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周女士於2017年榮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周女士於2018年獲大灣區傑出家族女企業家獎​
 周女士於2019年獲社會企業研究院頒發亞洲社會關愛女領袖獎

身為亞太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周女士推動企業家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工作
周女士每年都抽空親身到山區探訪,圖為參與
青海義工服務

周女士亦透過師友計劃,扶助青年人成長

 
周宛賢女士

  • 高頓斯有限公司副總裁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委員
  • 亞太女企業家協會第二屆會長
  • 香港工業總會第22組鐘表界別副主席
  • 香港表廠商會秘書長
  • 香港貿發局鐘錶業諮詢委員會
    執行委員
  • 香港貿發局香港國際珠寶展2019/2020
    籌委會委員
  • 雲港台青年交流促進會副秘書長
  • 榮獲2017年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 榮獲2018年度大灣區傑出家族女企業家奬
  • 榮獲2019年亞洲社會關愛女領袖獎

香港是全球主要的鐘錶出口地,出口產品以電池驅動的手錶為主,由指針錶到電子錶、時尚錶到經典錶、實用錶到首飾錶等,種類繁多。有說手錶是男士的身份象徵,不論主要客戶群抑或鐘錶界從業員皆以男性為主導,但隨着社會進步,原來20年前,早已有一位女企業家帶領一家香港的鐘錶公司走向自動化生產,把公司升級轉型,進一步將業務拓展至全球,她就是今期焦點人物的受訪嘉賓——高頓斯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宛賢女士。

「鐘錶業的生產如今已很先進,工作間是無塵空間,配備機械臂,又引入人工智能;鐘錶由精密電腦操控的機床自動生產。當年在香港引入第一台自動生產儀器時,在業界來說是一大突破,但如今自動化生產已十分普遍。」生於鐘錶世家的周女士入行不久就大膽引入跨國高端企業所用的自動化生產儀器,提升工藝的精準度,她慶幸有一位喜歡破舊立新的父親在背後支持。「父親就如年輕人一樣,一直渴求了解各種新事物,嘴邊就常掛着『機會是不會等人的』這句話!」

當年周女士是到瑞士參觀鐘錶展覽時發掘出公司首台自動化生產設備,她指該儀器價錢高昂,因此令不少同行卻步,但父親抱着「早着先機」的精神,放手讓她投資,所以她不用多費唇舌,就可在公司逐步推行改革。此舉不但為家族公司,甚至為整個香港鐘錶業界開展自動化生產寫下重要的一頁,其後公司升級轉型的步伐便持續不斷。周女士父親建立的鐘錶公司早在九十年代已在海外享負盛名,一直為美國著名手錶品牌「寶路華」生產商品,更為不少瑞士及歐洲知名牌子代工。周女士加入公司後,逐漸將公司由代工生產(OEM)升級轉型至提供原廠委託設計代工(ODM),同時代理瑞士品牌,更創立自家品牌及拓展海外市場,將業務遍佈全球,傲視同儕。

周女士直言初入行時未懂如何建立自家品牌,只是與公司團隊慢慢學習:「我們固然是一家老字號,有不少長期海外客戶,不過面對市場利潤越來越低,人工越來越高的情況,升級轉型勢在必行!」她笑言由於對創立自家品牌認識不多,因此沒有太大負擔,反而憑着公司團隊多年的經驗及敏銳的市場觸覺,得到多家著名歐洲手錶品牌垂青而共同合作,亞洲市場由集團支公司邁拿鐘錶有限公司、寶爵(亞洲) 有限公司主理,代理出正宗瑞士品牌 Doxa(時度)、BIJOUMONTRE(寶爵)等品牌。

如今高斯頓在香港已迄立48年,周女士與弟妹同心合力,分工合作──周女士主要負責對外,妹妹負責內部,弟弟則負責內地的廠房營運。「我們公司的特色是不論自家品牌或是代理,產品都是『Swiss made』,錶芯和製造都是由瑞士生產的!」周女士三姊弟更為公司加入不少新元素,所以常要香港瑞士兩邊飛,現更打算與不同界別合作,例如珠寶或眼鏡行業,為家族企業確立高端、高格調的市場定位。

2017年,周女士獲得「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為當年唯一一位女性勇奪這個最高榮譽工業獎。性格率直的周女士笑說:「至今感覺仍然很『夢幻』!獲獎之後得到很多服務社會的機會,實際放在公司工作的時間卻變少了,所以有時我會跟父親說笑請公司不要迫我『交數』!」周女士的父親周錦光先生是於1988舉行的第一屆工業家獎的得主,能夠與父親獲得同樣殊榮,實在別具意義。周女士認為女性從事工業有其優勢:「雖然投身工業界的女性仍屬少數,但其實女性有着『細心』的優勢,會留意到一直備受忽略的細微問題,願意作出不同嘗試去解決問題;女性亦往往較溫柔,懂得以柔制剛,不會硬碰硬,老師傅和前輩因而樂於指導。」

周女士希望年輕人多了解現今工業的發展,她指不少老師仍有錯覺以為現今的工業仍停留於七、八十年代的廠房水平,事實卻恰恰相反,要使產品達至國際水平,生產環境必需符合高規格要求,如需配備先進軟件,需要更多工程及營銷等專業人員,跟以往工業發展模式不可同日而語。

周女士關心鐘錶業發展之餘,亦積極推動教育及青年發展工作,身為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委員,周女士表示喜歡接觸年輕人,有時也會從他們身上得到啟發。「時代不斷轉變,最近與很多年輕人傾談,雖然不完全認同他們的想法,但易地而處後就會明白。就如父親看自己、自己再看年輕人一樣。大家身處不同年代,不應封殺年輕人的創意思想或隨意把自己的想法強加諸他們身上,抹殺了新時代的可能性。」她更不時推動一些師友計劃,加深學生認識行業的發展,她認為機構推動實習等計劃時,可多了解學生的興趣,從而預早配對合適的學生和公司,令雙方都能受益。

周女士對公益事業的投入程度遠遠不止於此,很多事情她更會親力親為。由2014年開始,周女士每年都會預留時間到國內山區探訪,親自見證和了解項目成效,身體力行。在香港亦會帶同子女參與各項義工服務,如社區探訪和派飯,以身作則,透過身教向子女傳遞「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在推動公益事業方面,她深明善用人脈去尋求支持,借水行舟,藉着機構的支持倍大資源的效用。

訪問至尾聲,不難明白周女士為何會成為傑出的青年工業家:言談之間得悉她仍孜孜不倦學習普通話,為的不是單單追求讀音準確,更是要懂得運用內地地道的用詞;而在百忙之中她仍抽空進修珠寶課程,考取專業資格,致力開拓品牌業務;更會接觸各類新的社交媒體和通訊工具,與師友計劃的學生保持聯絡、關注年輕人所需之餘,亦確保自己時刻掌握社會脈搏,保持市場觸覺。不斷檢視自己,與時並進之餘又要「貼地」,相信這就是周女士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