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December 2016
劉文邦先生(右)與父親劉華森博士(中)出席
浸大六十周年校慶晚宴
劉先生支持浸大成立宏亞獎學金,獲致送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證書

 二零一五年,宏亞集團獲香港工業總會頒發「2015香港工商業獎:升級轉型獎」
宏亞於二零一五年獲得由鏡報主辦的第四屆
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
劉先生率領同事到德國參加德國
杜塞爾多夫印刷展覽會
配合今年香港舉行印象派畫家莫奈作品展,宏亞與
領賢慈善基金出版一本兒童畫作及填色簿──
《My Monet》,鼓勵小朋友欣賞藝術作品
宏亞經常舉辦活動,加強團隊凝聚力,圖為集團
舉辦大型戰爭遊戲

 劉文邦先生

  • 宏亞傳訊集團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
  • 安業集團主席及董事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副主席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董事局成員及管理委員會委員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租務專責委員會
    主席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歷架構印刷及
    出版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
  • 職業訓練局印刷及出版業訓練委員會
    委員
  • 職業訓練局印刷及出版業訓練委員會
    技術研討會工作小組召集人
  •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傳意設計及數碼媒體學系校外考試委員
  • 香港印刷業商會理事
  • 印刷媒體專業人員協會執行委員會
    副會長
  • 印刷媒體專業人員協會資深會員
  • 香港國際攝影節成員
  • 香港海事青年團理事會副主席及執行
    委員會副主席
  • 香港董事學會會員
  • 中西區消防安全大使會名譽會長會
    副主席

印刷業在很多人心目中或許是一門弄得滿手油墨的傳統行業,甚至是需求正在萎縮的夕陽工業;不過,今次到訪的印刷企業集團,不單是柴灣角落一片隱世的藝術天地,更是引領香港跨越界限,走向國際的創意企業。集辦公室、印刷廠、攝影書店、藝術空間於一身的宏亞大廈,是一家植根香港的傳訊企業的大本營,是次訪問的主角宏亞傳訊集團(宏亞)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劉文邦先生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典型「香港人的奮鬥故事」。

管理學出身,畢業後從事銀行金融業十多年,高薪厚職的劉文邦先生,於一九九七年毅然自組公司創立宏亞,涉足印刷業,一心打算配合太太之財經印刷生意,成立一所柯式印刷廠。計劃擬畢,再「押上全副身家」投資過千萬元,從德國購入兩台大型印刷機器,正待生財工具運抵香港之際,卻不幸遇上九七年的金融風暴,生意尚未正式揭幕便已墮入寒冬,如意算盤頓時打不響。大難當前,找出路、求變通是劉先生的唯一解決方法。由於經濟市道疲弱,不能只依賴財經印刷一門,於是他將焦點轉移至開拓商務印刷。當時新入行的劉先生與同事埋頭苦幹,努力做好市場銷售,主動出擊尋找客戶,一改以往印刷業經商的方式;結果成功化危為機,闖出一條新血路,如今商務印刷所佔的比重遠遠高於財經印刷。開業之初,宏亞佔地只有兩個單位,員工十二人;時至今日,在劉先生的英明領導下,宏亞傳訊集團已經成為香港最大規模的印刷集團,在行內一枝獨秀,自置辦公室及廠房覆蓋一幢大廈八層樓的面積,員工人數大大躍升至三百人,明年集團更將引入最新的數碼印刷機器,令宏亞不論在柯式印刷抑或數碼印刷上,其設備、客戶數目以至規模都獨佔鰲頭。

回想創業之初,劉先生笑言連送貨都要親自上陣,但力不到不為財,他愈投入,對印刷業產生愈大的興趣,特別是因為印刷業包含的範疇十分廣泛。「人要吃飯,公司就要印刷!」他指出印刷業的客戶包羅萬有,雜誌、書籍固然需要印刷商,「就算去迪士尼樂園遊玩時手握的地圖、賽馬下注的彩票,閒暇閱讀的各類型雜誌,甚至拍賣行介紹拍品的圖錄,都需要宏亞的服務,印刷的需求無處不在。」在大機構工作多年的劉先生在創立集團之初便引入管理概念,同時亦為公司在市場定位,「印刷其實只是傳遞訊息的其中一個環節,若要爭取更高的利潤,便需要開拓更多服務。」因此,宏亞持續引入新元素,從創意設計、編輯、翻譯、出版、市場策劃、活動統籌及展覽設計服務、色彩管理、禮品採購、影像成品、攝影書籍零售、藝術畫廊展覽服務,以至物流及迷你倉服務等,可謂一應俱全,走出了傳統單一印刷服務的框框,成為一家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綜合傳訊服務的企業。

宏亞集團不單止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更以其「百分百本地印刷」而廣為人知。劉先生指印刷業是一門城市工業,世界各地就算是生活指數極高的城市,例如紐約,也有印刷廠在附近,因此,劉先生沒有跟隨大趨勢往內地設廠,反而專注於開拓本地市場。無論是員工、出品、生產基地都源於香港,「百分百香港製造」。正當行內不時聽到有印刷廠結束的消息,宏亞卻爭取到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成為競爭中汰弱留強的強者。劉先生指印刷業是一門高門檻的行業,投資額龐大,並不多新投資者願意加入,宏亞反而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最新的設備,發展越發興旺。

看看宏亞集團的標誌,不難發現劉先生是個藝術愛好者,他收藏流派印章多年,創立宏亞為集團設計標誌時,便採用了印章的風格。身為行內數一數二的印刷商,劉先生每年都到德國出席國際書展汲取經驗,他發現歐美等地都出版不少精美的藝術精裝書,介紹當地的藝術及藝術家,但香港呢?他想在香港找同類精裝書,卻寥寥無幾,因為製作成本太高,外地得以出版這類精裝書有賴政府贊助和支持,這些蝕本生意在香港當然乏人問津。不過,生於斯、長於斯而又受益於香港業務的劉先生,一心為求推動本地藝術,於是毅然擔當起這個重任,於二零零七年自行出版一冊三百多頁的精裝書《走讀藝術—香港藝術家工作室》,圖文並茂介紹三十多位本地藝術家,平地一聲雷,一時成為藝術界的佳話,連同翌年出版的《走讀藝術—香港藝術家工作室第二冊》,兩書都贏得行內不少掌聲,成為了本地藝術家的重要參考書籍,又肯定了劉先生為推廣藝術所付出的一番心血。

劉先生直言「出版蝕錢很正常,但同事、自己享受過程,樂在其中,辛苦亦很值得。」對宏亞來說,兩書為集團爭取了不少知名度,更奠定了宏亞在出版藝術書籍方面的地位和實力,絕對是方向正確的一步。建基於《走讀藝術》兩書的成功,劉先生再接再厲自掏腰包,自二零零八年起,出版一系列名為《Hong Kong Photographers》的攝影精裝書,每冊介紹一位知名攝影師,至今已出版至第九冊。因此,曾有本地報章專欄作家以「蝕本生意都敢做的有心人」來形容劉先生。他這份對藝術的鍥而不捨堅持至今,宏亞現在每年都繼續出版十多套純藝術、攝影或兒童相關的精裝書,以饗讀者。劉先生坦言這類書藉若果能夠做到收支平衡,已很幸運。宏亞這家全港最活躍於文化藝術的印刷集團,對推動藝術工作不遺餘力,因此今年十一月獲邀以參展商身份代表香港到福建集美參加了「2016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這是中國和法國合辦的國際重量級攝影展,劉先生趁機推出《Hong Kong Photographers》第九冊,同時為此套書所介紹的九位攝影師舉行聯展,讓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更深入認識本地的攝影師,把香港的文化帶進世界。

劉先生一直深信「印刷、書店、藝廊」為推廣藝術的鐵三角這概念,宏亞本身早已提供優質印刷服務,書店及藝廊方面,劉先生亦坐言起行,逐步實踐。二零零九年他在宏亞大廈開設書店,搜羅世界各地攝影與藝術文化的書籍,成立亞洲最大型的攝影概念店。此外,劉先生一直希望擁有自家的展覽場地,但香港寸金尺土,土地難求,苦惱一番後,他突然靈機一觸,「香港的精神就是地盡其用,向上直立式發展」,猛然想起大廈內還有一處地方可以好好善用,就是把大廈內共十四層的梯間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全港首創的垂直型藝術空間。配合劉先生數年前已開始支持的「柴灣尾」藝術及設計節活動,這個嶄新的藝術空間,令該區凝聚了一批藝術工作者,呈現柴灣獨特具活力創意的藝術氣息。

隨著科技進步,市民大眾的閱讀習慣逐漸改變,以往大家拿著書刊和雜誌,現在那些文字都跳進了手機或平版電腦的顯示屏中。劉先生坦言,印刷品的印量一直減少,例如招股書,以往印量達兩萬本,現在可能只得二、三千本。面對這些挑戰,宏亞數年前已陸續增加數碼印刷方面的設備,與時並進。二零一七年宏亞將踏入二十周年,劉先生把集團口號改為「The Power of One」,除了跟集團英文名稱Asia One呼應、意指行內第一外,亦寄意「一位客戶,無論要做一本書以至數十萬本書,宏亞亦能提供服務。」另外,為了更加配合客戶的需要,提供更佳的服務,劉先生未來將與多家具實力的伙伴公司建立策略性聯盟伙伴關係,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一站式服務。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劉先生的座右銘,他揚言成功之道在於凡事要勇於實行,他說:「想做就要有策略地做,不能只得空談。」這份信念跟隨了劉先生十多年,早在集團出版的第一份通訊中,他已經強調「行動」之重要性:「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20 years ago. 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歷年來宏亞出色的表現為它帶來不少獎項,當中包括美國印刷工業協會頒發的印製大獎組別冠軍及優異獎、「香港數碼印刷大獎」以及「香港印製大獎-優秀出版大獎(最佳出版意念)」等。二零一五年,宏亞更獲香港工業總會頒發了「2015香港工商業獎:升級轉型獎」,足證其轉型之成功深得業界肯定。

在事業上得到成功,劉先生也不忘回饋社會,他特別重視對教育與藝術的承擔。除了贊助本港藝術發展、創辦攝影集比賽等,宏亞亦一直支持本地多家高等院校設立獎學金。自二零一零年起,劉先生開始襄助香港浸會大學,不但支持傳理學院設立宏亞獎學金,資助成績優異、主修數碼圖像傳播、組織傳播、公關及廣告的學生,近年亦贊助視覺藝術院的學生畢業展,又設立了宏亞中國藝術獎,造福藝術教育界,對年青一代給予最實在的支持和鼓勵。談到與浸大結緣,劉先生笑言與父親劉華森博士是前浸大董事會主席不無關係,他欣賞浸大學生有全面的全人發展。對於年青一輩,劉先生很希望他們可以投身現時人才缺乏的印刷業,他指印刷是一份極具創意的工作,每天都有新的挑戰,不但要處理各式各樣的危機,也會接觸到不同背景的客戶。最大的滿足感,莫過於是製作一件實實在在的印刷品,那份喜悅,他形容猶如自己誕下孩子一樣。

從外地大學畢業後回港工作,繼而自立門戶,努力打拚,最後做出驕人成績,這就是劉先生口中親身經歷的典型「香港仔的故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劉先生帶領宏亞一步一步地走了接近二十個年頭,刻苦耐勞、勤奮拚搏、積極進取、靈活應變,這些正正是他的成功要訣,您邁出了您的第一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