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左起)孙先生与协理副校长兼香港浸会大学基金秘书长傅浩坚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董事局主席王英伟博士及副校长黄伟国教授合照

孙先生亦协助香港浸会大学基金的工作,图为
二零一二年与基金董事局成员合照

 孙先生捐资支持成立奖学金,并与
奖学金得奖人会面
孙先生参加浸大的亲善家庭计划,关心内地生
的需要,图为与当中三位协助的学生合照
孙先生与同事组团参加浸大的高尔夫球日
孙先生于浸大服务多年,与不少同事
建立起友谊
孙先生为匡智会执行委员委员,义务协助
此非政府组织的工作

 孙百千先生

  • 香港浸会大学前财务长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会董
  • 匡智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 匡智会审计委员会委员
  •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管治检讨委员会委员

不少年青人或在职人士梦寐以求就是提早退休,希望不受工作的束缚,全情享受自由时间;不过,并非所有人萌生退休的念头,纯以自身的角度出发,亦有人选择退休以腾出时间来陪伴家人。今期访问的人物是财务达人,曾于多家大公司、大机构管理财务,更任职香港浸会大学财务长接近二十年之久。工作上他朝夕面对冷冰冰的数字,但从他身上流露的却是浸大人暖暖的血统──关爱身边的人与事。

浸大前财务长、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会董孙百千先生,名字跟其工作性质一样,与数字有关,他掌握大学的财政命脉,然而,他于二零一二年退下火线,卸下财务长一职。原因很简单,「想多一点时间陪伴父母。」纵使居高要职,但日理万机的孙先生,想多见父母一面,原来并不容易。「在香港的工作环境下,晚上七时能够离开写字楼已经很难得,但父母亲在护老院的起居作息时间较早,平日放工后探望,他们早已就寝。而周末、周日,自己或许有活动、应酬、出差,每星期可以探望父母的时间有限。」父母亲年事已高,孙先生预算陪伴的机会只有越来越少,而且孙先生夫妻俩早年胼手胝足,略有积蓄,儿子们已学成就业,家庭的财政负担不大,因此他一早已筹划于二零一零年退休。不过,当二零一零年,他准备递上辞职信时,工作上发生了突发事件,孙先生希望能协助大学妥善处理事件,才安心退休,于是推迟了退休计划。到了二零一二年底,他终于如愿退休,一心想着日后有更多时间尽孝,天天与父母亲到酒楼饮茶,可惜,事与愿违,正式退休前数个月,孙先生的母亲离世;而碰巧在他退休后的首天,其父亲因食道退化而不能进食,无法外出到酒楼享用美食。

信奉基督教的孙先生引用圣经总结其体会,『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父母年纪不少,健康状况的改变亦不是任何人可以决定的。孙先生为纪念父母亲,以及鼓励浸大的学生,先后雅诺捐资予浸大成立两项奖学金,分别是孙张慕娴杰出学生奖学金及孙凯锋先生纪念奖学金,孙张慕娴杰出学生奖学金鼓励服务社会表现卓越的优秀学生,而孙凯锋先生纪念奖学金则为奖励成绩有明显进步的浸大生,孙先生每年定期捐资支持此两项奖学金,为期长达二十年,刚好与孙先生服务浸大的年资相同。这个捐资的承诺,一下就是二十年之久,细问之下,孙先生的答案是「每件事情都应该有始有终、有定时」,他认为纪念父母,可以有不同方式,例如他会把父母的相片整理后放上Facebook与家人分享,「二十年后,或许我已不在人世,就把纪念父母的事定下终结,由我这一代去纪念更有意思吧!」

孙先生长时间服务浸大,尽心竭力,为大学发展作出贡献,本已是浸大的福气,难得的是他视浸大如同自己的家人,许下长久的捐资承诺。他乐意回馈,除了因为在浸大结识了一班好同事、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因为身为大学的财务大总管,对大学的财政了如指掌,更加明了大学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是成本非常高的事!」他指出全世界知名的大学都以研究为主导,但研究开支花费不菲,因此他希望尽一点绵力支持大学在奖学金方面的需要,寄望浸大能腾出资源去推动研究和教学。对于浸大未来的发展,他认为浸大有其优良的传统,同事间沟通较好,期望浸大能够选取一些强项而多加发挥,切忌仍依赖以往成功的项目,继续「食老本」。 

在孙先生任职浸大的二十年间,香港的经济大环境曾有急剧波动,例如九七年曾发生金融风暴,适值当年孙先生正改革大学教职员的公积金制度,过程令他留下难忘的经历。事缘早于九十年代,大学教职员的公积金制度,以离职时的薪金作为计算基数,由于当时通胀高,每年人工的升幅可达双位数,而政府在拨款中,用作支付教职员薪金的开支又设定了上限,因此,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早已提示八大院校必须检讨及改革其公积金制度,以确保长远日后都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该公积金改动由九零年代初开始酝酿、推动、咨询以致执行历经数年时间,一方面需要充分咨询教职员对新安排的意见,另一方面亦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最后浸大于九七年六月通过把当时的公积金解散,于是财务处寻找最佳方法把所有公积金的投资出售。然而,要寻找行政费较低而又合适的经纪需经过一定程序,到了八月中财务处才完成委任经纪,怎料股市在一日内下滑了百分之五,幸好在第二个交易日,股市强劲反弹,趁机在反弹时顺利把投资全数出售,孙先生直言:「趁高位沽货固然是好事,但当资产出售了,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股市再度攀升!」不过,事后股市出现大幅度调整,成为众所周知的金融风暴。孙先生指若果当时大学教职员的公积金投资未能及时沽出,延迟一个多月才出售的话,收益将减少两亿元!回想此事,孙先生当时心情真像坐过山车,除了感恩上天眷顾,亦赞扬前任校董会主席刘华森博士的远见,一早已嘱咐要处理这个烫手山芋,而继任校董会主席郑慕智博士亦在关键时刻,召开会议及早下决定,让大学能够把握股市上升的时机,妥善处理公积金事宜。

孙先生作为大学的财务长,为浸大的高层职员,从同事闲谈间得知有关他的往事,他一向敢言直諌,若他认为是对的事情,会毫不忌讳向上司表达自己的看法。孙先生指受其母亲教导影响最深,明白职场上争取下属支持比讨好上司更重要,正所谓「买上不如买下」,他认为对下属关怀备至,他们乐意拼搏,做好团队工作,得益的就是机构以及领导人本身。笔者访问过一些财务处同事,他们亦赞赏孙先生照顾下属,例如财务处安排退修,孙先生安排的活动,会同时顾及上中下层的同事,以致同事每年都很期待部门退修的日子。而且,自从孙先生担任财务长后,他深信「资源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决定权放在实际执行的职员身上,由他们负责」,因此,在采购方面增加各教学及行政部门的自主权,让大学运作得以更加畅顺。

孙先生成长于穷苦家庭,因此特别体恤学生的需要。他与太太毫不吝啬分享自身的经验。在浸大任职期间,夫妇二人已参加亲善家庭计划,接待不少内地生,同时亦参加多间院校或香港会计师公会的师友计划,他们每年跟这些参与计划的学生见面多次,这些学弟学妹结婚或事业等人生大事,都乐于与孙先生夫妇二人分享,甚至带同儿女或父母跟他们见面,很多时聚会有十数人出席,果真热闹,可见他们夫妇二人多年来协助的学生为数不少。孙先生认为现今新一代,未必有太多兄弟姊妹,初出茅庐时人际网络相对较窄,因此他特别鼓励这批学弟学妹彼此联系,「人生路上,有时并不知道何时需要向人请教,若遇上问题,就算他人未必能实时提供答案,若能指示一点方向,已为您节省不少时间,减少走错路的机会。」孙先生虽然不是教学人员,但同样抱满腔热诚,热心启导青年人的成长。

近年社会纷纷鼓励青年人择业以兴趣为主导,不过,孙先生留意个别青年人,纯以兴趣出发,没顾及入行所要付出的代价,例如,若有兴趣做厨师,除了具备能力之外,亦必须明了厨师的工作模式,他们的用膳时间比一般人早得多,以便客人用膳的高峰期工作,他希望青年人入行前想清想楚,不应贸贸然单纯以兴趣入行,分析了解每个行业其独特的运作及生活模式。

孙先生现在是自由身,除了继续推动师友计划外,他亦担当一些义务公职,提供财务以及管理的专业意见,把多年来累积的丰富经验传承下去,协助不同群体。浸大人的可贵之处,就是大家就算走在不同岗位上,依然抱有热诚,发挥影响力,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