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April 2016
蕭會長出席二零一四年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
蕭會長(左五)出席二零一五年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晚宴

蕭會長(左三)經常為參加浸大高爾夫球日的校友隊伍打氣

 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辦公室於二零一五年二月開幕
圖為校友會二零一二年主辦的校友導師計劃
浸大品酒學會代表隊參加「二零一六年度波爾多左岸品酒挑戰盃大賽」成功擊敗本地六間大專院校的參賽隊伍,連續兩年勇奪冠軍,蕭會長與代表隊合照
蕭會長曾擔任全國基督教大學同學會(香港)鑽禧主席
蕭會長與取得傑出校友獎的陳淑薇院士合照
蕭會長經常出席校友會舉辦的活動

 蕭泰崙先生

  • Antony Fung & Co.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dvisers 聯席董事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當然委員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資深會員
  • 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會長
  • 香港浸會大學諮議會委員
  • 香港浸會大學楊振寧堂顧問
  • 香港研究生聯合會榮譽會長
  • 全國基督教大學同學會(香港)董事會成員
  • 全國基督教大學同學會(香港)鑽禧主席(2009-2013)

豐厚洪亮的聲線,和譪可親的眼神,加上充滿自信的笑容,他的樣子不會令你感到陌生。常常在浸大各種活動都會見到他的蹤影,偶爾你會在校園碰見他,不論任何年代的浸大人,跟他談起母校的點滴或是校友會的發展,他絕對樂意和你暢談一番,因為他以身為浸大人為榮,時刻關心母校發展、師弟妹的前景,他就是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會長——蕭泰崙校友。

蕭會長的浸大「緣」始於兒時,由於母親篤信基督教,蕭會長自小在浸信會教會長大。香港浸會學院何善衡校園奠基那天,他已隨母親到場參觀。那時候信徒都引以為傲,因這是浸信會的第一所專上學府,他的母親十分希望他能在此升學,貼心準備報名表。年少的蕭會長一直希望修讀經濟,並到美國進修,於是淘氣地推遲至限期最後一天的晚上六時才報名,不過,最終他亦順利獲得取錄,遵循母親的意願,成為本校的歷史地理系學生。儘管事與願違,蕭會長卻很感恩此奇妙的安排,因為在浸會的四年得到很多享負盛名的歷史系學者如蕭作樑老師、唐本琛老師和劉家駒老師等教導,了解歷史也是一門科學,同時亦享受了很多回味無窮的快樂時光。也許因為他的宗教背景,他從逢星期二舉行的集會中得到不少啟發,領悟很多做人的道理。

那時候,香港浸會學院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中學畢業便進來的年輕小伙子,也有不少在職甚至當上主任級的資深教師,最令蕭會長印象難忘的是不少學生為求學問而來上課,並非只求一紙證書,教人油然生敬。蕭會長為人積極好動,入讀本校首年,他已奮身投入不少活動,例如他大膽自薦加入歷史系系會,因而被師兄們「點了相」,留意他的一舉一動,同時,他更吸引了當年競逐學生會會長、之後曾任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主席的梁國輝校友邀請加入其內閣,最後他更意想不到地以一年級生的身份成為了學生會副會長(學術),負責推廣學術活動。由於梁國輝校友領導的內閣由工商管理系、中文系和史地系的同學組成,而蕭會長和很多工商管理系的學生如蕭志傑校友、黃雅忠校友、尚達人校友等等都份外「老友」,讓人誤以為蕭會長出身工商管理系,不過,亦造就了他廣結良朋,與不少浸大人建立起友誼,維繫與母校深厚的感情。

做人不要忘本,要飲水思源。畢業前,熱心推動校友事務的大師兄何增年校友已經邀請蕭會長加入校友會,他就一口答應,不經不覺,原來蕭會長已默默地參與校友會工作數十年,除了曾離開香港前往英國工作的數年外,從未間斷過參與校友的工作。直至五年前,他加入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的理事會,擔任副會長一職,並於二零一四年起出任會長。他不諱言若空降一位具名氣的校友來領導校友會或許確實能提升知名度,但他認為若要把校友會壯大,不能單靠個別校友的影響力,找接班人承傳更為重要。因此,他與理事會同仁於近幾年,積極招攬新會員,培育年青新血接捧。

蕭會長指雖然校友出身於不同年代,但大家對母校都有一份感情,不論與老中青的校友溝通,只要大家放下既有觀念,開放坦誠,自然可找到共通點。近幾年新生入學註冊日,蕭會長均專程回校一睹各個學會、宿舍迎新生的熱鬧場面,他指經常接觸師弟妹,份外感受活力,頓覺自己年青;而且,宿舍生活無疑為不少校友帶來難忘的回憶。因此,身為楊振寧堂顧問的蕭會長時常鼓勵師弟妹離開宿舍後,參與各項校友會的活動,延續與母校的連繫,他更認為從舍堂活動中吸納新血,相信也是其中一項拓展校友工作的方向。

除了本地校友,蕭會長認為亦不能忽視海外及內地的校友社羣網絡。在他早前到上海探訪時就接觸了不少內地校友,發覺他們對母校仍然熱心關注,單單在上海已有二百多位校友組成不同的興趣小組,如遠足隊和足球隊。他期望上海校友們能參考香港浸會大學MBA(中國)校友會的發展模式,成立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上海),凝聚內地校友一起參與支持母校的活動和發展。

另一方面,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對母校的支持,確實是浸大的後盾。校友會亦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成員,由成立起不時透過捐款支持大學各項基金,又設立獎學金資助學生,而且更動員校友網絡抽空擔任師友,把人生的經歷傳承後輩。其中不得不提的校友會活動,就是在職師友計劃(mentoring programme)。有別於本地其他大學,一般參與者只限在校的同學,但校友會這項師友計劃主要邀請畢業五年後的校友參與,除可參加由不同界別的資深校友擔當講者的工作坊外,更獲安排由資深校友擔當他們的「良師」,讓這些出來社會做事不久的畢業生得到資深師友的支持和鼓勵。

蕭會長亦曾當上良師(mentor)多年,樂意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蕭會長認為要在職場上有所發揮,「勤力」就是秘訣,他指現今社會變化大,若果不努力,很快便不能順應潮流。無論那一個行業,若以勤補拙,最終都會受人欣賞。蕭會長畢業於浸會學院前,早已獲得教席,因他在學時已在夜校教書,還負責帶領童軍隊伍;因此畢業時早已快人一步,不愁出路,而且薪酬不錯。那時,他本想執教幾年後,和女朋友一起到外國深造,但女朋友(後來成為了他的太太)和他再三商量後,最後決定留港組織家庭。為了有更好的經濟基礎,蕭會長遂申請政府多個紀律部隊職位,憑其靈活應變的頭腦和充滿幹勁的體魄,他於八十年代初順利如願,加入了當時的工商業管理處(即現時的香港海關),一直工作至退休。二十五年的事業生涯中,除了在工作上努力拼搏,蕭會長從未放下他的個人興趣——射擊。其實,早於七十年代在學時他已加入了香港射擊總會,精通定靶射擊和氣槍射擊等。加入海關後,蕭會長將當年全球流行的IPSC(International Practical Shooting Confederation)的「打牛仔槍」(即「實用射擊」或「運動射擊」)引入當年的紀律部隊如警隊、懲教和海關,更在海關創辦了射擊隊,讓同僚認識不同的射擊運動。

任職紀律部隊多年,蕭會長熟悉內部運作,他特別鼓勵年青人加入紀律部隊,他認為政府為紀律部隊提供充足而完備的培訓,發展空間大,接觸面又廣,而且又可以調派到不同部門工作。部份公務員更可考取獎學金在本地甚至海外進修,發展專業。因此,他特別語重深長鼓勵師弟師妹畢業後趁年青投考紀律部隊。固然,同學求職前必須裝備好自己,打好語文基礎,掌握時事常識和新聞觸角,具備領導能力和自信。蕭會長以自己作例子:他在幼年學習英文時已常常收聽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新聞報道,學習正統的英式發音,又多閱讀英文報章雜誌如《讀者文摘》,這樣便自自然然提升英語的聽、讀、寫、講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亦鼓勵年青人積極參加制服團隊等課外活動,例如童軍或聖約翰救傷隊等,從中建立自信和領導能力。

蕭會長畢業的年代,香港浸會學院的畢業生受盡歧視,蕭會長卻從未為此自卑,反而激發他要做好自己,不要「讓人看扁」。在他眼中,母校的畢業生絕不比其他院校遜色,辦事能力、工作表現和待人處世亦有其過人之處。他更非常認同校長錢大康教授所指,浸大的競爭對手,不是本地院校,而是要在世界上取得名氣,所以他非常支持大學國際化的方向,他期望日後的師弟妹人人有機會到海外交流一年,開拓眼界,將來成為世界公民的新力軍。

今年適值是浸大六十周年鑽禧,蕭會長除了馬不停蹄參加各項校慶活動,亦正構思新主意向校友募捐。初步計劃發起和「六」這數字有關的募捐,呼籲歷屆校友捐資六百港元、六千港元、六萬港元或更多,作為送給母校的生日禮物,支持母校或自己所屬學系的發展。他更主動向校友單對單募捐,例如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廖澤雲博士及夫人廖李玉馨女士,早前向母校捐資六十萬元,就是響應蕭會長的號召。蕭會長本人亦打算出錢出力,個人捐出六十萬元予母校,希望拋磚引玉,爭取更多捐獻,推動母校發展。籌款工作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蕭會長憑著決心和勇氣,早年在他擔任全國基督教大學同學會的鑽禧周年會長時,已成功為該會籌得有史以來最多的善款,成立了全國高等教育拓展基金,支持將來內地的基督教大學。

蕭會長時刻提醒自己身為浸大校友的身份,又付出不少時間精力回饋母校,他指自己是受到前人的感染,例如已故的何增年校友等無私奉獻而委身於校友會工作。另外,蕭會長亦很珍惜母校艱苦建立的成就和聲譽,因此,他寄語師弟妹們不要做任何令自己或母校蒙羞的事。他對母校如此無怨無悔地付出,這位出錢出力、不離不棄的師兄誠然是本校學生的好榜樣,若你有機會在校園見到蕭會長一面,不妨可跟他攀談,你會發現他興趣多多,射擊、賽車又或是紅酒,無所不談,你更可請教他事業發展的意見,畢竟大家也來自浸大這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