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發展事務處總監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秘書長陳鄭惠蘭女士(左) 致送紀念品予陳振彬博士
在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全港社區抗疫連線在各區捐贈防疫物資
2022年3月,全港社區抗疫連線派發防疫用品予各區的士司機
去年三月,全港社區抗疫連線捐贈近十萬份抗疫愛心包予醫管局,感激各員工奮力抗疫
陳博士服務觀塘區多年,有份參與觀塘海濱長廊建設,2010年項目啟用,他與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女士參觀長廊設施
陳振彬博士,GBM,GBS,JP
- 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總召集人(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為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永遠榮譽主席)
- 全港抗疫義工同盟總召集人
- 寶的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主席
- 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創會會長
-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
- 香港潮州商會榮譽顧問
- 健康快車名譽主席
- 九龍社團聯會永遠會長
- 觀塘區議會前主席
病毒無情,人間有情。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地爆發,香港也難獨善其身,在病毒肆虐期間,社會各界人士團結抗疫,其中一位推手是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總召集人陳振彬博士,GBM,GBS,JP。他說:「過去三年,面對嚴竣的疫情,有賴社會各界的團結,同心協力,抗疫工作才有顯著的成效,克服許多困難。」
在2020年初,巿民連日排隊搶購口罩,當時身在海外度歲的陳振彬博士被好友急召回港,期望他能夠憑着豐富的社區經驗及動員能力,牽頭與社會各界策劃抗疫行動,助巿民度過難關。於是,他迅速從海外回港,並在2020年2月6日火速成立全港社區抗疫連線(連線),致力凝聚各界人士齊心抗疫,發揚「社區抗疫,你我出力」的精神。「我一向為人處事公道,獲得不少企業家信任,香港賽馬會又率先捐款支持,隨後亦有很多商界朋友和機構都樂意慷慨解囊。」陳博士說。
一呼百應 齊心抗疫
在防疫物資短缺的艱難時期,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為巿民募集大量的口罩、搓手液、探熱槍、護目鏡、防護衣等抗疫物資,並廣泛派發予前線工作人員包括清潔工人、大廈保安、的士司機、醫護人員、警務人員、教職員、商販、安老院舍長者等,服務人數超過320萬。陳博士說:「當時物資短缺,但我們堅持要以合理的價格購買物資,並贈予有需要的市民,希望可以減少市面上炒賣的風氣,發揮平衡市場價格的作用。」
在疫情最嚴竣的時候,速遞公司暫停上門派送服務,不少服務社區的幹事又相繼確診及需要居家隔離,義工人手一度緊拙,「當時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如何物色義工樂意上門派送物資,實是一項挑戰。」全港社區抗疫連線隨即加強18區愛心義工隊的社區支援服務,由熟悉當區情況的義工協助處理當區的支援,避免跨區配送。另一方面,連線首次在網上招募義工,陳博士指反應不俗,短時間內已召集了7,000多人,亦有幸獲一家保險公司捐出義工保險的賠償額作保障。各界的商業機構除了一呼百應慷慨捐款支持連線外,亦動員機構的義工隊協助,除此之外,不少熱心市民亦自發參與。陳博士說:「有一些名人,是我的朋友,事先沒有告訴我,自己靜悄悄地在網上報名登記做義工,他們默默運送抗疫物資。而且不限於車,更有人自薦開遊艇給離島居民送物資。」
抗疫三年 成果豐碩
全港社區抗疫連線成立至今三年,陳博士欣喜抗疫工作有顯著成果。過程中,連線總動員義工總數超過2萬人,出動義工超過25萬人次,支援市民總人次逾400萬,派發物資總數逾6000萬件,總值達5億至6億元。如今疫情轉趨穩定,連線已積極部署後疫症時代的工作,如何協助市民,當中包括考慮支援一些「長新冠」的患者。
關愛長新冠患者 免費中醫診症
全港社區抗疫連線與香港浸會大學的合作,亦跟長新冠有關。連線去年9月透過光大集團駐港機構的捐款,襄助浸大中醫藥學院推出「光大關愛・長新冠中醫康復計劃」,為病癒後的長者及曾因感染新冠而入院的人士,提供免費的長新冠診症服務和中藥。「浸大在中醫藥方面,服務可謂首屈一指,我們希望能夠切實地幫助巿民,所以選擇了跟浸大合作。」陳博士亦指中醫藥歷史悠久,在調理身體方面成效顯著,相信此計劃可更好發揮中醫藥在抗疫上的正面作用。
熱心服務 貢獻良多
陳振彬博士在疫症期間肩負團結民間力量的重任,但其實陳博士服務社會的經驗豐富,貢獻良多。陳博士從90年代開始參與社區服務,首項公職出任分區委員會成員,協助觀塘工業中心四期單位的大維修。2000年亦獲委任為觀塘區議員,2004年起出任觀塘區議會主席,直至2019年離開觀塘區議會,服務觀塘區議會達20年之久。在任期間,其中成功爭取興建九龍文化中心、全新的觀塘游泳池及保留足球場,這一役最為人津津樂道。「在服務區議會期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搬遷觀塘游泳池一事,我趁當局部署清拆牛頭角下邨的時候,提出把原定擬於翠屏道興建的文娛中心遷往牛頭角下邨,然後在預留興建文娛中心的土地重置觀塘泳池。這些工作需要協調不同的政府部門,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樂觀面對困難 視困難為挑戰
另外,重組觀塘巴士站位置以改善區內交通擠塞問題,以及把觀塘公眾貨物裝卸區改建為觀塘海濱花園,這兩件事情也令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單是搬遷巴士站的位置,已牽涉36條巴士線的重組,當中花了不少唇舌,游說工作歷時以年計算,亦要與多個政府部門協調。」被問及處理這些棘手項目有甚麼秘訣?陳博士直言:「就是講道理!」他指在做公職上遇上不少困難,但他表示:「悲觀的人士視挑戰是一種困難,而樂觀的人士則視困難是一種挑戰,我做生意經常面對不同的挑戰,如果能夠克服困難,便可把業務晉升至另一台階。」
陳振彬博士除了長袖善舞,積極參與社會發展及公益事務外,也是一名殷實的實業家,早於1979年他以二千元開設製衣廠,其後穩步擴充,「我認為誠信是從商的最大資產,客人對你有信心,才會落單。當年我剛剛起步,曾連續五晚通宵加班,務必如期交貨,客戶才會有信任。」公司漸上軌道,他便抽時間投入公職,「公司成立不久,每年我便撥出部分盈利用於慈善,履行社會責任,把資源分配到有需要的人。我們捐錢的目的希望能夠雪中送炭,所以都會監察捐款能否用得其所,用於有需要的人身上。」他更透露養馬若有收益,也是全數捐出。
隨着製造業北移,陳振彬博士調整在香港的生產線,現只保留泰國的廠房,「我很幸運,身邊有不少好同事,個別同事在公司工作長達四十年之久。現時泰國廠房雖然並不是主要盈利來源,但我仍然經營下去,因為那兒有一批老伙記。」
汕港鄉親 愛國愛鄉
身為潮州人的陳振彬博士也致力為鄉里服務,「我是潮陽人,在一個傳統潮州家庭長大,經常以潮州粥做早餐。潮州人有一個宗旨,就是愛國愛港愛鄉。我的父母經常教導我,落葉須歸根,所以我的中國人傳統觀念很濃厚。」受到長輩的邀請,他曾出任香港潮陽同鄉會會長,現任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全心全力服務鄉親。多年來,陳博士獲得不少榮譽,包括獲特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亦獲高等院校頒授榮譽博士及院士等,他笑言不知道誰人推薦而獲獎,「我一直待人以誠,受人所託,盡己所能。在每一個崗位上,都悉力以赴。」
陳博士看待每件事也是認真用心,不畏困難的態度亦見於其嗜好。不論嚴寒、風雨不改,他每天清晨也會到海灘暢泳,「藉着游泳,我可鍛鍊意志力,剛開始的時候,較為辛苦,現在已經成為習慣。」他亦寄語香港的年青人要勇於挑戰,「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困難,希望年青人能夠把困難轉為挑戰,迎難而上。」他認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年青人享有獨特優勢,實屬世界罕有,鼓勵年青人好好珍惜,背靠祖國,放眼世界。他也寄望香港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後,能夠重新上路,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致力為國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