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政中医药副教授

吴文政中医药副教授
张敬浩博士
2023年就職

张敬浩博士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教授。张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再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生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获Kevin Foskett教授指导,接受离子通道生理学及神经科学方面的博士后培训,历时七载。

张博士是细胞讯号、分子神经科学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专家,多年来潜心探索离子通道的构造/作用及其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主力研究钙信号失衡对阿兹海默症发病的分子机理。张博士及团队成功证明导致家族性阿兹海默症的异变基因,会与三磷酸肌醇受体相互作用,并改变其讯号传递过程;后又发现钙讯号失衡对神经元的影响,以致阿兹海默症患者出现记忆混乱。这些发现不但增进人们对阿兹海默症的认识,也为治疗此病提供崭新方向。

张博士于2017年加入浸大,与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教学)及高志明伉俪柏金逊症研究中心主任李敏教授合作,研究开发可治疗阿兹海默症的中草药化合物。现时,医学界已知不少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削弱细胞的自噬作用,防碍神经元进行再利用,但当中机制仍未被破解。研究团队遂以此为目标,因而发现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细胞自噬能力受损,是与细胞内钙释出通道(「两孔通道」)的过度活跃有关。

张博士又对中草药化合物进行测试,以找出哪些化合物可扭转神经退行性疾病对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以及缓解阿兹海默症的发病进程。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团队发现,以黄连、黄芩、黄柏和栀子组成的传统中药名方「黄连解毒汤」,在剔除黄芩后,于小鼠实验中能显著降低「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而中药复方「元胡止痛散」里的延胡索,则能降低「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阿兹海默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患者脑内异常积聚「β-淀粉样蛋白」及「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因此,团队把不含黄芩的「黄连解毒汤」、延胡索、丹参和钩藤结合,终于研发出治疗阿兹海默症的中药新复方——「神经防御方」,并在美国及中国内地申请专利。

张博士及团队致力推进中药的临床应用,如改良了部分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草药化合物,减少毒性之余,亦提升了生体可用率及药效;并持续研究这些中草药化合物对细胞自噬作用、神经性炎症、细胞衰老的治疗机制。截至2022年12月,张博士取得15项校外研究拨款;已发表学术论文逾70篇,刊登于知名期刊如《Cell》、《Neuron》、《Autophagy》、《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及《Science Signaling》,被引用逾4,500次。他也是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的编委。张博士亦是香港脑科基金会的科学顾问。

吴文政王月娥基金会

吴文政先生及王月娥女士


吴南燕女士
吴文政王月娥基金会主席


「浸大中医药学院自1999年成立以来,锐意成立不同的平台从事创新研究,其专家学者也积极参与中药的检测、认证以及标准化,致力为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作出贡献。我期盼通过浸大首个中医药副教授席的设立及本基金会的持续支持,从而促进学院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及国际化,并进一步提升其在现代医学界的地位。」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