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1日
浸大於2021年9月舉行方潤華基金鳴謝儀式,由方文雄先生(左三)及熊方兆怡女士(左五)代表出席

校長衞炳江教授(中)在2021年8月設宴款待方文雄先生(右二),及其長子協成行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添輝先生(左二),以答謝該基金多年來對大學的鼎力支持

2018年8月「協成行70周年慶典」上,家族慈善基金資助多年的河南五胞胎以繪畫表謝意,方文雄先生(右三)代表接受

2011年1月方先生出任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帶領訪京團,獲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接見

2003年11月方文雄先生及父親方潤華博士與凱旋歸來的「神舟五號」兼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先生(中)合照
2004年9月方文雄先生(左一)與父親一同出席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特困大學生關愛行動香港啟動禮

2017年方樹福堂基金及方潤華基金捐助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興建「樹華臨床腫瘤放療中心」


方文雄先生,BBS,JP

  • 協成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方樹福堂基金主席
  • 方潤華基金主席
  • 方樹福堂基金及方潤華基金為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永遠榮譽董事
  • 香港浸會大學諮議會榮譽委員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14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董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董事委員會成員及理事
  •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榮譽委員
  • 北京大學名譽校董
  • 暨南大學校董
  • 香港大學基金董事局成員
  •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
  • 香港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院監會成員
  • 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
  • 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常務委員
  • 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2013)
  •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院士(2022)

遇上一位獨居劏房、患有嚴重眼疾的婦人,您會如何施以援手?捐款?探訪?聯絡社區人士協助?還是會像協成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方文雄先生,BBS,JP一樣,親力親為以專業知識及人脈協助病患?方文雄先生除了是扎根香港75年的地產發展商——協成行的掌舵人,同時亦兼任兩個家族慈善基金——方樹福堂基金及方潤華基金主席一職,貫徹家族及集團「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核心信念。他認為不論打理企業,抑或慈善事業也要「貼地」,正如製作產品要了解市場所需,推動公益也要了解受助群眾,務求以更有效、更具針對性的舉措,將捐款成效發揮至最大。

方氏家族三代人均與浸大有深厚的淵源,自上世紀80年代起便鼎力襄助浸大各領域的發展。父親、已故知名愛國實業家及慈善家方潤華博士是浸大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多年來透過方樹福堂基金及方潤華基金向浸大捐建方樹泉圖書館、思齊樓及大學基金等,還有支持浸大中醫藥學院的項目包括「針灸治療兒童自閉症的臨床研究及應用」、「中藥材圖像數據庫」、「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方譚遠良香港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指南」,以及資助浸大向長者免費送贈中藥「防感方」等,惠澤社會,貢獻良多。方文雄先生現時亦擔任浸大諮議會榮譽委員,而其長子方添輝先生亦出任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方先生形容家族成員與浸大六任校長稔熟,視他們為老朋友,更認同他們全人教育的理念,「我與謝志偉校長、陳新滋校長及衛炳江校長都曾在政協會議或其他場合上碰面,大家就國家或大學發展交換意見,有機會也會相約出來聚舊。」

冀中醫中藥發揚光大
方氏家族對浸大營運香港首間中醫醫院更投下信心的一票,在2021年雅諾捐資支持中醫醫院的籌備工作及中醫藥學院的策略發展,方先生解釋因為父親一直希望把中醫藥帶到國際舞台,在全球的醫藥發展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中醫藥歷史悠久,把中藥數據系統化及現代化,融滙中西醫醫學的精髓,以致中醫藥能夠發揚光大,惠及普羅大眾,這是父親翹首期盼的。」方先生認為香港擁有融匯中西醫交流的獨特優勢,有條件成為研究中醫中藥的國際中心。「中醫藥是具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學問,不少經驗豐富的老醫師有獨門藥方,若透過現代的科學研究、系統化記錄及保存中藥,或可追溯各項藥方療效的成因,發展潛力龐大。」

方先生指出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亦令更多人了解中醫藥,「今次疫症期間,不但長者服用中藥,新一代也加強了對中醫藥的認識。不少人中招後服用中成藥改善症狀;尤其有很多年青人遇上『長新冠』,都會嘗試以中藥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紓緩後遺症。」因此,方先生指家族基金會繼續支持香港及國家的醫療及科技發展,「市民健康關乎大眾的福祉,例如如何減少痛症等都是基金的關注議題,我們會繼續支持醫療項目,延續家父的精神。」

方先生認為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的經歷,突顯集合跨學科不同專家共同研究的重要性,透過集各家所長,解決社會上的難題。因此,他亦贊同浸大推動跨學科發展的方向。「在科技發達的年代,針對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宜滙聚不同學系或領域的專家,大家集思廣益及互相學習,這樣才能加快研究及得出更佳成果。而大學人才濟濟,較易調撥資源,相信日後將有更多的創新和突破會在大學面世。」

關懷弱勢精準扶貧
方先生家族除了向本地及內地的高等院校長期作出捐資,支持各項科研及醫療研發,方先生本人亦擔任不少公職,熱心社會事務。方先生為人親和,往往善用其創意及領導力,惠澤社群,而其開明、關愛社群的一面,更見於他曾把家族一幢工業大廈的梯間開放給本地塗鴉藝術家使用,鼓勵青少年學會分辨甚麼是破壞公物,甚麼是藝術創作。

有次他落區探訪劏房家庭,住戶向他反映房間焗熱,又有蝨患,令他們難以入睡。「於是我聯絡公司維修部的同事,與他們一起研究一個成本較低,又可重複使用的方法。因為劏房戶不能裝冷氣,電費會超出住戶的負擔能力。」經反覆研究,他們提出在風扇加裝「冰格」,化身廉價版的冷氣,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此外,協成行亦幫助住戶滅蝨,又派發滅蝨粉及送贈防蝨被鋪,不少受助的劏房戶回饋效果不錯,睡眠質素及胃口也得到改善。有見及此,協成行將此善舉擴展到其他地區的劏房戶,為他們添置「滅蝨套裝」,更把他們落區探訪的實際經驗向社署反映,促使社署日後撥款資助居民添置同類設備。方先生認為民生無小事,而且問題形形色色,應該要尋找新的方法關心社區,「我們這一代人會捲起衫袖,身體力行去了解別人的困難,尋求簡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另一次方先生在探訪居民的時候,遇上一名受眼疾困擾的中年婦人,她獨自居住在一個位於四樓的細小劏房單位內,她需自行煮食,如果不幸打翻爐具,更有身陷火海之危。她雖已在公立醫院眼科排期,但排期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我於是聯絡好友林順潮醫生,資助病人儘快得到治療,不久她的視力有所改善,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方先生指這個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現時公立醫院白內障手術輪候時間仍然長;加上人口老化加劇,他呼籲各界思考如何在現有的社會資源下謀求出路。「社會有繁榮的一面,但這些百姓疾苦的真實故事亦日日上演,需要更多人參與,更多人幫忙,更多人去想辦法協助弱勢社群。不單年長的一代人可提供資源,新一代知識豐富,亦可運用其所長,協助加快解決社會問題。」

方先生用心投入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當遇見朋友或學者,他亦會趁機聽取意見,了解社會動向。數個月前,他與國家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碰面,談起貧窮問題,「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有貧窮問題,有些政府更經費短缺,這些醫療問題豈不是沒完沒了?」方先生引述林教授以中國發展的經驗借鏡,就是靠自身的優勢令社會創造財富,讓更多人富起來,從而改變人民生活,政府才有條件投入更多資源,增添各式各樣的福利建設,這個「國家共同富裕」的大方向值得大家深思。  

薪火相傳回饋社會
協成行多年來積極回饋社會,將集團的部份年度利潤用於公益,透過方樹福堂基金及方潤華基金支援各項善舉,如興建學校,支持科技發展,資助醫療服務,受惠機構遍及香港和內地,甚至海外。方先生憶述祖父方樹泉先生在戰亂期間派米派糧,捐贈寒衣,以及父親方潤華博士親力親為打理慈善工作,更出任東華三院總理及保良局主席等公職,畢生致力服務。而他本人亦致力深化各項慈善工作,投入公職,接觸不同的慈善團體。經過多年來參與公益事業,方先生很認同「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說話,「投入各項慈善工作有很多回報,能夠回饋社會確是一種福份!」方先生亦慶幸兒子同樣樂於行善,年少時曾到香港仔街坊福利會做實習、觀摩,現在長大成人,看到別人遇上困難,也會主動施以援手。方先生笑言「下一代願意參與慈善,等於多對耳,多對眼去了解社會實況」。

砥礪前行75周年
如慈善事業一樣,方氏家族企業發展亦重視傳承。協成行今年成立75周年,方先生稱集團將繼續穩健發展,並引進新元素。最重要是公司全體上下能夠同心同德,一起努力爭取在市場上保留一席位。「現時除住宅和工商廈發展外,亦有營運酒店及服務式公寓。至於下一代把焦點放在哪一個範疇,需要順應行業發展,與時並進。現時新興科技湧現,未來將作多元化發展,給予更多機會由下一代接棒。」他預期地產仍然是集團的核心,但也會發展其他業務。由於兩個兒子對創科興趣較濃,方先生笑言希望他們分享創科的心得,有助應用於集團的地產項目上。

籲青年人擴闊視野
對於未來的主人翁,方先生勉勵大學生遇上不熟悉的範疇,要抱有「不恥下問的態度」。他認為大灣區將是國家未來發展的焦點,希望青少年多主動了解大灣區的發展,多到內地走走,感受下內地的生活和文化。現在是資訊爆炸的年代,但若不抱開放的態度,不主動接觸不同範疇的事物,「看事情的觀點和角度會存在很多盲點,理解事情和看法會有所偏差,看不到更廣闊的圖像」,因此,擴闊眼界對新一代非常重要。

方先生笑言做公職其中一個好處,就是有機會接觸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我留意到同一個界別的人,可能接觸的層面相若,事情看法會較為接近。」聆聽來自不同範疇的委員的觀點,更能透徹了解大局。方先生指一盤生意能夠成功亦然,「需要與巿場緊密接觸,一旦脫離現實,感受不到市場的脈搏,便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