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
郑主席获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致送纪念品,答谢他多年来支持基金工作
 郑主席与校长钱大康教授及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荣誉主席王英伟博士合作无间
 郑主席主持2017浸大冠名讲座教授就职典礼
已故饶宗颐教授捐出画作支持饶宗颐国学院
发展,郑主席代表大学致送纪念品予饶公,以表谢忱
郑主席为浸大物色了陈新滋校长和钱大康校长,是任内最难忘及重要的任务之一
郑主席在任期间大学有不少新建筑物落成,其中包括教学及行政大楼及郭钟宝芬康体文娱中心
2017年,郑主席获澳门科技大学颁授
荣誉工商管理博士

 
郑恩基先生,BBS,JP

  •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暨咨议会成员、副主席及主席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董事局当然成员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赞助会员
  • 郑汉钧顾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董会成员
  • 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博士(2017)
  • 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2015)
  • 医院管理局成员(2009-2015)
  • 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2006-2012)
  • 香港房屋委员会委员(2000-2006)
  • 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2000)
  • 青年事务委员会成员(1998-2004)
  • 廉政公署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主席
    (1998-2000)

「当初政府委任我做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成员时,任期只是两年,由最初担任成员,然后成为副主席、主席,转眼间,我在浸大已服务了20年!」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暨咨议会主席郑恩基先生将于今年12月底卸下主席重任,以其一贯幽默的作风,当然丝毫没有离愁别绪,还笑言由两年变成20年,可能是教育局误把2写成20了!我们趁机跟郑主席做访问,细听他多年来服务浸大的点点滴滴。

从1999年郑主席到任后,浸大一直以高速发展。「陈瑞槐夫人胡尹桂女士持续教育学院大楼、赛马会中医药学院大楼、浸大学生宿舍、石门校园、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启德校园、传理视艺大楼、教学及行政大楼、雷生春……我都有份参与,见证这些地方一一落成,确实有满足感。」郑主席数算任期内落成的浸大建设,真的十个指头也不够,可见其建树甚丰。主席是专业的结构工程师,他笑言自己不是学术人员,正好替浸大监督着每项工程建设。郑主席记忆力过人,每幢楼宇由哪一位物业处处长负责、主管任职多久,他均记得一清二楚。他说是因为发展每项建设时,他必须与校内的同事紧密联系,还记得物业处处长一职曾悬空数月,项目却要如期展开,「我和时任行政副校长的莫民雄博士便要共同处理物业处处长的部分工作!」

浸大正推行「策略发展计划2018-2028」,预料在建设方面将在未来十年继续以惊人的速度推进。郑主席指香港浸会大学基金的工作十分重要,要好好配合大学的发展,故基金的工作只得一项,就是「集腋成裘,拼命筹款,筹得几多得几多!」他指浸会大学道校园旁前李惠利校舍用地即将建设学生宿舍及教学综合大楼,另外大学又将重建善衡校园,纵然特区政府有所承担,大学也要筹募庞大的经费才能支付这些建设费用:「就算政府出『鸡』,我们出『豉油』,大学要负担的数目也以数十亿元计算,未来十年的筹款需要可想而知。」

郑主席还提到高等院校在筹款时其实面对很多挑战,例如现时要筹款的不单是本地院校,还有不少欧美及内地大学:「本地高等院校筹款所面对的竞争来自世界各地,哈佛、牛津同样也向香港的企业家招手,竞争非常激烈!」尽管如此,郑主席认为浸大确实有「值得捐款支持的地方」,他指香港有不少企业家非常热心,愿意投放资金在教育,尚欠的可能只是未充分认识浸大,亦未有机会跟大学接触。因此,他鼓励大学的咨议会成员协助大学向对教育有抱负的人士作推介,增强大学的筹款实力,同时大学也要加强对外宣传,确立和巩固浸大的形象。另一方面,郑主席指不少欧美大学倚赖校友的捐款支持,现时大学的校友已超过十一万名,相信浸大可以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例如由旧生或班代表亲身与校友接触,鼓励校友定期捐款,推广回馈母校的文化。

除了筹款需要,郑主席认为浸大未来发展最急需的就是「人才」。他指浸大多个学系的表现出众,例如在教资会2014年的研究评审工作报告(RAE)中,数学系的研究于本地名列榜首。他认为学系最少要有15名学术人员,「否则规模便会太小,发挥不到最佳表现,希望「人才100」计划能够早日实现,更多学者快点上任。」

全世界的高等院校都渴求优秀的人才,招揽顶尖学者到任固然不容易,物色大学校长一职就更具挑战。郑主席在任期内就接了两个棘手任务,先后要物色两位校长分别接替前校长吴清辉教授和陈新滋教授。「找校长接任,就等同你要替一位未有恋爱对象的单身人士找对象,不但要找到,更要在一年后举行婚礼,可想象难度有多高!当年每每碰到新认识的学者,我最喜欢听到的岁数是59和64,对我们来说这两个是幸运数字,意味这位学者下年有机会合约届满,时间吻合做校长的人选!」郑主席亦出任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校董,先后为UIC寻觅新领导人。UIC的校长必须是中国公民,持外国国籍的学者必须放弃其本身国籍身份才能胜任,郑主席不讳言从遴选过程中学到不少,感受良多。

郑主席形容浸大确实蒙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恍如大家庭,同事极有使命感、适应力强(resilient),这是他一直以来最欣赏浸大的地方。在校董会的会议上,争拗不算太多,各成员或同事之间即使有分歧也不会如立法会会议般对着干,而是务实地寻求共识。郑主席本身的亲和力及充足准备,相信亦是令会议较顺畅和有效率的原因之一。郑主席认为「自己喜欢跟不同人接触,深信即使遇上意见截然不同的人,往往也能有所得着。」总结多年来出任主席的最大挑战,郑主席认为是how to keep up with changes(如何与时并进),例如高等院校的排名、政府拨款机制与研究表现挂钩、学生对大学管治的看法等……。

除了浸大的职务,郑主席亦出任不少公职,以其专业回馈社会。他最先出任廉政公署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委员及主席,发现香港的建筑质量监管有改善的空间;他曾出任房委会委员六年,先后协助处理居屋短桩事件、领汇上市等重大发展;而他在出任医管局成员期间,身处基本工程委员会,曾监管达二千亿港元的医院重建项目。有报章对他冠以「公职王」的美誉,郑主席笑言不敢当,他谦称是「误打误撞」投身公职,「从来没预计自己能对香港的教育有所付出,庆幸自己可透过专业服务浸大。」不过,公职确实花去郑主席不少时间,例如2013年,他不单肩负浸大校董会暨咨议会主席一职,还在同一年成为了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119年以来首位非英裔会长,因此当年他有不少时间需要在英国和香港往返,飞行里数等于环绕地球三周。

「当年如到英国公干,我每天都会等候最新运到的香港报章,完完整整读一遍,看看有没有浸大的负面消息,如没有,那天就可以安心睡觉!」这位责任心极强的主席为免浸大同事因他身处外地不敢打扰,没刻意告诉他人自己身在何处,「有次陈新滋校长给我打电话,问道为何我的声线那么弱,实情是我人在英国!」郑主席哈哈大笑地道出原委。担当起不少社会重任,代价就是郑主席的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经常全天候留在办公室。因此,郑主席笑言分配时间从来也是其最大难题。

被问及成功之道,郑主席说一点也谈不上,笑言只是「天赋不够,努力来凑」。其实他已用行动给了答案──郑主席出席浸大的宴会或典礼,讲稿都由他亲自撰写;今次的访问,郑主席也为我们预备了六页纸的书面答案;「我经常八八卦卦,不务正业,也是多看大家都会接触的报章、杂志,了解多一些教育的发展。」从郑主席的言谈及识见,就会知道他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宏观地为大学把关,引领浸大的前路。郑主席认为香港仍然具备优势,法治及专业服务水平都是我们的核心元素,相信香港的未来仍有很多机遇。浸大在香港的发展大方向下,亦会担当重要的角色,期望浸大未来可集中加强三大重点研究领域的发展。

卸下主席一职之后,郑主席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给自己多些时间」。他寄语同学和校友:「享受大学的生活,人生要懂平衡,以及希望大家经常保持好奇心」。浸大上下当然对郑主席依依不舍,不过郑主席对浸大的关心依旧不变:「若同事遇到问题,可随时打电话给我;我回来校园,坐的士也不用一百元!」

楼宇是否稳健,全凭其地基及结构,但地基和结构都深藏不露,外人无从得知。郑主席服务浸大多年,同样扮演这个关键的角色,为年轻人的教育灌注养分,打好根基,默默付出而不为人知。郑主席认为年轻人成长最稳固的根基,就是抱持正确的价值观。六十多年来,浸大在这么多热心的领导人带领下,已奠下扎实的基础,因此郑主席在不同的场合致辞时都以坚定的语气表明浸大的前景乐观,浸大再创高峰指日可待──Our University is great because of its people. Our University thrives because of your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 I am totally convinced that the best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as yet to 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