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周博士致力推動在浸大設立第一代大學生基金,讓同學不會因財政困難而失去體驗課堂以外學習的機會

今年四月,周博士與同學組隊參加首屆浸大足球電競比賽

周博士與同學一同主持SEED Talk,與不同行業的嘉賓分享人生旅程

周博士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以外活動,也會親身到場支持。圖為周博士為浸大划艇隊打氣
周博士為冠名教授就職講座擔任主持
2018年,周博士與浸大師生組隊出戰單車節

 
周偉立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教與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會董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青年企業家委員會
    當然委員
  • 曾任考試及評核局委員會委員
  • 曾任環境局戶外燈光專責小組主席
  • 曾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
  • 曾任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通識教育科評審團委員
  • 曾任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2000-2002)
  • 曾任香港大學通識教育總監(2002-2015)
  • 曾任香港大學學生事務長(2005-2015)
  • 香港心理學會院士

「今年應屆畢業生面對的挑戰着實很大,幸好同學都很積極,樂於嘗試,又積極裝備自己。我相信,只要讓學生自由發揮,便會帶來許多驚喜。」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博士與我們暢談大學在疫情下如何協助學生。根據一個人力招募網站的統計,今年首四個月提供給畢業生的職位空缺較去年同期下跌55%,而該數據仍未反映本地爆發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應屆畢業生面對的現況確實嚴竣。然而,大學早前推出SEED計劃,旨在集結浸大社群的力量,幫助應屆畢業生克服逆境,計劃推出後,社會各界迅速伸出援手,帶來不少好消息。

SEED計劃涉及多個範疇,包括SEED師友:由校友指導與輔助學生個人成長及職業發展;SEED就業:為畢業生物色就業機會,並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以及為學生轉介和推薦工作;SEED實習:為畢業生和學生提供兼職、實習和見習機會;SEED培育:舉辦培訓工作坊和經驗分享講座,以及支援學生創業。SEED計劃下更設有學生種子基金(HKBU SEED Fund),基金將資助受疫情影響而面對財政困難的學生,以及支持大學推出其他有意義的項目。周博士表示SEED計劃自四月推出以來,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成員、大學友好、校友及教職員等紛紛主動響應,出錢又出力,截至十月初,已錄得近一千萬元捐款,更有不少校友及支持者以其人脈,提出不同的可行方案或機會,因此周博士「很感激大學的支持者、校友、各界的熱心」!

這些難得的資金將切實地協助學生增值,例如有捐款指明資助學生報考金融分析師專業資格試,或報讀資訊科技相關的證書課程;也可幫助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的學生考取相關專業教練資格;而傳理學院就特別容許應屆或去年畢業的校友以較低的學費修讀碩士課程中個別科目,而「這些措施都是希望學生能善用時間,持續進修,提升技能」。此外,學生種子基金亦資助學生事務處轄下的領袖素質中心舉辦一系列初創網上講座,為有意創業的同學提供支援。

在協助學生就業方面亦有不少好消息。SEED計劃推出之後,大學陸續收到不少校友及僱主提供就業機會,截至九月底,一共收到約2500個全職及兼職職位空缺,部分工作或實習機會更特別為浸大畢業生而設。此外,周博士透露有熱心的教職員正與校內各學系及部門聯繫,讓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以自由職業者的方式承接校內的外判工作,現階段主要提供翻譯、網上營銷、攝影、設計等服務。周博士指一直以來不少傳理學院及視覺藝術院的學生畢業後會自組公司,大學可向各部門提供這些畢業生或應屆畢業生的資料,從而為學生製造工作機會,同時也為調整他們的心態:「同學要明白這不單是交功課,而是切切實實地滿足「客戶」的要求,要進入『搵食』的狀態。」周博士認為面對經濟前景暗淡,「不應期望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才開始就業,而是要先進入工作的狀態,熟習工作時所需的思維模式。」

每年,浸大學生事務處的事業策劃中心都會透過不同的輔導服務協助同學擇業求職,例如CV Clinic及Interview Clinic會為同學審閱履歷書及預備面試。周偉立博士表示鑑於本年度同學對就業諮詢的需求甚殷,大學已聯繫校友及一些友好幫忙;同時亦計劃利用學生種子基金的資金,增聘人力資源的專家,為更多應屆畢業生提供職前的輔導服務。周博士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更為畢業生提供求職錦囊,他認為求職要善用三種力:想像力、說故事能力及創造力。想像力是指希望同學不要為自己定下太多框框,要把自己的長處聯繫到工作上。他指曾有一位參與浸大服務學習項目的教育學系同學,其工作是協助一家非牟利組織推廣宣傳,吸引基層兒童參與由該組織舉辦的獲資助泰拳課程。同學不單協助整理課程資料,更親自設計宣傳單張,該組織負責人對同學的「多功能」大為讚賞。周博士由衷地說:「學生的創意永遠都很神奇,時常給我很多nice surprise!」

今年四月本地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之時,18名浸大學生自發組織,並與浸大學生事務處的事業策劃中心合作,舉辦了首屆浸大FIFA20足球電競比賽,吸引逾120人參加。無論是賽制安排、市場推廣還是賽事評述,通通由同學包辦,周博士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鍾伯光教授更獲邀與同學組隊參賽,而協理副校長(學生體驗)麥福達教授就擔任評述。周博士直言這正是同學自發組織活動的成功例子:「比賽期間社區仍受疫情威脅,活動要改為線上進行,遇上不少限制,但同學都能一一突破障礙,又成功找到贊助商。我很感激同學舉辦今次活動,我也因而認識到ER Esports學院,讓大學日後可與學院再磋商更多的合作。」周博士指出同學的好表現令該學院也樂意提供實習機會。他認為電競行業極具發展潛力,更可應用於長者服務:「電競可結合科技和趣味,協助長者改善手眼協調及活動能力。只要大家想多一點、想闊一點,將可創造無限可能。」

另一方面,浸大在四月亦舉辦了「國際防疫設計黑客松」比賽,在網上匯聚了超過110名來自16個國家及地區的參賽者,於48小時內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設計創新的應對方案。這項國際性比賽由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傳理學院與創新服務學習中心主辦,合作夥伴還有意大利的佩魯賈大學及台灣的國立成功大學。周博士認為新冠肺炎疫症帶來危機的同時亦帶來機會:「以往,舉辦一個跨地域比賽牽涉很多範疇,但隨着各地都已推行網上教學,學生對虛擬交流、網上協作的接受程度高了,令到這類活動更容易舉行,這也是未來國際交流可參考的模式。」

事實上,在新冠肺炎疫症影響下,世界各地的出入境受限制,大學生到外地交流大減,大學因而積極開拓國際交流新模式。周博士認為大學推行國際化,未來可以考慮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即線上線下互相結合:「我們目前仍處於探索的階段,會先讓學生參與線上交流活動,然後再在合適時間安排海外行程;線上線下相輔相承,可令交流的體驗更加圓滿。與以往短期的實體海外交流相比,這樣的設計或更能豐富學生的體驗。」浸大目前已與海外夥伴大學推出30個課程,供浸大學生以網上方式修讀。去年,視覺藝術院更曾與六間夥伴大學合作舉辦暑期課程,奉行Shared Campus概念,共同設計活動供聯盟內的學生參加。周博士認為類似的活動可以多加舉行,並以學科或主題來連繫,大學正與夥伴大學商討安排,希望推行虛擬交流,互助互補。

疫情下全球各地都出現急速的變化,經濟受到重挫,各行各業甚至出現大洗牌,但周博士認為有危便有機,疫情其實也是一個磨鍊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同學的心態:「要抱持開放的態度,虛心學習,願意不斷嘗試;新意念不是靠閉關苦思,創意也需要廣闊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構思出可行的方案。」相信年輕人一定能克服現時的困境,別忘記他們的優勝之處就是轉數快,適應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