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士出席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晚宴
陳浩華博士
- 浩華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 滬港地產資本總裁
-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成員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資深會員
- 香港大學房地產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 香港恒生大學畢業生就業諮詢委員會成員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轄下工商管理
課程諮詢委員會成員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轄下跨學科
課程諮詢委員會成員 -
香港證監會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委員會
委員 - 香港保安局保安及護衛業管理委員會委員
- 香港青年專業聯盟發起人兼召集人
- 香港獨立非執行董事協會創會副會長
-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內地事務及專業培訓委員會主任
- 香港教育局卓越獎學金計劃導師
- 大嶼山少年警訊名譽會長會常務副主席
- 離島社區基金會名譽會長
- 香港厦門大學旅港校友會名譽會長
- 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副會長
- 滬港專業人士聯會副會長
- 上海香港聯會首席副會長
- 香港上海浦東聯會副會長兼司庫
「三十歲時,我還沒有想過要創業;數年之後,我驚覺若果只是打工,步伐容易停下來,只有做生意時我才會一直迫着自己進步,帶領整個團隊前行。」浩華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浩華博士笑談其創業的契機。除了浩華資本,陳博士又於2014年創辦了滬港地產資本,後者在短短四年間已令其規模超越六億美元。陳博士不但要管理這兩間業績亮麗的資產管理集團,同時更身兼十多項中港兩地的公職,切實踐行其永不停步的信念。
陳浩華博士在香港土生土長,基層出身,畢業於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那時正是九十年代,同學一般都是投身中電、港燈這類大企業,但陳博士早已決心走一條不一樣的事業路,在一家地產代理公司工作。陳博士在工作方面的心態亦與旁人不同:「當時公司計劃派員進駐廣州,沒有同事願意,但我心想若能到內地工作,不單可獲公司發放北上工作的額外津貼,每月人工會多出一半,而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機會親身接觸大老闆。」因此,陳博士在廿五歲時已在廣州工作,周末假期才回港。之後,他更有機會加入麗新集團,協助管理林百欣先生私人公司轄下的投資項目,管理逾十個遍佈上海、廈門、廣州的地產發展項目,涉獵的範疇由物業管理轉至工程及項目管理。其後,他加入了一間國企公司——天津發展,負責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風險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項目。「我一直相信如果要成功,做的事情和想法要跟身邊的人不同。」積極上進的陳博士抱着與別不同的思維,在職期間不斷進修,取得多項專業資格,包括皇家特許產業測量師、特許金融分析師、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更是一位經濟學博士。
事業看似一帆風順,但陳浩華博士直言人生總有高低起跌:「我在國營企業任職的11年間,先後經歷兩至三次高層人事變動,每一次人事變動,我都要有心理準備未必一定獲新的領導器重。」不過,樂觀開朗的陳博士相信「問題總有辦法解決」,而他經常「換位置思考」,也令他持續為集團帶來效益,獲不同的領導信任。陳博士取得不少專業資格,工作上亦接觸過不少專業人士,他認為現時管理企業講求協同效應(Synergy)和多緯度思維,專業人士只從單一專業角度分析事情並不足夠:「有專業人士在分析問題時往往提出很多的質疑,但又沒有提出解決方案,未有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協助解決問題。」因此,他認為某界別的專業人士應該多了解其他專業界別,從而提出更加全面及接地的意見。
陳博士任職國有企業期間,因要處理各項投資及收購項目,因而能扎實地了解內地籌建、投資、收購及監管等各個範疇。陳博士是鮮有長期任職國企的香港專業人士,因此每當他有意轉工,總是有多家公司向他招手。離開國企,陳博士選擇到擁有350年歷史的英國高富諾集團上任,協助該集團在內地投資房地產項目。英國高富諾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基金管理集團,陳博士的履歷因而再添一項國際化房地產融資經驗。在該集團任職六年後,陳博士在因緣際會下找到股東合作自行創業,先後於2013及2014年分別成立浩華資本和滬港地產資本,據報滬港地產資本自成立起四年間,進行的收購交易超過60億元人民幣,對上海市貢獻接近8億元的稅收。
甚麼原因可創造出如此佳績?陳博士笑言運氣固然少不免,但亦可歸功於自己豐富的經驗,熟悉內地房地產投資的情況,而且不少境外資本看好內地的房地產業務:「不論歐洲或美國公司,很多客戶聽取分析之後,都十分樂意投資。」談起投資前景,陳博士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特別是澳門及珠海,他認為澳門推動高端旅遊業及金融業,將有具大的發展潛力,加上不少地方資源都集中投放於此,有助加快其發展的步伐。
陳博士是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成員,他特別提到浸大在珠海的分校——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短短十五年間發展迅速,學生均要具備高考一本線即最優秀的成績才獲得取錄。陳博士早前更與校董會成員參觀UIC,他認為UIC是廣東省地區唯一一家師資及研究團隊具備國際水平的全英語授課大學,而校方亦積極推動前沿科技的發展,相信大學未來的發展前景會更好。另一方面,陳博士亦指浸大中醫藥學院不單在內地聞名,更是亞洲首屈一指,而傳理學院及電影學院均具國際地位,對此他亦感到自豪。
日理萬機的陳博士十多年前已開始參與公職,現時擔任公職佔了一半時間。他指當年在廣州工作,人生路不熟,有賴資深同事樂意分享經驗,因此他亦希望回饋,盡一分力扶掖後進,所以他出任的公職主要跟教育及金融地產有關。陳博士在2012年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香港青年專業聯盟」,以「跨界別、跨地區、跨年齡」為宗旨,舉辦培訓活動、協助香港學生到上海/廣州等地實習。陳博士更在香港大學兼任副教授及參與各類的師友計劃,經常接觸年輕人。他認為香港的青年中最優秀的5%(Top-tier)沒變,質素非凡,不單學術上的成績優秀,亦有心服務社會,更關心自己行業的發展;他認為相較內地的年輕人,香港的青年最需要的是提升EQ:「內地的競爭較香港大,內地青年不會因為一兩句負面的說話而洩氣,香港的年輕人要學會臉皮厚一點及胸懷寬一點!」
此外,陳博士認為年輕人若有心創業,先要思考想創業的原因;若果對現存的工種不感興趣,年輕人可考慮先加入一些新型的行業。陳博士認為青年未有社會經驗,亦未必有人脈,貿貿然創業容易失敗,他笑言「自己不是有甚麼過人之處,只是闖禍、失敗的經歷較多,下決定會較全面」。
陳博士認為未來不論哪一行業或產業,都講求創新,因此企業與大學多接觸,加強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正全面發展,年輕人不一定要北上工作,但至少要對大趨勢、大環境有認識:「即使一直留在香港的公司工作,大灣區的企業也可能是公司未來的客戶。」陳博士就是如此貫徹實行「逆向思考」,令他做人做事都更全面,眼界更廣、更前瞻,成就了一個北上創業成功的香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