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March 2024
嚴博士(左三)擔任新一屆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聯席主席,與基金多位管理層成員合照

嚴博士一家為慈善世家,浸大將教學及行政大樓三樓平台命名為「嚴徐玉珊廣場」,鳴謝嚴氏伉儷的慷慨支持

浸大去年獲嚴夫人捐贈港幣500萬元資助大灣區延伸學習計劃,協助浸大學生到大灣區實習和體驗

嚴博士一家居於九龍塘多年,與浸大基金及大學管理層關係友好

嚴博士慷慨捐資港幣3000萬元,支持大學推行策略發展計劃2018–2028

嚴博士出席香港電子業商會活動
嚴博士今年更出任香港浸會大學高爾夫球日籌備委員會副主席,過去他亦有參與浸大高爾夫球日,協助大學聯繫工商業翹楚

嚴玉麟博士,BBS,JP

  • 時捷集團創辦人、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2019)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成員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聯席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永遠榮譽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高爾夫球日籌備委員會
    副主席
  •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會長
  • 香港特別行政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
  • 懲教署投訴上訴委員會委員
  • 發展局上訴審裁小組(建築物條例)成員
  • 香港電子業商會榮譽副會長
  • 仁濟醫院顧問局永遠顧問
  • 滬港社團總會副會長
  • 荃灣區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
  • 荃灣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會副主席
  • 揚宇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執行董事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 亞洲聯合基建控股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
  • 滬港社團總會執委會副會長
  • 香港貿易服務業協會永遠名譽主席
  •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 香港紅磡工商業聯會榮譽顧問
  • 上海市政協委員會委員
    (第十一至第十三屆)
  • 仁濟醫院董事局主席(2003)
  • 香港半島獅子會會長(2006)
  • 仁愛堂董事局副主席(2008)
  • 黃大仙區健康安全城市會長會副會長(2013-2015)

(Chinese version only)
上文提及時捷集團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嚴玉麟博士,BBS,JP一直關心青年發展,尤其是教育與培訓方面。嚴博士對香港浸會大學的支持更是不遺餘力。今年他除了應邀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聯席主席一職,協助大學拓闊社會網絡,更出任香港浸會大學高爾夫球日籌備委員會副主席,為浸大籌募更多資源,襄助大學爭取更多企業家的支持。

為浸大力爭更多企業家支持
「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的邀請。我希望在企業家委員會聯席主席這個新崗位上,與基金同仁群策群力,更好地推動委員會的工作。」嚴博士表示身為一位企業家,希望高等學府能夠培育出本地人才。大學生所學的不應只限於學術上的知識,亦應具備時事觸覺、國際視野,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日後投身社會作一個有建樹的人,協助企業發展、甚至為社會作出貢獻。

嚴博士認為浸大可加強與外界溝通,善用委員會的人脈網絡,積極與企業家和商會交流,拓展不同範疇的工作,爭取多方面的支持。「浸大可多參與各界商會的活動,並建立聯繫。除了四大商會之外,香港還有很多商會如電子業商會、玩具商會、鐘錶商會等,當中不乏關心青年發展的企業家,相信大家多溝通的話,有助促進大學與不同行業之間的認識,對大學或整體香港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他亦認為這些舉措有助提升浸大的聲譽,並為學生提供更佳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實現院校與企業的互利共贏。

一家同心  回饋社會
嚴博士曾在專欄《太平人語》中寫道,大學有兩大功能,教學及研究,學生排除萬難考入大學,理應接受最好的教育,有能力的更應從事學術研究,訓練成才,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這就是大學教育的最根本。現在高等學府的競爭激烈,要如何從眾多大學之中脫穎而出,保持優勢,則依賴校長及學者凝聚一起,把教育做好,包括聘請專才及優秀的教授,以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體驗。

嚴博士這些想法,其實一早於浸大實踐。他與夫人自 2015年起開始捐款支持浸大,先是饒宗頤國學院發展基金,其後更透過設立學生發展基金資助學術交流、實習及創新服務學習等,鼎力支持大學2018–2028策略發展計劃。除此之外,嚴夫人去年亦捐款支持大灣區延伸學習計劃,資助大學生到大灣區實習和參與各種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嚴博士不單對浸大出錢又出力,其家人同樣以不同身份支持浸大。夫人嚴徐玉珊女士,MH既是基金會員,亦是饒宗頤國學院發展委員會會董,而長子嚴子杰先生所創辦的時捷照明有限公司也是基金會員,女兒嚴紀雯女士也擔任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委員,為浸大的青年事務出謀獻策。這個慈善世家,對推動浸大的教研工作,實在貢獻良多。

「我們一家在九龍塘居住了差不多30年,與浸大可算是鄰居。在這30年來,我一直見證着浸大的發展,包括擴建校舍;浸大學生給我的印象亦很正面,樂見大學取得長足發展,支持浸大是理所當然的。」嚴博士亦指回饋社會是他們一家的共識,而且浸大以基督教高等教育為基礎,太太嚴夫人本身亦是基督徒,可謂理念一致。疫情期間,眼見學生的學習及海外交流活動遇到不少障礙,嚴博士一家又立即捐資,體察大學的需要,支持浸大修繕大學教學及行政大樓平台,設立了嚴徐玉珊廣場;這個寛敞的休憩空間,舉辦了不少大型活動,例如千人宴、展覽和表演等,成為大學社群舉辦多元化活動的新地標。嚴博士續指,不少電子業同行、朋友均是浸大友好,與浸大也多了重緣份。

招攬專才促進「官、產、學、研」
身為香港電子業商會榮譽副主席的嚴博士,當然亦關顧業界的人才發展。「電子業是香港最大的產品出口創匯行業,佔香港總出口超過七成。業內出口多屬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電訊設備及電腦相關產品,這些產品研發需求大,如果有合適的人才都有助推動本地電子行業。」他指出隨着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本地電子業需要更多有能力創造新價值的人才,應對市場的需要,嚴博士建議高等院校可招攬相關專才、學者,為業界培訓這方面人才;與此同時,學界與業界可以緊密聯繫,將政府、業界、大學、科研結合,促進「官、產、學、研」相關合作,協助電子行業向前邁進。

他亦歡迎各間大學近年更重視知識轉移的使命,他認為大學在培訓人才時,可引導學生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有用的商品,「如可以將研究出來的新發明、新技術應用,不但可對個人或社會產生影響力,甚至可以產生出爆炸性的需求,提升人類的生活水平。把研究變成有價值的資產,這將是業界所樂見的。」

培育年輕一代:順其自然
説到培育年輕一代,嚴博士覺得應該「順其自然,干預太多都未必是好事」。他坦言現今年輕人的心態與上一代截然不同;以前他們必須自力更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依靠自己。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出生率下降,每個家庭可能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所以他們從小就「受保護」。再加上現今資訊發達,現在的小朋友很早就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相較於説教式教育,嚴博士認為可向年輕人推介更多勵志的故事,鼓勵他們抱持正向的思維,遇到困難學會迎難而上。

「我覺得年輕人一定要有正確思維,社會、學校、家長、僱主,大家都有責任。你叫他們勤奮,叫他們這樣那樣,有時只會引來反感,所以年青人的發展,有時也要容讓自然發展,過多干預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