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周女士于2017年荣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
 周女士于2018年获大湾区杰出家族女企业家奖
 周女士于2019年获社会企业研究院颁发亚洲社会关爱女领袖奖

身为亚太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周女士推动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工作
周女士每年都抽空亲身到山区探访,图为参与
青海义工服务

周女士亦透过师友计划,扶助青年人成长

 
周宛贤女士

  • 高顿斯有限公司副总裁
  • 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
  • 亚太女企业家协会第二届会长
  • 香港工业总会第22组钟表界别副主席
  • 香港表厂商会秘书长
  • 香港贸发局钟表业咨询委员会
    执行委员
  • 香港贸发局香港国际珠宝展2019/2020
    筹委会委员
  • 云港台青年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
  • 荣获2017年香港青年工业家奖
  • 荣获2018年度大湾区杰出家族女企业家奬
  • 荣获2019年亚洲社会关爱女领袖奖

香港是全球主要的钟表出口地,出口产品以电池驱动的手表为主,由指针表到电子表、时尚表到经典表、实用表到首饰表等,种类繁多。有说手表是男士的身份象征,不论主要客户群抑或钟表界从业员皆以男性为主导,但随着社会进步,原来20年前,早已有一位女企业家带领一家香港的钟表公司走向自动化生产,把公司升级转型,进一步将业务拓展至全球,她就是今期焦点人物的受访嘉宾——高顿斯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宛贤女士。

「钟表业的生产如今已很先进,工作间是无尘空间,配备机械臂,又引入人工智能;钟表由精密计算机操控的机床自动生产。当年在香港引入第一台自动生产仪器时,在业界来说是一大突破,但如今自动化生产已十分普遍。」生于钟表世家的周女士入行不久就大胆引入跨国高端企业所用的自动化生产仪器,提升工艺的精准度,她庆幸有一位喜欢破旧立新的父亲在背后支持。「父亲就如年轻人一样,一直渴求了解各种新事物,嘴边就常挂着『机会是不会等人的』这句话!」

当年周女士是到瑞士参观钟表展览时发掘出公司首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她指该仪器价钱高昂,因此令不少同行却步,但父亲抱着「早着先机」的精神,放手让她投资,所以她不用多费唇舌,就可在公司逐步推行改革。此举不但为家族公司,甚至为整个香港钟表业界开展自动化生产写下重要的一页,其后公司升级转型的步伐便持续不断。周女士父亲建立的钟表公司早在九十年代已在海外享负盛名,一直为美国著名手表品牌「宝路华」生产商品,更为不少瑞士及欧洲知名牌子代工。周女士加入公司后,逐渐将公司由代工生产(OEM)升级转型至提供原厂委托设计代工(ODM),同时代理瑞士品牌,更创立自家品牌及拓展海外市场,将业务遍布全球,傲视同侪。

周女士直言初入行时未懂如何建立自家品牌,只是与公司团队慢慢学习:「我们固然是一家老字号,有不少长期海外客户,不过面对市场利润越来越低,人工越来越高的情况,升级转型势在必行!」她笑言由于对创立自家品牌认识不多,因此没有太大负担,反而凭着公司团队多年的经验及敏锐的市场触觉,得到多家著名欧洲手表品牌垂青而共同合作,亚洲市场由集团支公司迈拿钟表有限公司、宝爵(亚洲) 有限公司主理,代理出正宗瑞士品牌 Doxa(时度)、BIJOUMONTRE(宝爵)等品牌。

如今高斯顿在香港已迄立48年,周女士与弟妹同心合力,分工合作──周女士主要负责对外,妹妹负责内部,弟弟则负责内地的厂房营运。「我们公司的特色是不论自家品牌或是代理,产品都是『Swiss made』,表芯和制造都是由瑞士生产的!」周女士三姊弟更为公司加入不少新元素,所以常要香港瑞士两边飞,现更打算与不同界别合作,例如珠宝或眼镜行业,为家族企业确立高端、高格调的市场定位。

2017年,周女士获得「香港青年工业家奖」,为当年唯一一位女性勇夺这个最高荣誉工业奖。性格率直的周女士笑说:「至今感觉仍然很『梦幻』!获奖之后得到很多服务社会的机会,实际放在公司工作的时间却变少了,所以有时我会跟父亲说笑请公司不要迫我『交数』!」周女士的父亲周锦光先生是于1988举行的第一届工业家奖的得主,能够与父亲获得同样殊荣,实在别具意义。周女士认为女性从事工业有其优势:「虽然投身工业界的女性仍属少数,但其实女性有着『细心』的优势,会留意到一直备受忽略的细微问题,愿意作出不同尝试去解决问题;女性亦往往较温柔,懂得以柔制刚,不会硬碰硬,老师傅和前辈因而乐于指导。」

周女士希望年轻人多了解现今工业的发展,她指不少老师仍有错觉以为现今的工业仍停留于七、八十年代的厂房水平,事实却恰恰相反,要使产品达至国际水平,生产环境必需符合高规格要求,如需配备先进软件,需要更多工程及营销等专业人员,跟以往工业发展模式不可同日而语。

周女士关心钟表业发展之余,亦积极推动教育及青年发展工作,身为香港浸会大学基金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周女士表示喜欢接触年轻人,有时也会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时代不断转变,最近与很多年轻人倾谈,虽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想法,但易地而处后就会明白。就如父亲看自己、自己再看年轻人一样。大家身处不同年代,不应封杀年轻人的创意思想或随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诸他们身上,抹杀了新时代的可能性。」她更不时推动一些师友计划,加深学生认识行业的发展,她认为机构推动实习等计划时,可多了解学生的兴趣,从而预早配对合适的学生和公司,令双方都能受益。

周女士对公益事业的投入程度远远不止于此,很多事情她更会亲力亲为。由2014年开始,周女士每年都会预留时间到国内山区探访,亲自见证和了解项目成效,身体力行。在香港亦会带同子女参与各项义工服务,如社区探访和派饭,以身作则,透过身教向子女传递「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精神。在推动公益事业方面,她深明善用人脉去寻求支持,借水行舟,藉着机构的支持倍大资源的效用。

访问至尾声,不难明白周女士为何会成为杰出的青年工业家:言谈之间得悉她仍孜孜不倦学习普通话,为的不是单单追求读音准确,更是要懂得运用内地地道的用词;而在百忙之中她仍抽空进修珠宝课程,考取专业资格,致力开拓品牌业务;更会接触各类新的社交媒体和通讯工具,与师友计划的学生保持联络、关注年轻人所需之余,亦确保自己时刻掌握社会脉搏,保持市场触觉。不断检视自己,与时并进之余又要「贴地」,相信这就是周女士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