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5日
梁女士2018年带领香港华侨华人总会青年委员会代表团到访浸大
 梁女士为香港浸会大学基金「创业、实习及师友计划」专责小组成员之一
 梁女士参与不少公职,推动教育发展
 梁女士代表香港华侨华人总会青年委员会出席一个由多个青年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讲座,邀请嘉宾讲解大湾区的楼市发展

梁女士向年青人介绍忆食尚的理念
忆食尚于内地开设了腊味体验馆
忆食尚于2016年获进出口企业创业精神奖

 
梁炜茵女士

  • 忆食尚(香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 深圳市忆食尚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
  • 中华出进口商会会董
  • 香港华侨华人总会青年委员会主席
  • 鄂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副主席
  • 深圳市龙岗区华侨青年商会创会副会长
  • 东华三院总理(2009-2011)
  • 亚洲知识管理学院2017年度诺贝尔奖学人荣誉院士

俗语有云:「辛苦得来自在食!」但原来想吃一顿安乐茶饭,也不是一件易事。近年食品安全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不法商人为谋取暴利,滥用农药、添加剂,假食物、黑心食品的事故时有出现,威胁消费者的健康。要挽回消费者的信心,除了依靠政府加强监管,商人的自律也是不可缺少。今期的焦点人物——忆食尚(香港)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忆食尚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梁炜茵女士,就是一个凭良心经营食品公司的好例子。

梁女士自幼便立志服务人羣,曾经想过当老师、社工,甚至心理医生,但在从商的父亲熏陶下,她在大学主修酒店管理,毕业后先在家族经营的酒店实习,累积工作经验,再转战金融界,然后又回归家族企业。这几年的职场生涯令梁女士眼界大开,获益良多,但她始终不想靠父荫,希望凭一己实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适逢国内出现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事故,弄得人人自危,「不单穷人没有选择,富人也没有保障,花了很多钱却不知道吃进肚子里的是甚么东西。」梁女士直觉高质素及安全的食品应该大有市场,于是毅然创业,由最初专营高级食材礼品批发,逐渐扩展至零售餐饮,经营煲仔饭食肆。

「衣、食、住、行」人生四大事,梁女士认为「食」最贴身。吃进肚子里的比起穿在身上的更需要注意安全卫生,半点马虎不得。因此,纵然饮食业「投入多,回报少」,梁女士仍是全情投入,致力做一家以诚信为重的良心企业,让食客能够安心享受每一顿饭。那为甚么选择煲仔饭呢?梁女士表示,过去十多年,她和家人都一直吃一种用古法生产的腊味,且对这些腊味的食材来源和生产程序甚为了解,所以吃得特别放心。因此,当她计划开设食品公司时,便力邀这家国营企业的腊味师傅合作,传承这项传统手艺。然而,实行起来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例如为了达致一年365日都有冬天生晒的效果,厂房要特别设计,所费不菲;另外,豉油是自家制,需用传统瓦缸酿造;而制作面条时则采用俄罗斯面粉,在国内设厂,全人手拉制,口感宁舍不同,「识食的人自然会食得出」。梁女士发挥「匠人精神」,直接到农场及屠场考察,又深入了解不同的屠宰的方式如何影响口感,也用心钻研怎样为每一位光顾的客人炮制一锅「爱马仕的煲仔饭」。她相信,只要用心烹调,平民菜色也可以有高级享受。

近年社会兴起「绿色餐饮」的概念,提倡「农场直送」(farm to table),环保之余亦可确保食物质素。梁女士身体力行,在国内收购多个农场及猪场,更亲自监督,由耕种、养殖、运输到加工一条龙管理,其餐厅的食材近乎自给自足,米、猪、鸭、鸡全有认证或由自家收购的农场生产;她的餐厅绝不是一般餐厅,而是一间体验店,店内会播放短片介绍公司食品,并由职员亲自讲解食材的来源及制作,让客人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亦可寻根溯源,了解每种食品背后的故事。餐厅的名字「忆食尚」,顾名思义,就是让食客回忆起昔日的味道,而名字若以普通话发音,跟「时尚」同音,营造出一个具品味的煲仔饭文化。梁女士忆述有客人「食过番寻味」,带朋友再来品尝,当职员准备向他们介绍时,客人抢着说:「让我来,由我亲身为朋友讲解!」看见客人满足的神情,梁女士心里更满足,证明她的努力没有白费。

梁女士的餐厅鲜有做推广,纯粹靠食客口耳相传。她曾作粗略估计,餐厅有大约八成都是「回头客」,难怪开业短短两年,于香港及内地已设有七间分店!梁女士下一个目标是在大湾区发展,她相信国内高收入一族有一定的消费潜力,只要他们觉得物有所值,就不介意多付一点钱,毕竟食得安心在香港或许是理所当然,但在国内却是有钱也未必买得到的「奢侈品」,市场潜力非常庞大,关键在于你能否给予消费者信心。

梁女士在商界立足多年,始终没有忘记昔日为人服务的初心。当年她的父亲安排她担任东华三院总理,她乐而从之。总理的工作包括社福、教育及儿童福利等范畴,刚巧也是梁女士的童年志愿。「总理的工作令我变得更『贴地』,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香港民情及基层状况,另一方面也教我学会易地而处,体谅员工的需要。」虽然是公职,她却「当正职来做」,出钱出力,出席率高。梁女士认为,服务社会不能抱着「玩玩吓」的心态,一定要认真对待,否则受助者没有得益,自己也没有得着。此外,梁女士在国内担任公职,相信可助她拓阔人脉及紧贴政情,让她第一时间掌握最新信息,包括各项利商政策及税务优惠,大大帮助她拓展饮食集团业务的大计。

身为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的一员,梁女士认为大学若要争取商界支持,首先要让商界觉得大学有值得支持的理由,而毕业生具备优良的素质,相信都是商界所乐见。早前,她率领香港华侨华人总会青年委员会、香港福建社团联会青年委员会及香港工商总会沙田分会等代表到访浸大,过程中了解到大学在中医药、创意媒体等方面表现出色,而当日有份出席的商界代表均表示对浸大留下深刻的印象。梁女士认为大学和商界可加强联系,之后可以进一步探讨合作的可行性,包括捐资、人才培训、项目协作和知识转移等。

此外,毕业生的表现亦直接影响大学在雇主心目中的形象。梁女士不讳言新一代比较好逸恶劳,崇尚享乐主义,也许是香港社会普遍富裕的缘故,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磨练,故性格不够坚韧。梁女士经营饮食业,最能体会这一点。饮食业的员工流失率一向较高,反观国内的年轻人家境相对贫乏,他们比较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态度积极也吃得苦。她寄语香港年轻人别怕辛苦,「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认真做」,最终一样可以做出成绩来。就像一锅简简单单的煲仔饭,只要认真做,一样可以登大雅之堂。梁女士以自己为例,她也喜欢按部就班,但商业社会时刻也在变,不容许故步自封:「我每天也鼓励自己,改变就是不变,每天都有新挑战,如果当天没有甚么挑战,我反而会觉得不安乐,会反问自己是不是有甚么细节忽略了?」正是这种态度令她克服创业上的重重困难,取得今日的成果。

虽然梁女士事业有成,但仍以家庭为重,在百忙中尽量抽空与家人相处:「我未必能给家人最多的时间,但一定给他们最美好的时光」。梁女士的孩子今年五岁,她希望以身作则,在工作上表现出「正能量和自信」,以当孩子的楷模。梁女士庆幸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自幼便教她「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要善用每分每秒,却不要钻牛角尖,保持一颗平常心,「全力以赴、量力而为、随遇而安」,只要尽了力就不用为结果耿耿于怀。梁女士不单如此勉励自己,也以此祝福他人,认真用心看待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