。」

庞先生续称,集团一直专注代理家族式经营的葡萄酒品牌,当中更有品牌经营横跨八代人、经历百多年的时代变迁,但仍感受到酒庄庄主对产品的热情,这亦是整个团队觉得最值得走的路,并冀与各个品牌长远合作。目前,大亚集团拥有90多个国际品牌的独家代理,2011年,集团更获The Wandering Palate评选为亚洲年度最佳酒商,地位备受业界尊崇。

庞先生兴幸自己能找到一份有兴趣的职业、全情投入其中。「若你只看待成一份工作,你未必会肯投放这么多时间、心机、血汗、金钱等去投资。今年踏入创业的第21年,当中经过不同的风雨,无论世界的经济或现在的疫情都对生意有影响,但初心不变、热诚不变,绝对能帮助我走这段21年路的指标。」

百炼成钢    奋斗成才
由一粒好葡萄变成一瓶好酒,当中要经过压榨、酒精发酵、藏酿,到最后装瓶,环环相扣,每一步都会影响成品的味道,过程可谓相当漫长。造酒如是,做生意亦然。面对起伏跌宕,庞建贻先生仍谨记祖父的遗训「铁经百炼方成钢,人须奋斗始成才」,迎难而上。

他坦言在疫情期间,因防疫措施对食肆的限制餐饮业务绝对有跌幅;但对其酒铺生意则与之相反,皆因集团有做零售,即使大家在家工作仍会继续饮酒,加速集团完善网上业务。「疫情是有影响,但加速了我们求变的步伐,那都是好事,因为公司要尝试如何面对逆境。」有见内地的中产人士愈来愈多,葡萄酒文化愈来愈蓬勃,庞先生早前亦在深圳开了办公室,直接从外地购入葡萄酒,以捕捉内地葡萄酒市场的商机。

放眼世界    立足未来
在蓬勃的国际葡萄酒市场上,香港担当着一个关键角色,自2008年起撤销所有与葡萄酒税有关的清关及行政管制措施后,香港正发展成为亚太区的葡萄酒贸易及分销中心。为培养更多葡萄酒业的人才,庞建贻先生更与香港、波尔多及法国政府合作,由他牵线搭桥,为本港大专院校学生开设「波尔多实习计划」,赞助他们到一级的波尔多酒庄包括拉图酒庄(Château Latour)及白马酒庄(Château Cheval Blanc)实习,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和了解整个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他说:「当你接触到、看到、闻到、试到、亲身感受到,这些经历与书本上或网上了解所不能比拟的;若能获提供机会,我想没有学生不想去实习。无论你去哪一个国家,有机会看一看香港以外的地方,放眼世界,这件事是每一个青年人都想做。所以我只是提供一个小小的平台,希望能帮助对葡萄酒有兴趣的同学。」

庞建贻先生认为品酒文化对年青人事业有一定帮助,「做生意不外乎开会、倾偈、食饭,食饭就有机会饮酒,这些都是平凡不过的社交话题。尤其是你与内地朋友做生意,内地葡萄酒文化好蓬勃,几乎可以说品酒是做生意的生存工具之一。」但他强调并非要大家不顾身体猛饮,喝葡萄酒也是一种文化,希望更多人不会单从以价钱及品牌去看待葡萄酒,而会尝试细心品尝。

他亦寄语刚毕业的学生在未能找到工作的时候,最好就是锻炼自己,看看有什么自己真的有兴趣,多放一点心机和时间研究,等到一个好的机遇再出发。「在低处的时候找工作,未必能找到最适合的或收入如预期的,但年轻最好就是有时间。你可以用一两年、两三年时间看清楚,再走下一步。我想这是在逆境时无办法之中的办法,但绝对不是一条死路。当然你在香港以外也有其他不同地方可以发展,无论你去香港以外或亚洲其他地区,大家都在寻找人才。如果自己有一门特别标青的技能,我想一定找到好出路。」

积极投身教育公益
庞建贻这名字,最常听的还有海洋公园公司董事局主席、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董事局主席、 M+博物馆董事局成员这些身分。被问及为何乐意投放这么多时间出任公职,他表示出任公职都是父母从小教导:「如果有能力,就尝试贡献给社会,无论你做义工或帮人、多见识香港不同的社会阶层,看看如何令大家生活更好。」当然在贡献社会的同时,也要出任一些自己有兴趣的,否则会很难投放时间下去。

「最初做公职是旅发局,那个年代(6年多以前)做好多不同项目,其中一个又是我专长──香港美酒佳肴巡礼(Wine & Dine Festival)。你见到香港好有活力的一面,因为加上音乐、表演,就像你在广告里所见到香港,每天十多万人聚集一起参与一个活动,精采多元。」到本年中获委任为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他直言「并非容易的一项任务」,纵然海洋公园能给予大家集体回忆,但其使命为保育教育。他期盼将来能为公园带来新的发展方案。

至于艺术与文化方面,浸大素有创意摇篮之称,庞先生表示在出任浸大校董会暨咨议会成员之前就已经接触过浸大的教授,见到一些优秀的艺术品、艺术家,「我认为浸大拥有一个大的宝藏,有丰富的人才」,后来卫校长邀请他出任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董事局主席,令他有不少机会接触到本地的年轻艺术家,都是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工作。他指留意到浸大近期在艺术科技发展方面,有不少新猷,打响知名度,「既然清明上河图都可以做到动画或电子版,相信香港的艺术文化界,需要的就是不同的机会,让大家可以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