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及影星薛家燕女士(左二)
吳朱蓮芬女士,BBS,JP
- 香港浸會大學捐款人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 香港工商專業協進會主席
- 香港文化教育交流協進會創會會長
- 香港特區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 東匯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
- 東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 美國樂居城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 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
- 香港作家協會會長
- 香港商報顧問
- 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副會長
- 何文田街坊會理事長
- 九龍婦女聯會榮譽贊助人
- 華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
-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功勛理事
- 宋慶齡基金會理事
- 廣州市榮譽市民
- 廣州粵劇基金會理事
- 廣州市科技基金會理事
2017年12月一個風和日麗的冬日,是慶祝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建立二十周年的大日子,當日慶典邀得吳多泰博士夫人吳朱蓮芬女士蒞臨主禮,令典禮洋溢着溫馨而隆重的氣氛。人稱「芬姐」的吳夫人不但在致辭時向在場嘉賓分享了她心中的喜悅,典禮過後還欣然接受了訪問,在短短二十多分鐘的訪談裏妙語如珠,充分展露其幽默風趣的一面。
「芬姐」吳夫人說她懷着感恩和思念的心情來到浸大,回憶起吳多泰國際會議中心在二十年前成立,與香港回歸祖國同歲,她誠言實在是緣份。她與丈夫吳多泰博士皆是全國政協委員,兩位都是愛國愛港之人,在吳多泰國際會議中心成立典禮上,更榮幸邀請到當時的特首董建華先生主禮。董先生致辭時引用了一句深入民心的名言:「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好。」
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落成後,着實對浸大帶來不少裨益。這幢樓高十一層的建築物,是浸大首幢用以接待訪問學人的住宿設施,及後更為研究生提供住宿服務。二十年來,中心成為浸大走向國際化的重要配套,接待了大批前來浸大作交流活動的學者和學生,促進學術和文化交流。吳夫人憶述當年時任浸大校長的謝志偉博士在一次聚會中向她和吳多泰博士介紹了興建一個國際中心的構思,吳博士聽罷非常興奮,因為大家都期盼回歸後的香港可以進一步與內地及國際接軌,「與世界各地有更親密的溝通和交流」。加上浸大是一所基督教大學,吳家上下絕大部分是虔誠的基督徒,一聽到捐款有助推動基督教教育,都義不容辭地舉手贊成。吳太說他們的捐款微不足道,是「取諸社會,用諸社會」,能為香港的教育界出力他們感到十分光榮。
在慶祝中心建立二十周年的盛會上,現任浸大校長錢大康教授盛讚吳多泰博士的高瞻遠矚,看到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慷慨捐出港幣一千五百萬元資助興建此國際中心,比香港政府推動國際化的步伐還要早。慶典上不同國籍的宿生一起獻唱致賀,還有不少宿生留言視中心為『家』,足見中心推動校園國際化不遺餘力。二十年後舊地重臨,吳夫人說國際中心的周圍環境有不少變遷,附近又增添了多座大學設施,讓她讚嘆「連入口也幾乎美得認不出來」。她感恩中心二十年來獲浸大各部門的協助和支持,再者中心各同事齊心協力,因而得以順利發展和大學共同成長。此外,中心的職員對住客的關心、愛心和耐心,令所有入住的學者和同學都感到既開心又窩心。「最令人感動的是走進國際中心,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學生都有回家的感覺,能解鄉愁。」吳太感恩當年的捐款牽起帶頭作用,加上浸大和各界的支持,中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吳多泰博士與夫人吳朱蓮芬女士兩人服務社會,為國家、香港貢獻數十載。吳多泰博士為本港資深的地產商,房地產以分層方式發售就是由吳博士倡導。吳博士歷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董事、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理事長、九龍東區扶輪社創社社長等不少組織,早於港英時代已獲榮譽勳章作表揚,回歸後夫婦二人更先後獲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吳夫人出任全國政協委員多年,創辦香港工商專業協進會等,文化及教育活動均見其蹤影。吳夫人與吳博士的邂逅,也是因觀塘木屋區發生山泥傾瀉一次救災活動而起。
「芬姐」這個親切的稱呼,原來至今已沿用超過半個世紀,前任特首董建華先生及梁振英先生,又或者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女士同樣尊稱吳朱蓮芬女士為「芬姐」。吳夫人解釋原來她十多歲時已經開始服務社會,組織文化藝術活動,立志幫助下一代。她是當年觀塘體育會的創辦人之一,儘管籌辦舞蹈訓練班時年紀尚輕,但由於是活動搞手,結果學員不論年長或年幼都稱她為「芬姐」。「芬姐」服務金融界及教育界五十多年,無疑是一位出色的實業家,但原來她也是位出色的作家,以筆名「思旋」筆耕數十年,至今仍於報章上定期撰寫專欄。問其成功之道,她自謙地説沒有,想了一會才說:「其實我是以心做人。」舉凡每件事情、活動或者對人,也是用心待人待事,例如收到新相識的名片時,風趣幽默的「芬姐」笑說她會將那人的外貌特徵「打印」到腦中,回家後馬上把那個人的特質寫下來,目的是加深自己對那人的印象,將來再遇之時也能夠記得,可見其待人處事之認真和用心。
多才多藝的「芬姐」相識滿天下,適逢去年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她聯同二十多個協辦單位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了「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經典文藝大匯演」,演出有合唱、舞蹈等文藝節目,觀眾踴躍參與,活動非常成功。 「芬姐」認為香港人回歸祖國是民族文化的回歸,強調要有「文化的回歸」和「民心的回歸」,而香港人最重要是提升文化自信,感受到自己是中華文化的一分子。「芬姐」亦身兼香港各界慶祝國慶籌備會的宣傳部主任,亦是九龍城各界國慶籌備會主席。在眾多慶回歸活動中,她對《戰狼II》電影欣賞會最感難忘,因為電影情節中,中國同胞互相幫助解困,有助提升觀眾對身為中國人的認同感。
從事教育工作超過五十年,特別在幼兒教育貢獻良多,「芬姐」認為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因為每一個時代教育的目標和方向也不同,最基本的就是為社會服務,為各行各業培育人才。「芬姐」的魄力和成就有目共睹,最重要的是她一直毋忘服務社會的心志。「社會一直教育我,給予機會我去服務,這些機會難能可貴,因此我會專心努力去做好服務的工作,不忘初心!」她認為人不應忘本,要常懷感恩的心。她指自己雖然只是一介女子,但受到丈夫吳博士的感染,又獲國家的眷顧,委任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國家大事,「凡此種種,思前想後,感恩有機會服務,所以我一直全心全意,服務社會、服務國家。」
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曾撰文這樣形容吳博士和吳朱蓮芬女士:「吳朱兩位都是香港的知名人士,他們的知名度不是靠報刊雜誌催谷,而是靠他們長期從事的事業的成功。」 事實上吳多泰博士和「芬姐」一向對自己極為節儉,對朋友、社會及公益事業卻毫不吝嗇。如「芬姐」最近便捐資港幣三十萬元予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作發展用途。「芬姐」這善舉也起了牽頭作用,她的契女詹美清女士以她為榜樣,說要向契媽學習,因而捐款港幣三百萬元作創新基金。
既成功又擁有幸福家庭的「芬姐」覺得做人以「誠」和「互信」最重要,誠意可以感動人。她寄語青年人應該學習包容,多欣賞別人的優點,別人的缺點則不要放在心上;不應因持不同意見而對別人加以挑剔和批評,因為每個人的信念未必一樣,對事情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如果缺乏包容,人人只執意自己對而別人錯,爭執只會有增無減,歷史上不少戰爭也是由此挑起。要像「芬姐」如此開朗相交滿天下,秘訣就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常懷感恩心,就是一個幸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