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1日
关伟教授(左二)捐资支持母校,并在2023年获致送基金证书

关教授出席2024年举行的基金感恩茶聚,与一众校友喜相逢

2019年亚视数码媒体台庆,关教授(右二)与旧同事一起回顾新闻部的岁月

关教授带领学生参观TVB新闻部

关教授亦曾带领学生参观位于阿布扎比的CNN Academy 

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到访珠海学院的新闻系
关教授近年于多间大专院校任教,桃李满门
关教授亦是香港新闻博览馆董事,图为2018年博览馆开幕

关伟教授

  • 香港新闻博览馆董事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会董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校友委员会委员
  • 香港新闻教育基金创会会员及荣誉司库
  • 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前主席
  • 前亚洲电视新闻部高级副总裁
  • 前暨南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客席教授
  • 前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兼任讲师
  • 前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高级特任讲师
  • 前香港珠海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我很感激母校的栽培,传授我丰富的新闻理论和知识,令我具备投身新闻界的资格,犹如得到一张『通行证』,让我在新闻界立足超过30年。我感到很幸运,在这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除了申请政府工写过求职信外,所有工作机会都是因别人赏识或提携而给予我的,职场大门总是为我打开。」在新闻界工作逾30年的资深新闻从业员、香港新闻博览馆董事及前亚洲电视新闻部高级副总裁关伟教授感激母校的培育,他不但捐资支持母校的发展,现时亦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校友委员会一职,不时出席大学的活动,协助推动大学发展。

校园点滴  永挚难忘
关教授是本校新闻系的大师兄,他侃侃而谈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讲起当年的校园经历,更是如数家珍,印象难忘。「当年入学面试,我记得地点在旧校的录像室,时任系主任余也鲁教授坐在录像室的尽头,叫我朝他而行,我走完后,他不太满意,又着我重新由门口再行多一次,原来他想看看我的步姿 ! 这实在是非一般的面试。」关教授又忆述当年上课并不拘谨,外籍老师会在校园内的大树下与学生席地而坐,一边上课一边享受户外的阳光,学习气氛轻松愉快。

70年代,不少大专生都会做兼职赚取学费,关伟也不例外。他一面读书,一面在商业电台做兼职,「当年,我在晚上六时至午夜当值,由母校前往商台虽然距离不远,但要绕一个大圈,于是我会沿山边的排水渠慢慢爬上广播道。」关教授指传理系学生门路特别多,不少同学经师兄师姐引荐,替报馆写稿及在电视台做资料搜集,于是大家放学后齐齐抄近路走,一起爬上当时的五台山做兼职,干劲十足。

关伟与先后两届的同学都相识,当中不少同学后来都在媒体及新闻界独当一面,包括商业电台主席特别顾问陈淑薇、资深传媒工作者郑明仁,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袁志伟和跨媒体文化人「阿旦」郑丹瑞等。关伟认为传理系人材辈出,除了大家都有拼博精神,母校优良的师资也功不可没。「当年浸会尚未升格为大学,如果我们不够拼搏及不加倍努力,实在难以出头。浸会人都抱有这种勤奋上进的精神。」他更特别提及恩师「新闻教父」黄应士教授,在未毕业前便已推荐自己加入TVB新闻部,协助学生开展事业路。

关教授的硕士学位同样出于浸大,但这次是在他踏足社会工作的20年后,才重返校园进修。他笑言当年完全没有走学术路的念头,而时任浸大传理学院院长兼讲座教授朱立教授深知关伟在行内经验丰富,于是豁免了他修读衔接课程的要求,让关伟可直接入读为期两年的传理学文学硕士,「我在2009年离开TVB,之后转职至香港城巿大学任教,就是因为我具备了硕士学位的资格。我当时才醒悟,这个硕士学位对我意义重大。」关教授指母校总是在他人生的重要时刻为他创造机遇,因此他满怀感恩,乐于回馈母校。

传媒中层断层  新一代危中有机
关教授具数十年丰富的资历,早于在亚洲电视任职高层时,已曾在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暨南大学担任兼任讲师,而2009年退下媒体要职后,他更先后于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香港珠海学院新闻及传播系全职任教。作为资深新闻从业员,关教授深明媒体目前面对的困局,传统主流传媒萎缩,广告收入减少,经营困难。关教授认为「行业资金的问题,令到新闻从业员的起薪点较低,令不少年青人却步」,但他认为危中自有机,新闻工作有其吸引之处,每日工作新鲜、不刻板,可认识不同阶层的人士,「记者认识的人脉,就是无形的资产,成为日后职场上的本钱。钱或可被人偷走,但这些人脉却无人可以抢走,将来就算转职至公关或其他行业,这些人脉网络也可大派用场。」

关教授留意到现在传媒行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断层」的情况颇为严重,年青人上位的时间缩短了。他认为:「年青人要做好本份,上司自会给予机会,这是第一步;当机会来临,自己要抓紧,这是第二步。」关教授认为年青人如能坚持到底,继续留在新闻行业发展,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

亚视上下一心  以小胜大
关教授为业界所熟悉的,要数的当然就是他在领导亚洲电视新闻部时,以有限的资源跟无线电视较劲,成为一时佳话。「我在亚视新闻部担任高级副总裁期间,人手虽不足,但同事肯拼搏,人人愿意多行一步。」他举例,当年派遣记者跟随国家领导人外访,亚视的预算最多只能派出一个记者及一名摄影师,二人组成一队,但友台资源相对较优,可以派出两至三队采访队。「我们的记者自发手执摄录机,采访之余又兼顾拍摄,同时我们亦与友台凤凰卫视合作,共享拍摄的片段,于是两人变成四人,更试过捕捉到有利位置,独家采访了国家领导人,赢得口碑!」关伟在资源紧绌的情况下,人力物力不及友台,但往往能够以小制胜。

新闻部往往给人印象是「花钱的部门」,但在关教授的管理下,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关教授忆述2003年友台now TV启播,集团希望加快打入本地收费电视市场,引入新闻内容,但要开设一个新闻台开支庞大,于是now TV着手与亚视洽谈合作,由亚视提供24小时新闻及财经内容。「当年now TV以一个可观的价钱与亚视合作;当时亚视新闻部员工约200人,但因这次合作,令亚视新闻部可以额外增聘数十人,实属双赢方案,原来新闻部也可替公司连续三年赚钱。」关教授直言不敢居功,但他亦指当年亚视新闻部做出成绩,适逢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有此良机。而他之后离开亚视,随即获当时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方逸华女士赏识而罗致旗下,可见关伟领导新闻部的表现受到认同。

911事件  终生难忘
在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关教授对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印象深刻,事件发生时,他正身处新闻办公室,目睹第二架客机撞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大楼。他洞悉这是一宗重大新闻,于是立即向时任亚视行政总裁封小平提出全台改播新闻,并获答允。于是,就在美国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亚视新闻部率先中断播放中、当年收视高企的《百万富翁》节目,第一时间直播新闻,及转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片段,让观众直击其后纽约世贸中心及五角大厦的实况,并于当晚全晚直播及报道911事件。关教授直言看到新闻片段,心中有多个疑问,「为何会发生如此残暴的袭击?劫机者有何深仇大恨?花尽心思劫机?杀害众多不认识的人?为何要冒死去劫持飞机?」他认为众多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从业员不应停留于只报道表面,应该深入思考每一宗事件的背后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这样才有意义。「学院院训是『唯真为善』,其实也是叫大家去寻求真相,抽丝剥茧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

深度报道大势所趋
近年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究竟会对新闻行业带来什么冲击?关教授认为新闻报道的基本元素,即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 )、何人(who)及如何(how), 利用人工智能撰写的稿件或许可以满足上述基本要求,但他怀疑AI能否把新闻事件精准描述。现在AI主播也可以报道天气,但及不上真人的传神。

「未来有哪些东西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我相信会是侦查报道,发生了一宗新闻事件后,究竟背后原因是甚么?您能否提供不同角度或访问,探讨、追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关教授认为深入报道的话,正是传统媒体——报章的强项,他也留意到近年多了报章有专人做调查报道,相信这方面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