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楚璧伉俪与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先生(Massimo Ambrosetti)(右)和三和博物馆及宛园创始人宛秋生先生(左)负责点睛仪式
壮观的马克杯墙,共展出222件精美且具历史意义的马克杯
18米玻璃展柜展示中外瓷壶与银壶,格外璀璨
博物馆通过展示中外不同地域的各种珍贵文物,介绍和传播多元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来增加互动性和吸引力
古魏昭凤院士
- 古魏博物馆创始人
- Sapientia Foundation主席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永远荣誉主席
-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院士
- 香港浸会大学咨议会荣誉委员
- 意大利国际幼儿园创办人
- 荣获意大利总统颁授意大利团结之星二等勋章荣衔(2009)
- 荣获意大利总统颁授意大利之星高级将领勋章荣衔(2019)
「博物馆其中一批重要藏品,是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由景德镇出口的马克杯(Mug)。马克杯是欧洲人用来饮啤酒用的,每只杯上均刻有不同的纹饰、图案,只要触控互动屏幕,就能了解每只杯背后蕴藏的故事。这批逾200件的马克杯藏品别具特色,更曾获葡萄牙里斯本一间博物馆借用展出。」这些珍贵的展品,如今不用亲身到欧洲才有机会欣赏,因为展品经已进驻黄竹坑一个新景点。2024年9月,位于本港南区的首间私人博物馆──古魏博物馆开幕,博物馆创始人古魏昭凤院士接受焦点人物访问,向我们介绍这所博物馆的特色。这套马克杯藏品在博物馆内构成独特图案的展墙,获英文报章形容为「The Great Wall of China」,确实点出这所博物馆的精妙之处,就是透过陶瓷器、银器、地毯、书画、饰品及珠宝等珍贵文物来弘扬文化。
打造文化交汇的新景点
古魏博物馆由Sapientia基金会主席古楚璧院士(Franco Cutrupia)及其妻子魏昭凤院士共同创立,两人均是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永远荣誉主席。古楚璧院士为意大利商人,而魏院士是浸大历史系校友,两人从事纺织业生意数十年。「古魏」两字是古楚璧伉俪姓氏的结合,博物馆展示二人所收藏过千件的古董珍品,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晚清时期;而博物馆亦集展览、教育和休闲活动于一体,可举办文化和教育活动,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士参观。
作为一间私人博物馆,虽然规模无法与公营博物馆相比,但馆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有十个展区,魏院士在策展和分区布局上花了不少心思,活用多媒体手法呈现不同的主题。博物馆「先声夺人」的第一个展区,有长达18米的玻璃展柜,剔透地展示出形形色色的中外瓷壶及银壶,吸引观众的目光。瓷器在英语中用「China」一词,正是因为中国瓷器工艺富有悠久历史,在17世纪随着中西贸易的兴起,大量中国工艺品和艺术品进入欧洲市场,广受欧洲上流社会欢迎。瓷壸上的图案包罗万有,大多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博物馆所展出的瓷器也是「中西文化的载体」。魏院士透露:「第一展区的展品有来自中国的内外销瓷,也有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及日本等地的瓷器,呈现出博物馆的重点就是中西文化汇聚。」而展区入口更设置了一幅大型互动触控屏幕,方便参观人士随时透过点击图像,了解各件珍品背后的故事。
无心插柳的收藏之路
每个展区的展品均属夫妻二人所有,令人赞叹他们的收藏品竟如此丰富。魏院士说:「既然有不少收藏品,与其找地方收藏,不如用博物馆的形式展览出来。」此举不仅可以与同好分享,也为推广文化注入新的动力。被问及为何开始收藏古董,魏院士表示这是一段「无心插柳」的旅程。80年代,丈夫古楚璧院士从意大利来到中国经商,发现了许多古董店,其中瓷器对他来说最具魅力。他立刻被形状和图案各异的瓷壶深深吸引,「一见钟情」,并购入了他的第一件瓷壶,演变成一生的喜好。随后,魏院士在丈夫的耳濡目染下,也逐渐培养了相同的爱好。由于两人经商,不时游走于世界各地,于是每次出差,两人都参观不同地方的博物馆或古董店,累积了丰富的藏量。
一件物件 一个故事
爱好历史的魏院士与丈夫寻觅收藏品时,会研究及了解瓷壸上的文字和纹饰的意义,当中部分精品更于博物馆展出。魏院士介绍道:「例如其中一个展区,展出了中国主要年代的瓷壸;在芸芸众多传统纹饰的瓷壸中,唯独有一个瓷壸印有政治口号,原来这个瓷壸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制成,从中可窥见时代的转变。」魏院士对文物的鉴赏及其背后的历史理解可谓驾轻就熟。她随意望向一件展品,便能娓娓道出其来历、出产年份及特色。她更向大家介绍开幕特展「龙凤献吉祥」中的一个瓷器,「传统瓷器的图案中,大多是凤穿牡丹,凤在上、牡丹在旁,但这件黄地粉彩穿花行龙纹壶却出现了龙穿牡丹的纹饰。因为它制作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慈禧太后称帝,因此出现了龙穿牡丹的纹饰。」她补充道:「中国人非常重视吉祥文化,父母们常常希望子女能够『成龙成凤』。因此,时至今日,龙凤已经失去王权的象征,转而成为吉祥的象征。」
魏院士对历史文物的热爱与深厚认知也充分体现在她2022年出版的著作──《千祥万意》中。这本书共分为两卷,重点介绍了中国内销瓷质茶壶的艺术、文化和历史图案。魏院士表示她花了整整12年时间撰写而成,而博物馆内不少藏品的故事,正是出自这部心血结晶。她在打理跨国企业之余,百忙中还能抽空悉心发掘故事,这种坚毅的态度反映出她对文化及文物的热情与干劲,实在很值得大家去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方寸之间尽见匠心
参观者行完展区,亦可坐下来,「叹吓特色咖啡,欣赏南区的风景」,因为博物馆亦设有轻食区,轻食区的创新之处在于玻璃餐桌下放置了中外饮食器皿,既有历史悠久的,也有较现代的藏品,这样的设计不仅增添了用餐的趣味性,还让参观者从这些器皿的风格演变中领略文化的变迁,令整个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文化的气息。魏院士透露筹备博物馆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其中找地方并不容易,但她亦看中黄竹坑区正是新兴的文化艺术区,她说:「选黄竹坑就是因为看到了这里的潜力。这一带是私人画廊的集中地,文化气息浓厚,有望成为港岛区文化交汇的标志地,如同九龙区的『西九』一样。」
至于开设博物馆的念头,魏院士亦透露源于她在十多年前,在山东拜访三和博物馆及宛园的创始人宛秋生先生时,被他的私人博物馆的规模及布局所震撼。这一经历让她受到启发,萌生出以博物馆的形式展出珍品,作为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文化传承从幼教开始
事实上,古楚壁伉俪一直热心于慈善教育事业,早于2010年便慷慨捐资浸大,资助中医药学院成立港岛魏克强中医专科诊所、设立内地生奖学金,又捐助「低收入长者医疗费用资助计划」及「中医药学院毕业生高级临床培训计划」等。两人其后继续扩展其慈善事业,成立Sapientia基金会,造福的社群不单是香港、内地,更有意大利的侨民。
2019年,古楚壁伉俪在港岛鸭脷洲开设了全港首间意大利国际幼稚园。这不仅为居港的意大利侨民提供了一个具备意国文化背景的幼稚园,还通过引入意大利著名的「瑞吉欧」教学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在周遭的人和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魏院士指出两项慈善项目之间,亦可有联系和互动,她指出:「在古魏博物馆内会提供不同的工作坊,同样适合国际幼稚园的学生参加。而博物馆团队亦制作了一些有趣的动画,吸引孩子们投入历史故事中。」她指未来的重点就是希望把这些丰富的文化内容深化,例如博物馆会举办戏剧工作坊,每堂课聚焦馆内其中一件艺术品,让学生探索中国茶壸的戏剧元素;另外,博物馆又会透过艺术品,介绍中国的成语故事,并配以沉浸式的影像体验,从中启发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说明他们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猫头鹰的眼睛闪烁智慧的光芒
Sapientia基金会及古魏博物馆皆以猫头鹰作为标志。而在博物馆内亦见到不少猫头鹰纪念品,魏院士解释道:「Sapientia在拉丁文中代表『智慧』;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在中国商朝,猫头鹰则被视为神鸟。在《哈利波特》中,猫头鹰成为穿梭于两个世界之间的信使,展现了智慧的形象。」这些都是Sapientia基金会及古魏博物馆创立的目标,也是他们决定以猫头鹰作为标志的原因。
透过智慧的眼睛,魏院士看到不同地方的文物不仅承载着当地的文化特色,更融合了当地的工艺、历史等多种要素。正如魏院士在其著作的序言提及:「我们的着眼点并非藏品的价值,而是它隐藏的文化气息与根源。」因此,在欣赏藏品独具特色的工艺时,观赏者也能从中学习到当地的文化底蕴。期许在魏院士透过博物馆及教育工作坊双管齐下,将文化共融的理念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接触到不同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