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2日
王女士联同钱大康校长与多位粤剧翘楚
一同公布「雅趣聚缘戏曲慈善夜」的详情
 王女士去年出席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晚宴
  2014年,王女士(左四)与丈夫一同出席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颜志荣先生
获浸大颁授荣誉大学院士仪式
2018年雅趣聚缘艺术基金会周年大会
多位雅趣聚缘艺术基金会的义工获
义务工作发展局嘉许
王女士接受传媒访问
王女士与参与幼儿艺术班的学员合照

 
王碧影女士

  • 雅趣聚缘艺术基金会创办人及主席
  •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进修学院水彩课程
    主编及导师
  •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进修学院通识及专业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2016)
  •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2017-2019)
  • 北京东方书画院名誉院长
  • 中国金都画院副院长
  • 首都企业家诗书画院院士
  • 通利音乐基金艺术课程总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香港美协创会会员
  • 2007年,作品入选广州首届速写展「千年花城,生态广州」摄影绘画大赛
  • 2007年,作品〈窗外的玫瑰〉入选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成为全港四位入选书画家之一
  • 2009年,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
    作品展览
  • 2014年,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
    作品展览

出色的画作转化成动画,投放于大型的LED屏幕,再融汇传统的戏曲表演,究竟这个结合现代与传统的演出,会有何视听新感受?十天后,4月23日晚上莅临于北角新光戏院举行的《雅趣聚缘戏曲慈善夜》便自有分晓。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是雅趣聚缘艺术基金会首次以表演形式筹款,邀得四位粤剧名伶及粤剧曲艺大师刘永全先生参与演出,共襄善举,门票收益将在不扣除成本下,全数捐赠予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资助学员赴海外作学术交流之用。

是次慈善夜的策划者,正是雅趣聚缘艺术基金会创办人兼主席王碧影女士。王女士是大学多年的友好,亦是浸大持续教育学院水彩课程主编及导师,其水彩作品屡获殊荣。除了水彩画,她亦研习书法、油画、人像画、粤剧曲艺多年,粤剧更是她致力推广的艺术之一。今次演出除了广邀老师、朋友、学生及义工团队齐心公益,她更初踏台板,与大老倌对唱。细问策划慈善夜的缘由,原来背后有其故事。

王女士在浸大持续教育学院任教多年。2016年,当时的浸大持续教育学院持续及专业教育总监陈志强博士专程到雅趣聚缘基金会拜会王女士,谈起学院一直希望资助学生到海外作学术交流,扩阔学生眼界,但欠缺财政资源,希望王女士考虑协助。王女士一直牢记这事,怎知不足一年,陈志强博士突然离世,王女士于是下定决心,在2017年2月开始筹备这场慈善夜,以实现故友的遗愿,并希望今次慈善演出作为牵头,为持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海外交流活动筹款;同时亦协助基金会推广粤剧至新的观众层。王女士指虽然雅趣聚缘基金会已有多年推广粤剧戏曲的经验,不时到社区中心、老人院、医院等举行粤曲演唱,或邀请受惠机构免费欣赏粤剧,但今次演出独出心裁,希望藉着一些崭新的元素为观众带来非一般的戏曲感受。因此,她特别邀请了著名画家江启明老师借出水彩画作〈蝶舞飞扬〉,供舞台设计的制作团队加上动画效果,令画作上的彩蝶灵动地飞舞于戏台上;她又把十幅由基金会老师创作的画作制成动画,呈现于LED大屏幕前,配合粤剧曲目的演出。就在演出前一个月,团队试播动画供剧团排练,王女士形容「效果震撼,令人眼前一亮」,连参与表演的粤剧名伶也击节赞赏,令团队十分鼓舞。

为慈善出心出力,付出无数时间和心血,已是王女士多年来的习惯。王女士曾多次把自己的作品集结成书,画册销售的收益悉数捐赠予慈善团体或支持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公益项目。此外,王女士长期担任义工导师,为弱势社群进行艺术培训:正是参与越多,越发现这些弱势社群的需要:「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必需动员其他有心人,才能有效、持续地为弱势社群服务。」因此,在2009年,王女士与一班志同道合的友好成立雅趣聚缘艺术基金会,为弱势社群提供免费艺术培训,跟社会上较不幸的一群分享生命的恩赐,持续以善心回馈社会。

「做人不要吝啬,自己学懂的技艺,根本不能带走,何不把自己所学传授于他人?」王女士就是抱着这个虽然简单但极有意思的念头,与身边朋友分享,因而凝聚了不少同道中人。奇妙的经历陆续有来,不单有会计师朋友义务协助,把基金会注册成慈善团体,又有律师朋友愿意担当义务法律顾问,而艺术导师就愿意花时间到前线免费教导各种有需要的人士作画,部分导师更贴心地免费为智障学生刻图章,供学生作画之用。近年,基金会的成绩有目共睹,义工人数已累积超过一百人,不少热心义工更获义务工作局颁授金奖嘉许,同时亦多了有心人捐款支持基金会的工作。

基金会服务对象繁多,例如有智障人士、自闭症人士、过度活跃症或肌肉萎缩症患者、伤残人士、基层妇女及癌病康复者等。王女士犹记得曾到一间复康中心教授成年智障者作画和书法,这些学生从未习画,自身亦各有限制。然而,经过一年时间,一位经常「搞搞震」的学员也培养出兴趣来,更请王女士多给时间作画,令她十分感动。之后,多位学员又在复康中心的协助下把画作展出,吸引了不少传媒报导,可见基金会的工作确实为这些有需要人士开拓出新的视野,增添了生活的色彩。王女士表示:「在进行艺术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领悟到艺术可以丰富弱势社群的生活,为他们燃点希望,甚至改变他们的未来。」所谓教学相长,王女士自己也从学员身上有所体会:「试过在复活节前夕,我带了糖果送给学员,分发糖果后我随手就把原本盛着糖果的小盒子丢进垃圾箱,但学生连忙嚷着要把盒子保留,不要浪费,令我惊觉要学会珍惜感恩。」

更让王女士欣慰的就是不少学生也乐意加入基金会参与义务工作。王女士笑言教导多年来「从未遇过一位顽劣的学生」,庆幸学生明白她为人做事认真用心。王女士认为看画如看人,如作画者生活面对压力,其画风则较为沉郁:「一些最想以画赚钱的人,作画时计算应如何迎合市场,怎知到头来画作就做不好。」因此,王女士笑言教学时也会跟学生谈天说地,因为「一个品行好的人才能作一幅好画」,希望学生品艺兼善,缺一不可。

王女士的经历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王女士曾在商界任职,为了照顾家人,放下高薪厚职;在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水彩画,拜师学艺,于2007年以画作〈窗外的玫瑰〉参展内地「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览」,从三千多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入选的土生土长香港画家。其后,王女士亦有其他作品相继获得大奖,并获邀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为国家认可的一级画师,是香港二十多位国家一级画师中,鲜有的本土出生女画家。王女士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中途才选择以艺术为事业,只要全情投入,也能做出成绩。正如王女士在其首本作品集的序言写道:「我相信,将一种兴趣用恒心和毅力去浇灌,也终有开花结果的一日。」

王女士认为以自己的兴趣作为事业,最能够发挥所长。每个人虽然际遇不同,但只要「尽力而为,事半自然功倍。」她亦感恩遇到多位恩师,从老师身上吸收充足的养份,再把自己的长处加以发挥,开辟了新的艺术道路。王女士笑言自己不是成功的人,因为相信成功的人,未必快乐,有时难免要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她宁愿做回自己,因为做一个真诚坦率的人最快乐。

王女士的其中一本作品集邀得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撰序:「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王碧影正是一位热爱生活、用心努力的画者。保持着一颗对生活热爱的赤子之心,对芸芸世界用心欣赏和努力诠释。」就是王女士对艺术的热爱,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令她的画作能捕捉世界上斑斓的色彩,勾划出人间美好的意境。但愿有更多如王女士般的有心人,透过传扬艺术,回报社会,为人世间带来更多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