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林长泉伉俪领取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证书
林长泉伉俪捐资支持饶宗颐国学院的发展
林先生今年获颁授浸大荣誉大学院士
林先生家人济济一堂,庆贺林先生获颁荣誉
林先生代表奖门人粮油食品公司领取慈善贡献奖
 林先生透过公司捐赠御寒毛衣给有需要人士
林先生又捐资支持成立奖学金
林先生出席惠城区联谊会就职典礼
林先生摄于新天伦集团大楼门外

  林长泉先生

  • 新天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企业家委员会委员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永远荣誉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大學院士2015
  • 香港工业总会珠三角工业协会常委
  • 屯门狮子会筹款委员
  • 政协惠州市惠城区第七届委员会常委
  • 惠州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特邀委员
  • 惠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 惠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
  • 惠州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 惠州市僑心工程貢獻獎
  •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奖
  • 惠城区人民政府捐资办学先进个人奖
  • 惠州市慈善总会惠州慈善贡献奖

常言道:「与人相处,须以礼相待。」但今期的焦点人物──新天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长泉先生却有另一独特看法:「与人相处,先学吃亏。」或许您听到之后,第一个反应可能是感到诧异,但当细味林先生的成功故事之后,便不得不佩服他那份看透世情的睿智。

林长泉先生的办公室挂着一幅题字,标题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内文出自净空法师,带出生活中难免有许多挫折,但若我们学懂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就能有所得着。林先生长子成家立室时,他笑言自己没有甚么具价值的东西送给儿子,于是用毛笔抄了这篇文章作为贺礼。儿子深明父亲传授的乃是毕生受用的大道理,犹胜万金,故此也特意把它挂在自己的办公室,时刻警惕自己这些做人处世之道。

新天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业务多元化,范畴包括:印刷、纺织、服装、商标织造及食品等。作为董事长的林先生,经常穿梭中港两地,难得他时刻保持精神奕奕,神采飞扬。问及林先生如何把事业做得如此有声有色,他谦称自己不算成功,只是经过长时间努力打下了今天的基础。实际上,林先生经历过往昔艰辛打拼的日子,才拥有现时辉煌的成就。

生于惠州的林长泉先生,父亲以诚实经商闻名,素有「老实伯」的美誉。在耳濡目染下,林先生秉承父亲「诚信」的优良血统。七零年代来港后,第一份工作在西环一家杂货店负责送货。尽管学历不高,但林先生凭着其勤奋谦厚,又不怕吃亏的工作态度,很快便取得当时师傅的信任,让他有机会学习打理整家杂货店的日常运作。杂货店师傅观察了林先生一段时间后,觉得他既诚实又可靠,便亲自引荐他到另一家办馆工作。林先生在新工作仍然勤奋上进,做事每每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很快又吸引了另一家公司的老板垂青,游说林先生到他公司「转行做行街」。有别于之前的工作,销售工作接触层面及兼顾的东西广又多,大大扩阔了林先生的社交网络,而这一个决定亦成为了事业的转折点──奠下了林先生由「打工仔」蜕变成「老板」的重要基础。

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林长泉先生认识了当时香港造纸厂的其中一个老板曾文仲先生。在交谈中,曾先生强烈感受到林先生为人诚实谦厚、拥有无比冲劲、做事认真和从不计较付出,认定他是一个可造之才。曾先生于是做了一个大胆决定,交由林先生代理品牌。林先生忆述:「当时感到很意外,当年负责代理的都是知名的大公司,心想『边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纵使林先生全无代理品牌的经验,资金亦有限,但目光远大的他果断地抓紧这个机会,把他手头上的所有资金投放下去,正式昂首迈进「创业之路」。

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林先生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说话是「广结善缘」,而他自身的经历正是印证「多行好事,自有善报」的最佳例子。八十年代末,旭日集团的生意越做越大,杨勋先生无暇打理旗下的织唛生意,便主动与林先生接洽,游说他接手这盘生意。虽然林先生对这行业不熟悉,但他勇于尝试,便毅然接受这个挑战。及后,另一位友人又把纺织及服装生意转让予林先生。回顾其经商的历程,每每印证林先生为人有诚信,做事认真拼搏,因而得到不少人赏识,营商机会滚滚而来。

在林先生的领导下,集团在短时间内转型至一家大型综合性企业,他不但没有自满,反而积极开拓商机。一九九二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南巡,启发林先生抓紧商机:「当时大部份客户在香港下单,然后要求新天伦把服装配料运回大陆,就算在香港交货的客户,也需要自行运货回国内。那何不让客户在香港打办和批核,然后我们在国内生产及交货,省却了当中的运费及时间!」林先生坐言起行,立即进行研究,最后挑选了青岛、苏州和浙江三个服装产业基地设厂,令集团接了很多订单继而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林先生轻松地用了几句说话便概括了集团的发展,但实现此雄图大计,无论魄力或是前曕性的市场触觉缺一不可。

发展业务,不免遇上风浪。近年各项成本上涨,使传统工业面对严峻的经营环境。林先生自强不息,除了持续提升优化集团竞争力,比如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他更积极寻求横向发展。其中一个得意之作,就是将其生意版图扩大至食品工业。「前几年有很多大米的镉含量超标,人心惶惶。当时我想如果建立了一个食品品牌,销售既安全、有质量及健康的产品,便可让大众安心享用食品。」于是,二零一三年林先生创立了惠州市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集团除了大米和粮油两个核心产品外,还有蛋卷、蛋糕片以及正在研发的新产品,成功在市场上占一席位。

集团业务不断壮大,林长泉先生居功至伟。被问及集团的经营理念,他说:「我们不敢自居慈善企业,但我们要做良心企业。」「安全、健康、关爱」是新天伦集团的宗旨,尤其在食品方面,他们一直致力提供可靠的食品。作为集团的领航人,林先生坦言每天也有挑战。「不论管理再好的企业,只要公司一日存在,便总有问题出现;只有倒闭了的公司才没有问题发生!」幸好,林先生的儿女们已经开始接手管理公司,为集团注入新动力、新思维及新技术,让林先生可以投入更多时间,参与各项的公益事业。

秉承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林长泉先生宅心仁厚,强调企业赚钱亦要回报社会,参与很多慈善事业。当中,他对浸大关爱有加,慷慨捐资支持大学,包括襄助浸大饶宗颐国学院的发展。林先生指出,人才是集团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公司今天的成就,他都归功于员工的付出;他笑言自己读书少,需要在人生路上一点一滴地通过不同渠道汲取知识去装备自己。然而,他相信在一个完善的系统下学习必定事半功倍。于是,教育成为林先生要实践的另一个梦,亦因此造就他与浸大的缘份。他特别认同饶宗颐国学院传承及弘扬中华优良文化的宗旨。「如荣休校长陈新滋教授所言,我期望国学院未来可以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辑录成书,把刊物放置在每一间酒店房间内,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都有机会接触优良的中国文化精髓,将国学发扬光大。」

除高等教育外,林先生在支持弱势社群方面亦不遗余力。比方说,惠州市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与当地慈善总会签下三年合作合约,每卖一包米便捐一元,承诺每年至少捐一百万元。他又向惠州市红十字会捐赠价值百万元合共两万件的御寒毛衣给惠州的有需要人士。林先生透露回报社会的善心,其实是从旭日集团杨钊先生及杨勋先生身上学习,他十分欣赏他们的理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认为如果能力未许可帮助别人,应先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及工作,不要为别人制造麻烦,同时培养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当事业有成,能力许可的话,你的善心自然会发扬光大。林先生身体力行做善事,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因而感染儿女们积极投入慈善事业,包括捐资浸大饶宗颐国学院的发展。

事实上,林先生不只是慷慨捐资,更奉献大量时间在社会公职上,包括出任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企业家委员会委员、屯门狮子会筹款委员、香港工业总会珠三角工业协会惠州分部主席、惠城区政协第七届委员,以及惠州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等。林先生笑言自己的行程相当紧凑,但时间总可以「迫出来」的。他指出参与公职本身很有意义,同时对提升自身能力有很大裨益。「身在其位,就要尽自己的责任。」所以林先生往往以身作则,牵头筹备各项活动,务必把工作做到最好。林先生忆述,他刚接手香港工业总会珠三角工业协会惠州分部主席,就要着手筹备「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会」。由于邀得不少具份量的政商界代表如广东省省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香港工业总会总裁等参与,大家都对交流会有很高期望。在林先生尽心协力的统筹下,活动办得有声有色,空前成功。同时,他又出谋献策,经常动员他所属协会和组织支持不同的社会活动,例如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举办的「大手牵小手义卖活动」及「万人同步公益行」,让这些活动在社会得到更大的回响及支持。林先生以上种种工作及对社会的贡献,都获得高度肯定。

刚获浸大颁授荣誉大学院士的林长泉先生,对现今大学生亦有一些看法。「学生除了在大学提升知识与技能外,同时要学懂做人处事及待人接物的道理。此外,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故此,他十分认同浸大全人教育的理念,相信大学能够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林先生亦寄语大学生须拥有良好品德:「所谓得道者多助,如果为人诚实可靠,往往获得更多机会。加上多交朋友,广结善缘,做到『与人相处,先学吃亏』,在事业及人生各个环节,都肯定会较为顺利!」而林先生家庭幸福美满,亦为不少人所钦羡,林先生把公司签支票的财政大权交予夫人,他直言「太太是娶来珍惜,所以对太太好是应份的」,而林夫人贤良淑德,持家有道,亦令林先生在商界拼搏,毫无后顾之忧。

林长泉先生的成功,源自他的人生哲学。在现今社会,不少人都喜欢寻找及利用快捷方式,希望以最少力气及最短路程抵达终点。有人甚至奢望不劳而获,不求付出,只求回报。林先生的故事,正给我们一个非常正面的信息:只要大家踏实工作,凡事多付出,不怕吃亏,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不论在学业、工作、社会公职、慈善、义务工作都多加参与,广交朋友,多做善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