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9日
李主席领取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证书
李主席成立「百成堂慈善基金」回馈社会,帮助有需要人士
李主席带领公司连续多年获得各个不同奖项
李主席担任中药业协会理事长,并组织北京访问团,拜访当时中央统战部殷晓静局长,以了解国家最新发展情况
李主席获颁铜紫荆星章,表扬其热心贡献社区
李主席曾获委任为中西区区议员,为中西区市民服务

  李应生先生,BBS,MH,JP

  • 百成堂集团主席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会董
  • 云南省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会委员
  • 香港特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成员
  • 香港特区第二、三、四届选举委员会委员
  • 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委员
  • 零售业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委员
  • 创新科技署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委员
  • 香港检测和认证局推动中药行业检测和认证服务小组委员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草药产品认证计划咨询小组委员会委员
  • 市区重建局中西区分区咨询委员会委员
  • 优质旅游服务协会顾问
  • 香港中药业协会创会会长
  • 香港参茸药材宝寿堂商会永远会长
  • 香港中华制药总商会顾问
  • 香港中成药商会名誉会长
  • 香港南北药材行以义堂商会名誉顾问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中心顾问
  • 吉林省经济技术顾问
  • 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
  •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员联络委员会主席
  • 香港中西区各界协会会长
  • 香港商业专业评审中心顾问
  • 香港岛校长联会名誉会长
  • 中区少年警讯名誉会长会名誉顾问
  •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 中西区康乐体育会名誉会长
  • 中西区区议员(2008-2011)
  • 香港政府港督社区服务奖状
  • 香港商业专业评审中心荣誉资深院士
  • 圣约翰员佐勋衔
  • 圣约翰官佐勋衔

旅游及零售业早前推出为期五周的「开心着数大行动」,吸引市民和旅客消费,超过一万六千多家商户响应,以优惠价格带旺市道。背后联系业界、马不停蹄奔走宣传的是大行动召集人李应生先生。身兼百成堂集团主席的李先生,出身于中药业,然而,其服务社会的足迹,跨越多个界别,于零售、旅游及地区服务等范畴都担当要职。他以现代管理手法经营传统药业老字号,把集团带进新领域,同时又协助中医药业规范化,积极推广本港优质旅游服务的品牌;其集团「百成堂」命名之义,是希望做一百件事情皆能成功,李主席以身作则,百事皆成,贯彻此道。

李应生主席领导的百成堂集团,由批发参茸药材起家,为最早售卖名贵药材的店铺之一,今年已届九十五周年。李主席祖父为中医师,父亲经营中药店,七十年代,修读工商管理学的他入行帮手,自始之后,集团除批发外,更陆续进军零售、代加工以至自行生产中药材的领域,并已成为新式零售参茸连锁店。虽然店铺仍然挂有近百年老字号的牌匾,总店更座落于上环文咸西街俗称「南北行」香港开埠时的转口贸易区,但现今店铺的陈设时尚,产品排列整齐,部份售货员更操多种语言,为顾客讲解各种药材汤包的用法和疗效,吸引不少游客及附近居民光顾,正是以专业推介中药产品,令其集团连续多年成为唯一一家获香港旅游发展局颁发旅游服务奖的中药店。

在李主席的领导下,集团锐意创新,十多年前已首创把燕窝、花旗参分成小包,方便消费者送礼或自用,包装内更附有用法说明、食谱推介,讲解如何进补。李主席说:「香港购物方便,就算要买冬菇海味,总有一间在附近。」所以产品以独立包装出售,方便贮存又卫生,容易令年青一代受落。另一方面,李主席认为经营中药生意,不应只着眼于推介自家产品,而是应该大力推介整体中医药行业,所以,他花了不少时间推广中药养生之道,不时亲身上电视电台讲解食谱汤疗,更在网上介绍如何分辨名贵药材的真伪,因为市民大众若明白中药可「治未病」,透过适时进补或汤疗,可达保健养生之效;中医药越普及化,消费者深明药用疗效之后,自然也会购买中药产品。

李主席跟浸大结缘,自然也与推广中医药业有关。一方面,浸大是首家设有中医药学院的本地大学,学院奠基时,李主席已参与其中,见证及协力推动学院发展。另一方面,浸大前校长谢志伟博士与李主席当年同获委任加入首届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两人一起共事多年,参与规管中药的使用、制造和销售的工作,李主席亦因此对浸大认识甚深。而且,李主席曾与本校的教授合作,编着《香港容易混淆中药》一书,图文并茂讲解中药的知识,此书经一版再版,深受外界欢迎,更翻译成英文版,以飨海外读者。而现时浸大中医药学院辖下设立的中国银行(香港)中药标本中心,当中不少珍贵的药材及标本,都是透过李主席推荐或拉拢业界借出或捐出,李主席直言「部份珍贵标本是业界人士的珍藏,要他们借出,万分不舍,但当想到标本能有更多人欣赏,才能成功游说同业公诸同好。」由此可见,李主席对推广中医药业满腔热诚,尽心竭力,贡献良多。

李主席认为:「任何一个行业,若无年青人或下一代承继,最光辉只有短短二十年。」正是李主席抱有这种远大的想法,所以不论他本人或集团,都一直支持培训中医药的人才。百成堂自二零零三年起,捐资支持浸大设立「百成堂奖学金」,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的中医药学生;李主席更参与了多年由学生组成的浸大中医学会交接仪式,「见到参加学会的学生,一年较一年成熟,相信跟学院师资优良不无关系。」而百成堂亦多次赞助中医药学院举办展览及国际会议,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眼见近年国内中医药发展蓬勃,李主席认为本港业界必须自强不息,不断提升水平,不能固步自封。他指出中医药的原材料不少来自国内,内地发展中医药有其优势,然而,香港始终是国际交流的平台,在检测和监察产质量素方面具有经验及信誉,相信暂时仍未被内地所取代。不过,李主席认为业界必须了解各地发展中医的趋势,扩阔眼界,因此,集团近年亦支持了浸大以及另一间大学的学生到吉林的中医药大学交流。而百成堂在五年前,志庆集团九十周年时,亦特别拨出九十万元成立慈善基金,支持中医药推广活动,以及资助教育、扶贫等活动。

回顾香港中医药业发展,李主席认为法例在二千年实施后,初期发展起步较慢,不过,如今香港十八区,中医药诊所已经成行成市,西药的连锁集团亦设有中医师驻诊,而医管局亦已推行先导计划,在部份病床采用中西医协作治疗。首任特首董建华曾提出中药港的构思,并非遥不可及,李主席认为以现时中医药发展的成熟程度,香港是有条件成为中药港,但重要的是政府政策配合,例如西医现时是医药分家,但中医却未有设立中药药剂师,况且,现行的医疗政策,仍是以西医西药为主导,特区政府亦未配合建立中医医院,这些都会窒碍中医药业的发展。

敬业乐业的李主席十分关切业界的需要,亦因而令他开展了其公职事业。九十年代,政府推行十进制,要在中医药这类传统行业实施,因此委任了李主席加入相关的咨询委员会,其后,李主席又获委任加入消费者委员会,原因亦是跟中药产品营商有关,李主席协助制定营商守则,杜绝伪劣产品。之后,他陆续加入零售、旅游以及小区服务等相关组织,更曾出任中西区区议员,全心全力服务社会。出任公职固然占去不少时间,但李主席指出:「没有其他人更能明白行内的需要,因此,我很鼓励同行或朋友参与跟行业或地区有关的公职服务。」

最难忘的公职莫过于担任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委员,李主席指审批中成药注册,收到申请比预期多出数千份,而当时适值金融海啸期间,委员会全年一共要召开四十多次会议,才能赶及完成审批所有申请。而对于有零售业务生意的李主席来说,沙士袭港期间,也是另一难忘的挑战,当时香港整体营商环境严峻,然而,百成堂的生意尚算中规中矩,一方面中药对流感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亦因为集团以诚待人的经营宗旨,待客如友,因此,不少顾客爷孙三代也乐于光顾。李主席深信品牌建立需时,但声誉受损,只需一时三刻的失误,所以他们宁愿薄利多销,也不会将货就价,这正是家族生意历久不衰的秘诀。

李主席认为生意成功总有原因,而「成功之后,要继续维持未成功前的元素」,他指不同人对待同一件事,看法不一,而做生意和待人亦一样,也不能「一本通书看到老」,应该学懂包容,了解不同人的看法;亦要了解潮流趋势,顺应潮流而行。他又勉励年青人不要怕辛苦、怕「蚀底」,虚心学习,他认为香港的中医药业,仍有很多拓展的空间,值得年青一代投入时间和心力入行发展。

李主席日理万机,行程时常密密麻麻,但他依然魄力十足,他笑言是中药养生的功效,「哪怕是最平价的中药,也有其功效,保健养生绝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丰俭由人,适时进补,配合个人体质,固本培元,自然就能精力充沛。」早阵子李主席大力推动「开心着数大行动」,筹备只有短短三星期,足以号召过万商户支持,相信也是深得固本之奥秘,倚仗多年服务社会累积的根基和人脉,才能一呼百应。百事皆成,因由原来正是根基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