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名会董会成员到访香港浸会大学

图为代表世界华商大会召集人组织致辞


成立68周年国庆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等,就深化粤港合作
与省市领导交流意见

蔡冠深博士,GBS,BBS,JP
-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主席──
香港中华总商会 - 新华集团主席
- 新华国际金融集团主席
- 新华汇富金融集团主席
- 越南VinaCapital集团主席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12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 亚太经合组织商贸咨询理事会
中国香港代表及区域经济一体化
工作小组联合主席 - 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B20)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组联合主席
- 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
- 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共同主席
- 香港越南商会创会会长
- 香港韩国商会创会会长
- 大韩民国对外投资推广荣誉大使
- 中国香港以色列科技中心主席
- 中国科学院院长经济顾问
- 香港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
- 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会理事
荣誉 -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荣誉人文博士
- 英国德蒙福特大学荣誉商业管理博士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荣誉博士
- 香港岭南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学院士
- 广州市荣誉市民
- 沈阳市荣誉市民
香港中华总商会(下称中总)为本港四大商会之一,屹立百余载,规模庞大,历史悠久。中总与香港浸会大学关系密切,浸大除获中总支持成立奖学金,推动大学生交流、实习等多项计划外,本校历史系更曾为中总编撰《香港中华总商会百年史》,双方合作无间。中总现任会长蔡冠深博士曾率领一众会董会成员访问浸大,两个月前中总代表团更再次到访浸大交流,正如蔡博士所言,中总与浸大确实是「老朋友」。
本身为新华集团主席的蔡会长与校长钱大康教授同于澳门出生,两人交往已逾廿载。加上蔡博士与前浸大校长谢志伟博士在公职上共事多年,又不时与大学校董会成员一起服务社会,确实是「亲上加亲」,因此蔡博士笑言每次接获钱校长的邀请,「一定随请随到」。
身为中总会长,蔡博士曝光率非常高。一方面,他正密锣紧鼓协助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时常就此议题到亚太区不同地方演讲,阐释相关政策以及香港可以发挥的优势。另方面,蔡博士人脉甚广,是越南、韩国、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多个香港以至内地商会或组织的领袖,与亚太区多个地方的商界及官员都有联系,因此他肩负国家重任,协助国家拉近与不同地方的距离,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蔡会长谈及「一带一路」倡议,强调这是中国自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国策。一带一路涵盖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三分之二人口和三分之一的GDP,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区域发展平台。一带一路,既承接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元素,又因应了世界局势的最新变化,更顺应了各国人民振兴经济,改善民生的强烈意愿,必将成为未来数十年间影响全球每一个人的大战略、大趋势。
蔡会长认为,习主席非常看重香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是香港人最熟悉的市场。许多香港的大中小企业,其负责人、资金、生意基础,本身就来自东南亚。所以,一带一路虽说是国家的新战略,却是香港人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进军的领域,是实践和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最佳舞台。
他强调,香港配合内地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不单扮演超级联系人(Superconnector)角色,还可以扮演「C.I.O.」,就是「联系者」(Connector)、「投资者」 (Investor)和「运营者」(Operator)。蔡会长强调他这个创新的提法是有依据的。因为香港已连续23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拥有健全法制,加上低税率和简单税制、资金自由流通等优势,是内地企业「走出去」、海外资金「引进来」的理想平台。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从改革开放到2016年底,香港在内地投资累计超过9,100亿美元,占内地实际利用外资总额52%;香港也是内地对外投资的主要「跳板」,内地企业投放外地的资金大槪有60%通过香港流向世界各地。
访问蔡博士的时候,他正准备率领代表团访问宁夏。自「一带一路」政策出台后,蔡博士已新兼任了多项公职,包括担任云南东盟商企合作委员会主席、辽宁亚太商企合作委员会主席等。他指:「一带一路幅员广阔,需要做不少联系工作。带领代表团访问宁夏,目的就是要加强西北边陲省份以至中亚地区的合作。云南则与东盟为邻,辽宁面向东北亚地区,因此推动一带一路要有策略性部署,以从宏观角度加强香港与上述省份与地区之间的合作。」
蔡博士指其公职的重点,不再单是以香港出发,而是配合国家发展的大战略。蔡博士解释此方向正好与中总的新定位吻合,香港中总也是「国家的香港中总」,中总与内地的五大商会组织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令香港成为国家走出去、国际化的重要平台。
他认为香港可争取成为五大中心:除了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商贸中心外,还有﹕一、以船务、保险、营运船业及高端转口物流的「航运物流中心」;二、「一带一路」会带来大量公司合作,企业间的纷争、官司亦随之而来,香港可成为「国际仲裁中心」;三、香港多所大学晋身世界排名前列,可为「一带一路」众多商机提供创科、专业、服务业的人才,让香港成为「人才培训中心」。
除了「一带一路」,蔡博士指出香港还有两大机遇,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及「人民币国际化」。2017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粤港澳大湾区」,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惠州和江门组成的超级城市群,发展成湾区经济,意念参照美国纽约都会区、大洛杉矶地区和日本东京都市圈等湾区模式,透过广东与港澳特区的深化合作,提升湾区内整体发展。蔡博士认为香港可在区内抓住金融、商贸、航运物流、仲裁、人才培训等五个范畴谋求商机。
此外,蔡博士特别提及河套区发展愿景,认为此地可吸引国际级研究中心进驻,而香港科技园亦可与各间大学合作。蔡博士指出如果科研做出成果,可在东莞、惠州、佛山等地制造,并利用河套地理之便,以及深圳完善的产业链,把产品推出国内及国际市场;如要扩充生意规模,更可在香港上市、融资。大湾区及河套区的配套完备,有潜质的公司如在此地发展,将可大展拳脚。至于「人民币国际化」,蔡博士认为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将大大增强作为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实力和特色,为香港经济创造另一大好机遇。
近年,香港市道受到环球经济表现反复、内地经济增长略见放缓的影响,大小企业均面对重重压力。蔡博士认为当前香港营商存有四大难题,包括租金昂贵、工资上涨、人口老化及劳工短缺。但话虽如此,他强调香港仍拥有「一国之利,两制之便」的独特优势,全球许多机构的总部仍设于香港。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香港得天独厚,蔡博士认为只要把握国家政策机遇,改善香港不足,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大好商机。
蔡博士本人亦是把握商机的表表者。七十年代,蔡博士继承父亲蔡继有先生创立的家族企业──新华集团。集团在海产业界声誉超卓,有「海产大王」之誉。经过蔡博士与家人以及员工奋斗经营,集团规模、利润都「翻了几番」。时至今日,新华集团辖下经营海产食品、地产建筑、金融财务、高新科技、传媒文化、基础建设及教育培训七大业务,业务网络覆盖中国内地、港澳、越南、柬埔寨、缅甸、新加坡、日本以至加拿大、美国及澳洲等地,成绩傲视同侪。
营运市值近千亿的跨国企业,必有一套管理哲学。蔡博士不讳言年青时以为资本于营商而言最为重要,现在他则觉得「财才并重,资本与人才同样重要」。企业必须吸纳不同年龄层的人才,以达致老中青三结合;同时也要放眼世界,在全球招揽精英。此外,蔡博士认为企业「最理想当然是不断创新,即使做不到,也不要落后,而成功之道就是勤奋。」蔡博士指新华现时的七大业务,都跟香港及世界的发展潮流密不开分。海产为新华的老本行,但因应趋势,业务范畴已开拓至普洱茶园、葡萄酒庄、大型现代化咖啡加工厂及生态园等多方面。他认为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是「互联网+」,要避免被淘汰,企业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并追求创新,引入更多更高端的科技如人工智能、云端计算及大数据等,要比别的企业超前,才能走在前列。
成功非侥幸,新华集团亦曾面临重大挑战。蔡博士忆述最艰难的岁月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当时集团本身发展得不错,但圣诞前夕,银根紧绌,拆息率飊升至70厘,更夸张地一度升至100厘,真是做梦也想不到会出现这个局面!」集团顿时面临极大财政压力,幸好蔡博士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在短时间内变卖资产套现,带领新华渡过难关。总结经验,蔡博士指新华集团会继续以实业为主,不会只顾盈利而轻举妄进,也不羡慕别人赚快钱、获巨利,务求稳打稳扎做好本业。
蔡博士在慈善公益方面的工作亦为人津津乐道。新华集团及蔡博士家族历年来捐资逾五亿元,在世界各地兴办了多间幼儿园、中小学及大专院校,在内地及英国更有教育城、商学院及国际学校等教育项目。对教育情有独钟,全因他秉持「科教兴国」及「扶贫先扶智」的理念,而他在教育方面的无私付出,亦给他带来源源不绝的惊喜。他忆述一次出差,上机前竟获机长连同机师及机组人员列队欢迎,细问之下得悉机师的儿女于蔡博士捐资兴建的学校就读,感恩蔡博士办学育才,因此借此机会亲表谢意。又有一次,蔡博士在酒店门外得到一名女职员殷勤接待,倾谈下发现原来她是该酒店的总会计师,曾就读新华商学院,所以特意亲身欢迎蔡博士。还有的,就是二、三十年前,蔡博士于甘肃、青海等地的大学设立奖助学金,学生毕业多年后仍不时写信给蔡博士致谢。所谓「种善因,得善果」,蔡博士多年来不断办学,桃李满天下,教他欣慰之余,亦给他很多毕生难忘的回报。
近年,蔡博士在慈善方面更多地把资源投放于艺术文化。他指希望国家强大,软硬实力兼备,因此已在全世界开设了六间蔡冠深文化中心或艺术中心,心愿是在退休前把这些中心增至十间,宏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蔡博士认为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所以中总一直热心关注青年发展,他特别认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中总自2005年起一直捐资支持浸大,推动两岸三地大学生交流计划,增进年青人对国家的了解,亦期望新一代能因此而拓展视野,充实自己。蔡博士坚信「一代必然胜过一代」,但也寄语年青人要做事勤奋,脚踏实地,与时并进,提升3Q──IQ(智能)、EQ(情绪管理能力)及 AQ(逆境处理能力),前途定必无可限量。
公职多不胜数,个人业务又十分繁重,蔡博士有甚么保持活力的秘诀?蔡博士笑指其心得就是「开心」,只要做人光明磊落,心情自会舒泰安康。而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有个快乐家庭。蔡博士有五名子女,谈起家人,他立时笑意盈盈。「我年青时集团已被誉为海产大王,行内首屈一指,故我时时事事必须争取做第一,却容易因此树立敌人。」蔡博士自言如今以苹果公司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的遗言为鉴,警惕自己人生短暂,若到晚年才感悟家人、健康的重要为时已晚。因此,在个人方面,他会兼顾身心健康,定时运动;在企业上则追求稳步发展,不求争霸,多与人合作共赢;而作为商会领袖,别人有事他都倾力相助。因此,蔡博士相识满天下,这也是其快乐之源。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纵横商界四十年,蔡博士的感悟确实发人深省,这种名利为次,快乐为先的价值取向,无疑在功利主义泛滥的今日香港,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处世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