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0日
李愛平博士與校長錢大康教授合照
 李博士2017年帶領仁愛堂代表團參觀浸大
 李博士於2017年獲亞洲知識管理學院授予
榮譽管理學博士榮銜
李博士出任仁愛堂第38屆董事局主席,接受委任證書
李博士與仁愛大使張智霖合唱,為慈善大開金口,籌得超過150萬港元,創下歷屆單首歌曲最高籌款紀錄
李博士策劃下,邀得兩位米芝蓮三星級名廚攜手,為仁愛堂舉行慈善晚宴

 
李愛平博士,MH

  • 光大新鴻基營銷董事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
  • 仁愛堂董事局主席(第38屆)
  • 仁愛堂董事局副主席(第32屆至37屆)
  • 仁愛堂董事局總理(第28屆)
  • 仁愛堂歷屆總理聯誼會第22屆執行委員會主席
  • 伸手助人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 伸手助人協會項目發展委員會委員
  • 香港證券學會副會長
  •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總部總區聯隊副會長
  • 香港女童軍總會新界地方協會名譽會長
  • 仁愛堂蔡黃玲玲教育基金董事
  • 仁愛堂莊舜而醫療基金董事
  • 意贈慈善基金榮譽主席
  •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法團校董會校董
  • 仁愛堂田家炳小學法團校董會校董
  • 旅港番禺會所永遠名譽會董
  • 中港金融服務促進會榮譽顧問
  • 香港中國西部發展促進會永遠名譽會長
  • 亞洲知識管理學院榮譽管理學博士(2017)
  • 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名譽會長
  •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名譽顧問
  • 第二屆《帶路先鋒》榮譽主席
  • 香港升旗隊總會副會長
  • 荃灣獅子會糾察

眼前雍容華貴的校友李愛平博士,投身金融界多年,備受業界推崇,曾獲業界領袖形容為「大姐大」,現為光大新鴻基營銷董事;李博士同時亦身兼數職,是多個慈善公益團體的骨幹成員,在不同場合均看到她的蹤影。過去一年,李博士更肩負仁愛堂董事局主席的重任,帶領該堂走過40周年這個重要時刻,並在籌款及宣傳推廣等均取得佳績。

李博士畢業於浸大前身香港浸會學院,主修工商管理。李博士在畢業後曾於不同崗位工作,後來與家人移民澳洲,數年後回流香港,再次加入新鴻基金融集團直至現在。雖已事隔多年,李博士仍有與昔日的浸大同窗保持聯繫,談談「那些年」。李博士認為母校是一所充滿人情味的學府,「一班同學人數不多,但關係好密切」,當年的校園生活片段令人回味。除了學會工商管理的知識,李博士亦感激母校對她的栽培,教曉她做人的道理,亦擴闊她的社交網絡,協助她的事業發展。

李博士回流香港後便開始參與社會服務,出任社會公職至今差不多30年。她說加入仁愛堂全因好友連番邀請,之後又見證了不少前任主席全情投入服務社群,深受他們的精神所感動,於是持續服務,轉眼已十載。2017年適逢是仁愛堂成立40周年,李博士出任仁愛堂董事局主席一職,帶領該堂跨越這個重要的里程碑,更廣邀好友加入,把董事局成員由29位增至40位,可謂一呼百應。李博士坦言「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希望慈善事業可以一傳十,十傳百地廣傳開去。」李博士去年邀請了不少好友加入董事局,她形容非常感恩和好彩,「只需要簡單一句邀請,就得到朋友首肯,而新成員全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和翹楚,令慈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擔任主席期間,既要應付繁重的工作,亦要策劃各項嶄新的活動,實在挑戰良多;但透過親身參與,與有需要幫助的人士接觸交流,李博士形容「親身體驗到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喜悅!」李博士笑言,去屆參與堂務差不多佔去了她九成的時間,行程排得密密麻麻,單是籌款活動已多達17個,當中不少創新項目,例如她邀得米芝蓮三星名廚舉行慈善晚宴,又舉行名牌慈善義賣,以及募集過千位小朋友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跳芭蕾舞,成功挑戰健力士紀錄等;李博士更大開金口,與歌星合唱金曲,籌得超過150萬港元,創下歷屆單首歌曲最高籌款紀錄。

李博士坦言自己並不善於唱歌,但為慈善樂意多作新嘗試。在李博士的帶領下,去屆該堂的籌款數字高達8,000多萬港元,打破歷屆紀錄。李博士謙虛表示,這不是她個人的成就,而是有賴仁愛堂同仁齊心協力,並邀得多間大型上市公司、跨國企業及機構等給予支持。她表示自己在新鴻基金融集團多年,一直協助集團銷售嶄新的金融產品,因此她在推動慈善工作時,同樣考慮營銷策略,花心思多想想新的點子。李博士指不少人以為找別人捐款是「揼心口」,但她卻認為社會上善心的人好多,「有時游說別人捐款,可以視作為他人提供做慈善的機會,其實不少人都想做善事,只是未找到合適的渠道;而仁愛堂為香港六大慈善團體之一,確實為弱勢社羣做了很多實事,所以希望多加宣傳,好讓外界對仁愛堂有更深入的認識。」

帶領一所慈善機構邁步向前、尋求突破向來絕非易事,尤其對本身工作繁忙的人更甚艱難。擔任主席以來,最令李博士深受感動的是雖然仁愛堂董事局各成員都日理萬機,但他們都抱有一顆真摯的善心回饋社會,眾志成城為社會服務,從中更建立了千金難買的友誼,實在是難能可貴。仁愛堂的眾多活動中,李博士笑言「個個都好難忘」,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仁愛堂40周年慈善同樂日」,活動在酷熱的8月一連兩天於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及仁愛堂成立40周年。活動以嘉年華形式舉行,設有多個攤位遊戲及精彩表演,而仁愛堂23部流動中醫醫療車及1部流動牙醫醫療車隊更進駐嘉年華為市民免費提供診症及檢查,從而讓更多市民認識到仁愛堂優質及多元化的服務。

李博士去年帶領仁愛堂董事局同仁參觀浸大,重臨母校,李博士深切體會到浸大的轉變,她認為校園國際化是全球大趨勢,國際化除了加強浸大與全球大學的交流,對學生在學術、文化及人際關係等方面亦有莫大裨益;李博士也十分支持浸大推動服務學習計劃,讓學生了解社會問題,鼓勵他們多參與及策劃社區服務,培養服務他人的精神,實踐「to give is to receive」,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得着更多。最近,李博士更加入成為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協助大學拓闊社會網絡,為基金的籌款工作提供寶貴意見,回饋母校。 

去年,李博士獲亞洲知識管理學院頒授2017年度諾貝爾學人榮譽管理學博士銜,而本年又獲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以表揚其對社會的貢獻。李博士笑稱她算不上是成功典範,但作為一個管理者,她認為如何與別人溝通最為重要,因為管理者必須與人溝通以取得相關的訊息,從而作出決策;同時,在執行決策時,管理者又需與下屬保持良好的溝通,否則再好的想法、再創新的建議、再完善的計劃也無法實現。因此,李博士時刻都提醒自己必須用心聆聽,秉持開放態度,接受不同意見。

李博士認為,通過融合大灣區的發展,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更進一步提升,而大灣區建設亦為香港帶來新的機遇,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香港憑着本身在資本市場的優勢,以及具備大批專業、金融經驗豐富的人才,加上透明的法規及健全的監管,可以為大灣區的金融科技發展提供良好的合作基礎。李博士寄語有意投身金融證券業的年輕人除了要擁有基本的知識,奉公守法、待人接物亦非常重要,面對市場不斷的變化、身處瞬息萬變的社會,年輕人必須要努力裝備自己,加強自己的實力,才能尋求創新及接受挑戰。在商界工作多年及作為管理層,面對現今的大學生,李博士認為同學要多關注別人的需要,多關心社會發展,不應只偏重學業、或只着眼畢業後的工作及收入。她希望同學們在畢業後可以懷着一顆貢獻社會的心,在開拓自己的人生之餘,亦要對社會必須有承擔。

不論是工作還是參與公益活動,李博士同樣落力參與,全情投入,用心待人。從她身上看到的自信,發自內心的美麗,正是現代女性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