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3日
浸大获荣川爱心基金慷慨捐资,设立「荣川爱心基金助学金」,每年向两名有经济需要的本地生颁发资助

《我们都是单车人——走过香港单车百年岁月》一书出版,伍曼仪博士访问三位香港单车运动员

《我们都是单车人——走过香港单车百年岁月》是由一家社会企业「鞍山茶座」透过日常营运收益支持书本出版,并由伍曼仪博士统筹

伍博士于2017-18年担任浸大传理校友会会长,邀请业界人士与同学分享

伍博士涉猎幕前、编辑、监制以至公关工作,亦曾主持不少电台节目,例如一台的资讯节目,发放正能量
伍博士亦乐意与浸大师弟妹分享,先后接受浸大《传话当年》及持续教育学院的传理学会访问

伍博士亦参与不少公益活动,图为2019年支持香港共融乐团的表演


伍曼仪博士

  • 荣川爱心基金义务总干事
  • 荣川爱心基金为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副主席
  • 前香港电台机构及传讯及节目标准组总监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校友委员会委员(2015-2017)
  • 香港浸会大学60周年校庆特别活动筹备委员会委员
  • 香港浸会大学60周年校庆「我们都是浸大的」校友Show 工作小组委员
  •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校友会主席(2017-2018)
  • 香港浸会大学50周年校庆特别活动筹备委员委员

「幸福不是必然」这句说话是资深传媒人伍曼仪博士多年来参与慈善工作的最大感受,亦是这句话感召她于荣休后继续拼搏,乐于接受新任务。三年前卸下香港电台发言人及机构传讯及节目标准组总监的浸大校友伍曼仪博士,如今担当一家新成立的慈善基金——荣川爱心基金义务总干事一职,过去三年来,她策划机构成立,同时亦联系其广泛的人脉,推动多个社会项目同步发展。

回馈社会    冀下一代接捧
早于一个月前,荣川爱心基金展开其头炮活动之一,就是慷慨捐款港币50万元予香港浸会大学成立「荣川爱心基金助学金」,向有经济困难的浸大学生提供资助。伍博士表示此基金的创办人是一位她认识数十载的企业家,老先生为人低调、不愿具名,但多年来扶贫助弱的心志不减。「感谢这位老先生的信任,放手给我筹划这个慈善组织。创办人认为自己做生意所赚得的,拜上天所赐,这些资源应该奉献出来,同时他亦寄望下一代接捧,继续推动慈善事业。」伍博士表示创办人早年已支持内地助学及救灾等工作,现在基金成立后,会继续关注「老、弱、孤、贫及教育」等五大范畴。

伍博士表示创办人的最大心愿是希望把这种「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的精神传承予后代,因此,她构思把回馈的概念融入生命教育的项目中,现正筹划一些项目推动跨代共融,例如培训一些小学生作义工,与长者一起完成任务,加强沟通之余亦打破年龄的隔阂。「我希望可以透过一些游戏,又或者是体验活动,将年幼与长者一代拉埋一齐,改善大家的沟通,也令家庭可以和谐一点。」而她亦会利用社交媒体或把活动辑录成一系列的节目,以增强项目的影响力。

协助出书 记录香港单车手奋斗史
从事传媒及广播业逾四十年的伍博士笑言这一行最好的地方,就是「接触好多人」,正是认识的人多,她能协助把一些人经年的构想付诸实行。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下星期将举行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其中一本新推出的书《我们都是单车人——走过香港单车百年岁月》邀得单车运动员杨英瀚、黄金宝及郭灏霆等在书展中推介,此书得以面世,伍博士亦是背后的推手。「香港的单车运动员在不少世界大赛、奥运及亚运等取得奖牌,但其实早于五、六十年代,香港已有一批单车名将,为了取得佳绩,自掏腰包、把赚得的钱用在训练及比赛上,他们的事迹很值得记录下来。我在过去一年访问了60位单车运动的持份者,包括运动员、自制单车的师傅、组织单车队的队员等,再邀请作家辑录成书。」伍博士表示好难得邀请到不少资深的单车手接受访问,部份人更是几经波折甚至越洋才能取得联系,但因着这趟旅程,令她更深入认识香港单车手的奋斗史,亦了解香港的单车训练场地不足,因此正筹划及期望得到社会的支持,在马鞍山一幅空地兴建单车馆及博物馆,可供市民作室内的单车训练,长远推动此运动的发展。

盼连系多代人    缩窄鸿沟
伍博士笑言即使荣休后,马不停蹄做访问、筹划各项工作,但她都不言倦,反而庆幸自己能实践多年来的心愿,做慈善及推动项目这些「有意思」的工作。她指一方面因为筹办活动的缘故,留在香港的时间较预期多,「真切感受到疫情下香港的变迁」,另一方面,推动的各项工作并非分散,而是互相之间有所联系。「过去十年,香港发生了很多史无前例的事情,社会分化,我认为每一代人都各自有其看法,难道想法不同,就不能沟通?鸿沟就不能收窄?」她希望策划的一些社会项目,有助连系不同年代的人,「我们不想坐着甚么也不做,即使力量微小,我们也愿意出一分力,不希望社会上的隔阂越来越大。」

先鼓励校友接触母校
身为校友的伍博士除了关心社会事,当然也少不了母校的发展。伍博士曾任职商业电台及香港电台,数十年来在九龙塘留下不少足迹,「每天出入也对着母校」,但她坦言自己也是在近十多年才参与母校的活动。谈起如何鼓励校友支持母校,她直言「首先要鼓励校友与母校接触,要先接触才有下文。」伍博士曾多次回校与师弟妹分享,畅谈公关人员应对危机以至传播业的生涯。不过,原来伍博士曾兼职任教浸大以及多间本地大学的持续进修课程。课程的第一堂,伍博士除了认识学生的名字,也会问他们两个问题:「可否说一句时下的潮语?现在流行玩甚么?」她认为若连学生平常沟通的用语也不认识,怎能谈得上能有效沟通。

不要收窄自己的选择
接触新生代多,伍博士时常被小朋友问点解要读书?她笑言答案很简单:读书就是有选择,给予自己更多机会走不同的路。她对年青一代的寄语,不要太快说「不」,「把自己的接触面或选择收窄」,「有学生一心只想做公关,但眼前入职的机会是做行政,我会建议学生不妨先入行,取得经验,也给自己体验其他工作的机会。」近期,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对传播行业带来不少冲击,文字相关从业员都忧虑会否因而被淘汰,伍博士就寄语入行的年青人:「千祈不要给AI吓亲,人的创造力就是本钱;AI是把过去的东西搜集整理,但大家充分发挥创造力,创造出来的就是新而又新的东西!」

在学时期领悟不少人生大道理
走在媒介的尖端,除了脑筋新主意多多,也要「够快」。自言「坐不定」的伍博士,经常「快人一步」。二十岁毕业、完成学士课程,七年内达成「四仔目标」,即八十年代不少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屋仔、车仔、结婚(老公仔或小老婆)、生仔」。伍博士在学时高峰期更一身接了六份兼职,其中一份兼职是在浸会校园内的小食店Panorama 卖热狗,「一下课,不用五分钟就到达店铺,好快手。」当年的伍曼仪最喜欢在小食店收铺前的时段帮手,「做最后一小时的好处是可把卖剩的热狗带回家吃,坏处是要兼顾清洁炉头,焗炉内会积聚了很多污垢,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清理干净。」 不过,伍曼仪却在这里学得不少人生大道理:「遇上一件难事,不要惊,惊慌的话,就不会做得到。」

事实上,伍博士这位传媒人经验全面,她曾涉猎幕前、幕后、编采、监制、行政等不同范畴,她笑言自己事业一路走来也算顺遂,出身后遇着传媒、唱片业、电影、电视最光辉的年代,「既然上天给我好好的机会,见证行业的风光,吸收不同的经验,我更加应该把拥有的资源带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