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感言
协办的「百仁百桨」设计比赛颁奖礼
参与「小母牛湖北探访团」
杨燕芝女士
- 旭日集团董事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创业、实习及师友计划专责小组」召集人
- 香港浸会大学咨议会成员
- 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惠州市政协委员会委员
- 香港公益金新界区百万行联席主席
- 香港中华总商会选任会董/教育资助委员会副主席
- 香港纺织商会副会长
- 香港工商总会会长
- 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名誉副会长
- 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
- 百仁基金理事
- 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秘书长
- 惠州新动力常务副主席
- 香港天津工商专业妇女委员会副主席
炎炎盛夏,来到位于九龙湾一幢甲级写字楼──一号九龙(One Kowloon)进行访问。这座名字别具气势的办公大楼由旭日集团兴建,而集团的总部也座落于此。甫进办公室,便会发现这里设计清新别致,景观开扬,更布置了一片竹林,一如集团的名字,充满朝气。接受我们访问的是清丽脱俗、活力满满的旭日集团第二代──青年企业家杨燕芝女士。杨女士既是旭日集团董事局成员,又是旭日企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负责集团的金融和地产业务,也身兼多项香港及内地社会公职。本年初杨女士应邀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还成为其中一个专责小组「创业、实习和师友计划」的召集人,真可谓能者多劳。
旭日集团由董事长杨钊博士与兄弟建立,最初为一家小型牛仔裤加工厂,其后业务逐步扩展至服装制造、贸易和零售,服装零售品牌包括真维斯、Quiksilver、Roxy等,最后更成功上市。集团因时制宜,经历多次转型,现已成为一所集地产、金融和服装零售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杨女士负责的金融投资及地产发展业务,在集团资产中占最大比重。她经常游走于美国、中国内地公干,难得的是杨女士仍乐意在百忙中抽空襄助浸大发展,原因正是杨女士毕业于浸大的工商管理学院,饮水思源的她对贡献母校念兹在兹。杨女士跟我们分享了不少读书时的难忘经历,她忆述当年浸大还没有学生宿舍,不过她有幸参加了一个由学生事务处举办的计划,有机会入住吴多泰博士国际中心两年,担当到港外地交流生的室友,协助外国同学适应香港的生活,亦让她进一步了解外国的文化。
此外,杨女士更两度获选到美国的企业作暑期实习,先后在美国芝加哥 (Chicago)的摩托罗拉(Motorola)实习及在亚特兰大(Atlanta)一间搜索引擎公司做网络营销。杨女士说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独立自主:「那时信息科技未及现在发达,衣食住行都要自己一手一脚规划和决定,实在是个难得磨炼自己的机会,而这个经历也驱使我决定毕业后远赴美国工作。」杨女士形容那两次实习让她了解到商业机构的营运模式:「大企业有其管理模式,而小企业内则不论项目大小,自己都有份参与,因而得到不同的宝贵体验,加上能了解当地文化,确实是增广见闻!」她亦特别提及当年在浸大学习过简体字,日后到内地工作时便能学以致用。
大学毕业后杨女士在美国纽约工作,一面进修一面上班。杨女士表示,之前从来没有打算加入家族企业,但家人都在香港,况且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因此想回港多陪伴家人。起初她只想在港稍事休息,但当父亲和叔叔知道她未有下一步计划,便建议她回来帮手,而她亦只是希望减轻父亲的工作负担。杨女士谦逊地表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新的东西学习,回来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勤奋工作,幸好公司已有成熟稳定的团队,我经常主动询问及聆听公司同事的意见,然后再作判断。」她庆幸公司有不少资深的「老臣子」扶持,他们又乐于跟她分享经验。
不少第二代对回流家族企业有所抗拒,杨女士深明个中原委。「父辈对我们的要求不是单一的,我们不是单纯的打工仔,更是家族成员,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对我们的要求特别高。」为了做得更好,杨女士给自己订下目标。「如果一个打工仔能够做到最好的是100分,我会要求自己做到120分,目标定得远大,便有机会做得更好。作为家族一份子,交足100分功课未必足够。不过,要由100分进步至120分,相信付出的代价不是单纯20分的功夫。」她相信父辈或许认为120分的目标未够高,但她会把这些期望转化成鞭策自己的动力。
旭日集团多年来持续取得佳绩,杨女士认为全赖杨氏兄弟的努力和睿智,集团的成功之道可概括为十二真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杨女士笑言:「这十二字看似容易,但当中如何把握机遇,何时进退,破旧立新,包含着无穷的智慧、丰富的经验和前瞻的眼光。」杨女士指出家族亦有其他第二代在集团工作,但大家都坦言不及父辈的魄力,不像他们个个都可一夫当关。若要数叔叔和父亲的优点,杨女士笑言甚有难度,因优点实在太多了。父辈们常常提醒我们做人要有「一心三肯」,即要「有一颗肯承担的心,肯学、肯捱、肯蚀底。」前面三点容易明白,但「不怕蚀底」应怎样理解呢?杨女士解释:「不要仅仅着意眼前,计较得失,因为人生的旅途漫漫,长远你赚到的定比今天蚀了的多!」父辈们还常常以中国传统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导,杨女士父亲经常强调,「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每天都要反省和检讨自己,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这些教导均已深深植入她的心中。相信正是上一代的言传身教,令到杨氏一家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企业奋斗。
杨氏家族饮水思源、重情念旧的美德同样教人传诵。旭日集团在香港和内地历年所作的公益捐献达数十亿元,而家族亦特意回到家乡惠州设立中国总部。杨女士指父辈们都实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理念,即是首先做好自己、照顾家庭,当能力越强大,就自觉有责任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由于家族成员大多是佛教徒,因此家族都以回馈社会、回馈家乡为己任。除了弘扬佛法,教育、青年事务和支持低收入家庭均是集团捐献的主要范畴。
受到叔叔们的熏陶,杨女士于2010年回到家族企业工作后开始参与社会公职,最初的都跟家乡惠州有关,例如加入惠州新动力,协助筹划香港青年到内地的实习团。不经不觉,现时的公职数目已累积至十多项,单单浸大也占了三项。杨女士笑言需要在工作和公职之间作出平衡,但综观来说她是乐在其中的,一方面希望透过网络和各界的团结,凝聚更大力量;同时亦因为从中得到很多经验,无论对个人成长或公司发展也有裨益,而且也可更加深入了解商界和社会。
身为浸大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之一,杨女士表示喜欢接触年青人,有时能从他们身上发掘到灵感。她指自己在职场曾受前辈悉心教导,因此她希望推动师友计划,向年轻毕业生给予职场上的指导。杨女士经常到海外或内地不同地方工作,她指曾参与一些座谈会,留意到每当到了答问环节,香港学生大多保持沉默或一早离开,反观内地学生表现积极进取,不放过任何发问的机会,甚至大会完结后仍围着讲者踊跃发问。看到这样的反差,她直言担心香港学生的竞争力。「香港社会的发展更趋多元,香港年青人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本地,还有外地留学回流的毕业生和内地到港的大学生。如果香港的学生仍然觉得自己身处一个安稳的环境,未免太欠缺危机感。」她希望香港学生能够更加主动,明白到自身的认识有局限,愿意把握机会走出去,积极学习。
谈起嗜好,杨女士原来已学习瑜珈多年,现在仍会定期做瑜珈,帮助心灵纾压,消除日常工作所积累的疲劳及压力。杨女士认为瑜珈跟禅修有些相似,皆能静心修身。此外,她也开始行山,希望多陪伴母亲运动。佛教一些思想主张「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孝顺父母,增长福慧」,相信杨女士亦正在此道路上默默实践,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