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une 2023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在2023年5月舉行會議,後排左三是蔡曜陽先生

蔡先生(中)與友人一同參與浸大有份舉辦的「人、機器、藝術、創意 — 國際研討會」

蔡先生接受浸大發展事務處總監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秘書長陳鄭惠蘭女士致送紀念品

香港青年聯會成員及學生參觀立法會綜合大樓

香港青年聯會籌劃的師友計劃,邀請蔡先生分享

香港青年聯會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舉辦大灣區交流團
蔡先生籌辦不少活動探討時下熱門議題

蔡先生撰寫《飛躍千山》及《朝陽》等多本書籍


蔡曜陽先生

  • 陽光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香港會計師公會執業會計師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委員
  •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
  • 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委員
  •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理事
  • 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
  •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主席兼專業人士委員會主任
  •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 大灣區青年新動力副主席兼司庫
  • 香港菁英會理事
  • 香港青年協進會義務核數顧問
  • 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
  • 屯門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
  • 監警會觀察員
  • 懲教署「更生先鋒領袖計劃」區域執行總監(九龍)
  •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撰寫《朝陽》、《飛躍千山》、《蔡曜陽短詩選》、《海闊帆揚》、《展翅奮飛》、《青春綺夢》及《種植春光》等七本個人專著

青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在成長的過程中,只要有適當的啟導和鼓勵,每個人都是可造之材。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委員、陽光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蔡曜陽先生本身是一位專業人士,同樣也是青年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參與服務,而投入的時間和心力越來越多,「做青年工作要長期全情投入,有承擔、付出真心,年青人才願意跟您溝通。每次聽到同學因着參與自己一手策劃的活動而有所得益,自自然然就驅使我持續服務下去。」

服務增互動元素  適切學生需要
蔡曜陽先生現時擔任多個香港青年團體的領導層職務,包括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及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主席兼專業人士委員會主任等。由2009年開始接觸社團及青年工作開始,蔡先生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並肩,帶領學生到內地參與實習或交流,籌辦各項分享會,或是組織各項體驗學習的活動。今年年初疫情一回穩,蔡先生已四出往返內地,籌劃各項的體驗活動。訪問當天他才乘坐高鐵來往深圳和香港,參與香港青年聯會聯同友好機構舉辦的「共創新師範」幼兒教育實習計劃的結業禮暨成果分享會。蔡先生指這項活動讓一間本地大學的教育系學生初次到深圳的國際幼兒學校實習五天,更是疫情近三年以來首個實習活動,「同學們都非常投入,在實習前數個星期,我們每星期都有兩至三晚跟學生及老師開會,準備各項工作,同學們雖然與當地老師短短認識只有數天,但在活動結束當天,大家都對循循善誘的老師流露不捨之情,令我十分欣慰。」

而在過去三年疫情爆發期間,蔡先生的各項服務依然沒有停下來,只是活動的形式改變,例如在2021年,香港青年聯會聯同浸大及其他友好機構,推出「Making Job Search Easier —— 線上面試技巧工作坊」,邀請了來自演藝界及會計界在內的專家向學生分享心得,「參與的同學需要拍攝短片介紹自己,嘉賓會指導同學製作網上面試短片,如何突出自己,更設有多項互動環節,例如示範面試禮儀和即場FAQ等。」他笑言籌劃各項青年活動,會盡量加插更多有趣或互動的元素,令同學寓學習於玩樂之中。

透過蔡先生與友人的人脈,疫情下的線上實習,亦帶來嶄新的體驗。例如疫情期間香港青年聯會推出一項為期五個星期的線上實習,香港的學生可以安在家中,與北京的老師線上交流,老師定期給予指導之餘,內地機構更安排線上虛擬博物館導賞,讓遠在香港的學生能夠實時觀看文物修復過程,大開眼界。

蔡先生擔當的公職職位愈來愈高,責任也越來越重,但同時亦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過去數年,他與一些年青朋友建立了友誼,珍惜與他們溝通的機會,「同學的學習生活很忙碌,數個月後,有些同學或許已畢業,各散東西,若某天晚上大家可以傾計、交流就要珍惜,因為已不知何時才有機會。」他亦說:「我的座右銘是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弘揚友愛,培養後代,探索人生不同的風景,以生命感動生命,讓生命更豐盛更精彩。」

大灣區前景秀麗  推動青年交流
大灣區的發展亦是蔡曜陽希望香港學生能夠認識的範疇之一。他指出,大灣區人口達8662萬,生產總值1.9萬億美元,機遇處處,鼓勵青年人放開懷抱,踏出第一步,了解一河之隔之周邊城巿。他明白每人的興趣範疇不同,但大灣區可發揮的空間很大,深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同學如果對創科感興趣,我會讓他了解大灣區創投公司林立,又有強大創業配套和潛在投資者,最重要是能找到一個切入點,引發青年人對大灣區的興趣。」另外,除了需要調節心態外,加強語言能力也是不容忽視,以他為例,在成長的年代,蔡先生沒有機會在課堂學習普通話,而是自學而成。他呼籲時下的年青人可以積極學習,增強溝通能力。

服務內蒙  定期調研
蔡先生服務的範疇,不僅限於香港及大灣區,更遠至內蒙古自治區。他在2013年起擔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當年,我因到當地從事文化活動,舉辦徵文比賽及捐贈書籍。因緣際遇,認識當地政府的代表。」之後,蔡先生以二十多歲之齡獲邀出任政協,「我視之為一份光榮、一份使命,既然我有機會服務內蒙古,便全力以赴,做好本份,緊守崗位。」他每年至少前往內蒙古兩次,就不同議題進行調查、研究及實地考察,然後撰寫提案。多年的政協大會,他都獲邀發言,提案亦獲採納。除了教育外,他亦關注綠色旅遊及生態保護等議題。

與BU的緣份
蔡曜陽先生現時亦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委員,他與BU這個英文字有緣,因他在美國Boston University畢業,其母校的英文簡稱同樣是BU,碰巧與浸大的英文縮寫相同。他說:「我除了對浸大的傳理學院有所認識外,也欣賞浸大在視覺藝術方面勇於創新。」他認為藝術與科技結合是大勢所趨,也帶來發展機遇,浸大可以加強與校友的聯繫,推介近年的新構思和發展,爭取更多不同界別人士的支持。

母親薰陶  賦詩言志
蔡先生才華出眾,既是一名執業會計師,也是一位作家。「媽媽是作家,喜愛新詩及散文,受她的薰陶,我與妹妹自小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成長。」他說:「年幼時出外旅行,媽媽總愛給我兩兄妹各一張白紙,請我們以詩的形式寫下旅程點滴。」從小開始便寫詩,久而久之,累積的作品已足以結集成書,至今已出版了七部個人專著,近年更成為中國作家協會一員。「我現時工作較忙,但偶爾也會執筆寫作。」除文字外,他也熱衷於音樂,在學時期弦樂、管樂以及爵士樂團也有他的足跡,可見他興趣廣泛、勤奮上進的性格。

蔡先生縱然愛好文學,但也不會硬推書籍給年青朋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體現在藝術、歷史、禮儀、音樂、飲食等不同領域,要了解中華文化,可以由自己喜愛的範疇出發。如果推介了年青人閱讀一部不喜歡這本書,可能會造成反效果!」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亦鼓勵青年人踏足神州大地,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陪伴兒女成長  樂也融融
現時蔡曜陽先生最大的樂趣來自他三名年幼兒女,希望他們健康成長。一放假,這位年輕父親便帶同兒女去戶外踏單車、海灘嬉水,親近大自然。要兼顧工作以及各項公務,早出晚歸的最大動力就是太太和兒女,蔡先生笑言外出公幹在飛機上的一大樂事,就是翻看手機中家人的照片。難得的是回鄉探親也是蔡先生忘憂的寶貴時間,「我的鄉下在福建泉州,由我兩歲起,每逢聖誕節父母都帶我回鄉探親及祭祖。」兒女出生後,蔡先生也會帶兒女了解一家的根。回到鄉下,蔡先生便會自動關掉手機,連太太也嘖嘖稱奇,他會自自然然放下工作,「回鄉見面的有些是從小看着我長大的長輩,有些是兒時的玩伴。我很珍惜這種與親友共聚的時光 。」

蔡先生對家鄉的情懷,從他年少時所撰寫的《感悟閩南》,也可感受得到。這詩收錄在《飛躍千山》一書中,全文如下:

乘車回閩南
環視兩旁
層層梯田疊入雲
藍天下的稻浪
微風起處
拍擊天際
竹林翠綠
傳遞青春氣息

走進閩南
夕陽下
坎煙裊裊處
升騰着豐收的喜悅
讓我薰陶在
萬家燈光映照下的
美妙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