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6日
崔绍汉博士获致送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证书,感谢他对大学的支持
 崔博士2018年获香港浸会大学杰出校友奖
 谢志伟校长伉俪和多位化学系校友到场致贺
崔博士获杰出校友奖
崔博士于2018年杰出校友奖高桌晚宴中
与同学分享
多位化学系旧生会成员早前祝贺崔博士获奖
一众化学系校友庆祝浸大创校60周年,同时亦展开「莫民雄博士化学讲座教授席」的筹募工作
崔博士定期抽时间做中医义诊
崔博士不时获邀主讲中医讲座

 
崔绍汉博士

  • 健康化验中心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会董
  •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硕士课程
    客座讲师
  • 香港中文大学临床生物化学博士
  •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博士
  • 注册中医师
  • 认可化学师
  • 特许科学家
  • 香港一级注册医务化验师
  • 临床生化学会认可生化学家
  • 新华中医药有限公司董事
  • 健康食物检测有限公司董事
  • 健康中药检测有限公司董事
  • 健康养生产品有限公司董事
  • 澳门医学化验中心有限公司董事
  • 英国生物医疗科学学院高级院士
  • 皇家化学学会高级院士
  • 香港卫生护理专业人员协会会长
  • 亚洲抗衰老协会会长
  • 曾任教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学系
  • 曾任浸大中医药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 曾任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
  • 曾任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教务委员会委员
  • 曾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课程评审小组委员
  • 曾任澳门科技大学澳门药物及健康应用研究院副院长
  • 曾任澳门科技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副教授

「做义工是会上瘾的,一开始做就甩不到身!」集化学家、特许科学家及注册中医师于一身的崔绍汉博士差不多每星期都会上门义诊,探望的都是行动不便或居于偏远地区如大屿山深屈的病人,单程车程已要两个多小时,来来回回连同诊症花去大半天,只诊治到一个病人!即便如此,崔博士在过去数年默默把时间腾出,风雨不改,上门向一个又一个病人赠医施药,背后的信念不纯然是满足感,而是肩负一份使命「不枉自己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

崔博士最深入民心的印象相信就是其中医学者身份,因为他不时担任电台及电视节目的嘉宾主持,从中、西医学角度讲解保健养生之道,更有十一本著作,结集多年心得,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中医学及都巿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近几年亦获邀每年于书展主讲癌症病人须注意的饮食和养生保健之道。其实,崔博士并非只有中医师这一面──他亦是临床生物化学博士,不但经营化验集团,还在医学化验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曾于多份国际医学刊物发表临床生化病理、化验和中西医学结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是一位见多识广、学贯中西的学者。

由学生年代至今,崔博士数十年来都以不同身份与浸大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不单是化学系及中医药学院的校友,更是浸大社会科学院硕士课程的客席讲师、中医药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医药学院教务委员会委员等。他不时捐资支持母校的各项发展、奖学金或学系的发展基金,又透过其经营的化验集团,为学弟妹提供实习机会,因此他笑称视母校为「外家」,这形容格外贴切。

崔博士跟我们细说了不少当年在浸会学院就读时难忘的生活点滴。当年一众化学系同学感情要好,几名同学在九龙城一带租地方住,不论上课、温习,甚至课余打排球、踢足球也一起。为应付考试,每人负责温习一部分,然后互相分享学习要点和心得,大家一起渡过不少考试难关,友谊自然日益深厚。就如崔博士所形容:「当时同学间互助互动的气氛很强,同舟共济。」师生关系亦非常密切,校方高层都愿意放下身段支持学生,上上下下都有一颗不想被人看轻的心态,凝聚力很强。

当时不少同学来自澳门,大家都希望毕业后即使各奔前程,也一定要保持联络。因此,崔博士就牵头与同学一起创办「化学系旧生会」,承传这种关爱学系的精神。「化学系旧生会」是浸会学院首个由学系成立的旧生会,崔博士曾连任三届会长,前校长谢志伟博士也表扬过「化学系旧生会」是浸会校友组织的「Chapter 1」(第一章),因为自始之后,其他学系陆续仿效成立自己的校友会。2005年,「化学系旧生会」背后一位重要人物,前浸大副校长兼化学系系主任莫民雄博士不幸离世,其胞妹莫倩馨校友(亦是化学系毕业)倡议成立基金襄助母校,崔博士等旧生响应支持,遂成立了「莫民雄博士奖学金」;其后旧生会又于2016年建议筹款为化学系设立「莫民雄博士化学讲座教授席」,可见化学系校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这位热心的化学系大师兄在化学方面有许多建树。崔博士自化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与化验有关的工作,并教授医疗化验方面的知识,曾为澳门建立首所有国际认证的化验所,又获英国生物医疗科学学院高级院士等荣誉。甚么原因驱使他于2000年重返浸大修读中医学博士,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中医学者?原来崔博士自小气管便十分敏感,偏因工作需要常常接触化学品,因此多年来备受咳嗽困扰;他一直服食各种西药,但始终不能根治。直至一次向中医师求诊,接受治疗后咳嗽情况大减,即使发病也不会持续太久,这个经历引起崔博士心中一大疑问:究竟中医如何治病?

有一天,崔博士跟家人闲聊时得悉原来已故的祖父也是中医师,令他发觉「原来自己有着中医的血脉」,于是开始报读了一些业余中医课程。最初,他只是抱着多了解的心态,怎知愈读愈有兴趣,而且成绩往往名列前茅,令他更有决心在中医学科上努力钻研。崔博士的做事方式是「要么不做,要么就把事件做到最好」,定下了目标,就会全情投入。当时他已是化验所的东主,日常要上班工作,但他仍坚持在圣诞及复活节假期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做实习,数年间便考获中医师资格,正式成为一名注册中医,更开设了中医诊所执业。

崔博士的化学博士背景加上优异成绩令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对他另眼相看,该校校长更邀请他修读博士,但崔博士考虑到要打理香港化验所的业务,所以没有答应。后来在某个场合,谢志伟博士向崔博士提议回浸会母校读中医,谢校长更「送佛送到西」,向北京西苑医院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浸大荣誉博士陈可骥院士引荐崔博士,于是崔博士再次返回浸大读书,开展了四年的中医学博士生涯。

先后两度到母校浸大读书,时隔多年,崔博士颇有感触:「旧地重临,发现硬件变化迅速,校舍已由九龙塘一隅扩展至多个校园,很羡慕现在的学生拥有更丰富的资源。不过,令我最深刻的还是软件方面,老师关爱学生的精神没变,师生关系密切,正是浸大根深柢固的文化。」

崔博士习生物化学及中医多年,他认为中医及西医属于两个不同的医疗体系,各有长处。中医善于调理,西医善于求证,中西医体系其实有很多互通互补之处。要令中医在世界的医疗体系中占一席位,他认为首要将古老的中医教学内容现代化,令一般市民易于理解。中西医要互相沟通,创造共通的名词和定义;例如「心」在西医角度指的是一个器官,但在中医角度则不止于此,「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心」也包含了大脑的功能,所以沟通上容易引起误会。第二,中医应该科普化及科研化,必须透过科学研究拿出证据去支持中医的诊断,例如现时中医把脉、舌红等都没有客观的指标。因此,他很认同浸大或其他本地大学的做法,学西医也有必修课程修读中医学,同样中医课程亦要学习西医理论,「有人说最好的中医会在香港或海外出现,原因就是国内太侧重把资源投放于最尖端的研究如生物科技上,而不是治疗诊断,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崔博士又说他看到时下不少年青人都察觉到中医发展的潜力,有志修读中医,他的千金也是其中一份子。

崔博士除了不时在电视及电台节目分享中医知识和解答观众听众的提问,近十年也踏上义诊之路,由最初公余行山玩乐时为乡郊村民把脉、写药方,发展到后来主动跟榕光社合作,提供上门中医义诊服务。「有天在报章看到有西医每星期带着药箱到天桥底替露宿者义诊,对此我深受感动,中医有『悬壶济世』的精神,更加令我萌生起做义诊的决心。」从义诊的经历中,崔博士看到不少社会悲剧,但同时深切感受到人间有情。社会上的确有很多极需要别人帮助的市民,这也是崔博士希望继续帮助人的动力,「圣经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中国人也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所以即使花时间心神做义工,我自己也很享受。」

崔博士说成为中医师,回忆起来,并非计划之内的事,人生之路都是由不同的巧合和际遇拼凑而成。请教他的成功之道,崔博士谦称只是工作数十载后有点心得而已,当中包括要「有明确目标、有毅力、专注及勤奋」。初中年代读到的一篇文章亦对他影响深远,内容提及一位希腊伟大思想家每天都会早起两小时,自始崔博士就坐言起行实践「早起两小时」,并养成习惯,每天平均五时半起床,梳洗后读书、写文章及工作,七时多就做运动,长年累月之下,比别人赚多了多不胜数的工作时数,崔博士笑言「书也出版了十一本了,现正筹划明年会出版的两本书」,而谢校长也曾赞赏「阿崔如此成功,就是够专注!」

身为亚洲抗衰老协会会长,崔博士留意到不少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等都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年青人有不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是晚睡,错过了最佳入睡时间,影响了体内生长激素及第一型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和吸收,令人体的生长及自我修复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是年青人爱吃快餐、不爱吃新鲜蔬果,饮食习惯有欠均衡。再者,是缺乏运动。崔博士认为「治未病」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年青人应该好好把握年少时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疾病才是上策。

谈起养生之道,除了从睡眠、饮食和运动入手,崔博士提出了几项简单易做的抗衰老良方,例如多梳理头发,可以疏通经络,因为身体的阳经全部集中于头部,多梳头可以刺激头发生长又能令头部气血充盈,脸色也会好看;多晒太阳亦是好事,中医角度认为很多大病都因为寒冷而来,崔博士指如果一星期有数小时让阳光照射皮肤,就能够活化体内的维生素D,加强钙质吸收,有利骨骼之余,也能对抗一些衰退性疾病,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病、退化症等;另外,保持心境健康亦非常重要。崔博士总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离心补。」

《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养生之道早在二千年前已有论述,如今有崔博士身体力行,亲自示范,研究养生多年的结果是保养得宜,魄力十足,身心长青,崔博士作为养生专家绝对有其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