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龐先生參觀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他於今年度出任該中心主席

龐先生(右二)於2018年與多位浸大代表午宴

龐先生今年獲委任為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圖為出席公園的活動

龐先生在葡萄酒界影響力不可小覷,圖為出席由公益金主辦的「百萬名釀為公益─公益金羅吉德木桐堡慈善夜」
龐先生擔任2022年香港精神獎的頒獎嘉賓

龐先生身兼多項公職,積極回饋社會,圖為出席2022公益金新界區百萬行活動
創業21年,龐先生至今仍積極與世界各地的酒評家交流,與酒廠、供應商、莊主建立密切關係


龐建貽先生

  • 大亞國際集團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
  • Classified Group 創辦人兼執行董事
  •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成員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董事局主席
  • 海洋公園公司董事局主席
  •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
  • M+博物館董事局成員
  • 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
  • 香港藝術館受託人
  • 香港貿易發展局歐洲商務委員會成員
  •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員及常務會董
  • 香港公益金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成員
  • 獲頒授法國農業榮譽騎士勛章(2008)
  • 獲頒授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2014)
  • 獲頒授法國國家榮譽騎士勛章(2015)

品酒日益普遍,越來越多大學提供選修科或品酒班,讓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了解此時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亦顯示,2021年香港葡葡酒的轉口貿易量達1017萬公升,升幅較2020年增長近五成半。即使疫情下,葡萄酒銷售額下跌,但有報告預期未來數年,全球的葡葡酒市場的銷售額每年都有雙位數的增長,可見這股品酒熱蔚然成風。今期焦點人物──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成員、大亞國際集團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龐建貽先生是著名的葡萄酒商,更曾獲全球葡萄酒市場研究機構Wine Intelligence提名為全球十位傑出人士,由他帶我們了解葡萄酒的珍貴之處,最適合不過。

龐建貽先生出身「鋼鐵世家」,其祖父為「鋼鐵大王」龐鼎元先生,早年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修與祖業息息相關的學科,並取得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然而在2000年畢業後,他並沒有繼承祖業跑去煉鋼,反而投身自己沉醉多時的葡萄酒業。「那時我有機會認識不同(酒莊)莊主,或酒評家,他們推薦我前往一、兩個非常出名的法國波爾多酒莊學習。學做苦工,摘葡萄、刷木桶等最基本的功夫,在那段期間,我學懂了要下經年累月的心機及功夫才能釀製出好酒。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能令葡萄酒的產品做得好,深深感受到每一瓶產品的面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憶述當年在美國麻省理工選擇修讀哪一門學科時,並沒有特別考慮科目能否協助家族生意,反而是挑選自己覺得比較強、比較有興趣的一科,但他笑指,到了麻省理工後才發現「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我好記得大學第一年,隔離班房有個15歲跳級多次的資優生,本科對他來説太簡單。當你向他提問,你會覺得他不明白你爲何不懂這問題。這些經歷真的讓我在待人處事上,更學懂要謙卑,着重修養和品德。」

初心不變    熱誠不減
當時龐建貽先生雖然讀工程,但他花更多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葡萄酒。他從小受父母影響而接觸葡萄酒,後來更不斷透過閲讀、參加興趣班、試酒會深入了解它,當時更是不少品酒會,最年輕又是唯一的中國人參與者,「大家都驚訝為何有位年青的香港人那麼喜歡葡萄酒,我又會在品酒後,認真寫下酒評和筆記。」龐先生並與來自英國、法國、意大利等世界各地的酒評家交流,與酒廠、供應商、莊主建立密切的關係。

在2001年,他創立葡萄酒批發公司大亞洋酒,網羅世界各地優質酒莊的酒品。龐建貽先生指,由於在學時已建立了龐大的人脈關係,公司成立初期是「拿着電話簿,逐個酒莊打電話、逐個再去探訪,看看如何走這條路是最好」。他留意到香港市場被幾間大品牌的葡萄酒供應商壟斷,一些小型、由家族經營的酒莊則無人代理,便從這方面著手,慢慢找出屬於自己的路。「那可能就是修讀工程時的教導──運用logical thinking (邏輯思維)思考如何找出路,但最重要是對葡萄酒的熱愛,這份初心直到現在都沒有變。」

龐先生續稱,集團一直專注代理家族式經營的葡萄酒品牌,當中更有品牌經營橫跨八代人、經歷百多年的時代變遷,但仍感受到酒莊莊主對產品的熱情,這亦是整個團隊覺得最值得走的路,並冀與各個品牌長遠合作。目前,大亞集團擁有90多個國際品牌的獨家代理,2011年,集團更獲The Wandering Palate評選為亞洲年度最佳酒商,地位備受業界尊崇。

龐先生興幸自己能找到一份有興趣的職業、全情投入其中。「若你只看待成一份工作,你未必會肯投放這麽多時間、心機、血汗、金錢等去投資。今年踏入創業的第21年,當中經過不同的風雨,無論世界的經濟或現在的疫情都對生意有影響,但初心不變、熱誠不變,絕對能幫助我走這段21年路的指標。」

百煉成鋼    奮鬥成才
由一粒好葡萄變成一瓶好酒,當中要經過壓榨、酒精發酵、藏釀,到最後裝瓶,環環相扣,每一步都會影響成品的味道,過程可謂相當漫長。造酒如是,做生意亦然。面對起伏跌宕,龐建貽先生仍謹記祖父的遺訓「鐵經百煉方成鋼,人須奮鬥始成才」,迎難而上。

他坦言在疫情期間,因防疫措施對食肆的限制餐飲業務絕對有跌幅;但對其酒舖生意則與之相反,皆因集團有做零售,即使大家在家工作仍會繼續飲酒,加速集團完善網上業務。「疫情是有影響,但加速了我們求變的步伐,那都是好事,因爲公司要嘗試如何面對逆境。」有見内地的中產人士愈來愈多,葡萄酒文化愈來愈蓬勃,龐先生早前亦在深圳開了辦公室,直接從外地購入葡萄酒,以捕捉內地葡萄酒市場的商機。

放眼世界  立足未來
在蓬勃的國際葡萄酒市場上,香港擔當著一個關鍵角色,自2008年起撤銷所有與葡萄酒稅有關的清關及行政管制措施後,香港正發展成為亞太區的葡萄酒貿易及分銷中心。為培養更多葡萄酒業的人才,龐建貽先生更與香港、波爾多及法國政府合作,由他牽線搭橋,為本港大專院校學生開設「波爾多實習計劃」,贊助他們到一級的波爾多酒莊包括拉圖酒莊(Château Latour)及白馬酒莊(Château Cheval Blanc)實習,讓他們有機會親身體驗和了解整個葡萄酒的釀造過程。他説:「當你接觸到、看到、聞到、試到、親身感受到,這些經歷與書本上或網上了解所不能比擬的;若能獲提供機會,我想沒有學生不想去實習。無論你去哪一個國家,有機會看一看香港以外的地方,放眼世界,這件事是每一個青年人都想做。所以我只是提供一個小小的平台,希望能幫助對葡萄酒有興趣的同學。」

龐建貽先生認爲品酒文化對年青人事業有一定幫助,「做生意不外乎開會、傾偈、食飯,食飯就有機會飲酒,這些都是平凡不過的社交話題。尤其是你與内地朋友做生意,内地葡萄酒文化好蓬勃,幾乎可以說品酒是做生意的生存工具之一。」但他強調並非要大家不顧身體猛飲,喝葡萄酒也是一種文化,希望更多人不會單從以價錢及品牌去看待葡萄酒,而會嘗試細心品嚐。

他亦寄語剛畢業的學生在未能找到工作的時候,最好就是鍛煉自己,看看有什麽自己真的有興趣,多放一點心機和時間研究,等到一個好的機遇再出發。「在低處的時候找工作,未必能找到最適合的或收入如預期的,但年輕最好就是有時間。你可以用一兩年、兩三年時間看清楚,再走下一步。我想這是在逆境時無辦法之中的辦法,但絕對不是一條死路。當然你在香港以外也有其他不同地方可以發展,無論你去香港以外或亞洲其他地區,大家都在尋找人才。如果自己有一門特別標青的技能,我想一定找到好出路。」

積極投身教育公益
龐建貽這名字,最常聽的還有海洋公園公司董事局主席、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董事局主席、 M+博物館董事局成員這些身分。被問及爲何樂意投放這麽多時間出任公職,他表示出任公職都是父母從小教導:「如果有能力,就嘗試貢獻給社會,無論你做義工或幫人、多見識香港不同的社會階層,看看如何令大家生活更好。」當然在貢獻社會的同時,也要出任一些自己有興趣的,否則會很難投放時間下去。

「最初做公職是旅發局,那個年代(6年多以前)做好多不同項目,其中一個又是我專長──香港美酒佳餚巡禮(Wine & Dine Festival)。你見到香港好有活力的一面,因爲加上音樂、表演,就像你在廣告裏所見到香港,每天十多萬人聚集一起參與一個活動,精采多元。」到本年中獲委任為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他直言「並非容易的一項任務」,縱然海洋公園能給予大家集體回憶,但其使命為保育教育。他期盼將來能為公園帶來新的發展方案。

至於藝術與文化方面,浸大素有創意搖籃之稱,龐先生表示在出任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成員之前就已經接觸過浸大的教授,見到一些優秀的藝術品、藝術家,「我認為浸大擁有一個大的寶藏,有豐富的人才」,後來衞校長邀請他出任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董事局主席,令他有不少機會接觸到本地的年輕藝術家,都是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工作。他指留意到浸大近期在藝術科技發展方面,有不少新猷,打響知名度,「既然清明上河圖都可以做到動畫或電子版,相信香港的藝術文化界,需要的就是不同的機會,讓大家可以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