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6日
鄧太2019年於大學校慶酒會上接受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主席證書
 鄧太於2018年捐資浸大,成立「鄧楊詠曼中醫藥學生內地交流奬學金」
 鄧太樂善好施,圖為2014年寧波大學楊詠曼樓命名揭碑儀式
 南京大學邀請鄧太出任校董

舟山同鄉會慶祝林鄭月娥女士當選行政長官
鄧太積極推動婦女活動

鄧太2010年獲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鄧楊詠曼女士,BBS,MH,JP

  • 華孚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長
  • 合孚行有限公司董事長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主席
  • 香港舟山同鄉會會長
  • 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
  • 香港中華總商會婦女委員會榮譽主席
  • 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
  • 香港淅江省同鄉會聯合會副會長
  • 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
  •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榮譽會長
  • 世界中華寧波總商會副會長
  • 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副會長
  • 仁愛堂鄧楊詠曼幼稚園校監
  • 善心醫療基金信託委員會委員
  • 香港單親協會名譽顧問暨中心贊助人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11屆委員會委員(2008-2013年)
  • 仁愛堂主席(1999-2000年)
  • 曾任: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會長
  • 曾任: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主席
  • 曾任:社會福利署推廣義工服務督導委員會委員
  • 曾任:屯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副主席

「辛苦賺來的錢,為着就是要捐出去?是啊!我和丈夫已不年輕,花費也不多,多餘的錢就是要捐出去。捐予國內也理所當然,因為當年我就是在內地抓住了機會,現在才有能力回報社會。」鄧楊詠曼女士在國內和本地都享負盛名,其名字於上海尤其響噹噹,上海五家知名大學都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大樓,而她樂善好施,其善舉更遍及浙江省舟山市、河北省承德市、黑龍江省等,不少中小學都是由她捐建;而在本港政界、教育界、婦女界同樣有她的踪影。談起慈善與公職,鄧太說得斬釘截鐵:「就是要付出!」

鄧太是成功的女企業家,主攻出口服裝貿易起家,原來其創業念頭背後有段故事。鄧太祖籍舟山定海,於上海出生及成長,及後與家人移居香港並在港讀書;投身社會工作不久便認識了丈夫鄧秉鈞醫生,本可過着少奶奶的生活,但個性獨立的她有另一想法。「當年剛巧參加了由香港中華總商會辦的旅行團到國內,團友全是經商的老闆,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像他們一樣,便試着做自己的生意,在商界闖一下。」鄧太認識了一位希望從上海進口時裝的美國商人,當時上海正是時裝貿易基地,鄧太又能操流利的上海話,可謂先天條件優越,比人「着數很多」,於是便創辦了合孚行有限公司,從事服飾出口貿易。鄧太思忖縱使丈夫有能力照顧兩口子的三餐一宿,「但也承擔不了我生意失敗」,因此精打細算的她一早就跟客戶談妥條件:「儘管客戶願意給我其營業額的5%作為佣金回報,但我反過來只要2.5%,因為我要求公司的日常開支全由客戶承擔,這樣我便可以做無本生意!」鄧太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響亮,公司首年的營業額已錄得二千萬美元,最高峰更曾達五千萬美元,只是佣金已讓她賺取一個可觀的數目,結果鄧太一做就做了數十年。

鄧太創業初期,歐美等國設有紡織品配額制度,出口商如未能取得配額便不能把貨物出口,其公司也就難以生存。鄧太指對時裝貿易來說,貨物錯過了一個季度便是過時,有行家曾因取不到配額而令貨品囤積倉庫,亦有行家在上海分配不到配額要跑往北京碰運氣。風趣幽默的鄧太笑說:「當時所有配額都是被外貿公司扣着,若外貿公司不給我配額,我真的會忍不住當着人家面前流下兩行眼淚。可能外貿公司的代表見我一介女子,最終都有撥配額給我。」開朗樂觀的鄧太回想起當年的艱辛也只是淡然帶過,「當年願意進入內地做貿易的不多,競爭不大;說成功真不敢當,只是時勢使然。」她指自己「由從不認識紡織,至經營紡織;亦由從不認識中國,至了解中國,全都是一步一步而行。」隨着時裝貿易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大,合孚行轉為走高檔的路線,逐漸成為上海外貿服裝的一個大企業之一。

在商界打滾多年,鄧太賺到的錢並沒有全花在自己身上,反而爽爽快快用於慈善。「買名牌麼?我是做時裝的,每看到名牌衣衫,腦裏通常只計算着成本是多少。逛街消費這些事情,我並不喜歡。」因獲其他商界朋友邀請,鄧太開始接觸社會服務,擔任不同公職及參與慈善工作。1995年,鄧太加入仁愛堂並成為董事局成員,期間認識了慈善家田家炳博士。受到田博士的感染,鄧太認為一個人用不着很多錢,用來幫助別人是最好的做法。自此,她熱心參與慈善,後來在1999年更擔任仁愛堂主席,又在內地捐資辦學及推動各項醫療項目。同時,鄧太亦受內地及本港政府部門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加入婦女會及社團等,高峰時期曾擔任多達十數項職務。鄧太慶幸丈夫十分支持,笑言:「他當義工,還比我勤力!」原來鄧醫生退休後經常到老人中心義診。鄧太參與公職的熱情並沒有隨年齡增長而減退,她說:「透過各項的公職服務,認識到社會不同階層,讓我磨鍊自己,是很好的體驗。」

鄧太與浸大結緣,正是好友劉鐵成先生的引介,並了解到香港中醫藥學生有實習需求,因此她不但慷慨捐資成立內地交流獎學金,更希望透過自己的人脈網絡,為前往內地交流的浸大學生爭取更優厚的條件實習。事實上,鄧太對教育的支持不容置疑,除了捐助遍佈內地大大小小的項目,又親力親為多次協助商會舉辦中學生及教師交流團。由鄧太籌劃的交流團不乏參觀國內大企業的環節,她解釋道:「內地的企業如雪櫃或汽車的製造商,其生產基地之大猶如一個村落,企業投放大量資源配備自動化生產設備,不少師生參觀後才認識到國內發展是如此先進!」鄧太說有不少學生甚至教師在參加交流團前對國內的印象仍停留在數十年前的模樣,因此希望透過交流讓他們明白國內發展一日千里,而教育也應該更趨向多元!鄧太認為特區政府十分着力宣傳大灣區發展,但不少香港人對大灣區可帶來的機遇仍一知半解,而舉辦交流團正好讓香港的年輕人認識大灣區的概況,擴闊他們的視野,幫助其事業發展。

鄧太寄語年輕人要抱有開放的態度,開闊眼界,才能尋找人生的契機。此外,她認為「要成功首先要付出,通過努力、裝備自己,把握機遇才能有機會突圍而出。」在待人處事上,鄧太相信同樣需要付出:「您要先待人好,人家才會待您好。」她慶幸公司多年來獲不少老臣子扶持,自己也十分信任同事,會放手讓他們自由發揮。鄧太認識不少內地大學生,他們既優秀又勤奮,將是香港年青人的競爭對手之一。相對從前,她坦言現在香港年輕一代面對的競爭激烈,可能要較上一代人付出更多才能爭取到機會。因此,她認為如何提升青年人的競爭力,正是大學未來的要務。

身為舟山人,鄧太積極對外推廣其家鄉。舟山是中國的第四大島,以深厚的佛教文化及漁業聞名。舟山與香港同屬港口城市,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雖然在港的舟山鄉親人數不到一萬,但已包括首任特首董建華及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可謂人才濟濟。鄧太現為香港舟山同鄉會會長,過去幾年她積極帶領會務發展,例如成立「香港舟山同鄉會義工團」支持特區政府的工作;透過舉辦展覽展出極具地方特色的舟山漁民畫,讓香港市民了解純樸的舟山民風;另外,又舉辦青少年走進舟山的遊學團及訪問考察團等,大大促進舟港兩地的交流,為家鄉發展作出莫大貢獻。

鄧太說自己為人輕輕鬆鬆,不會期望過高,自然就會開心滿足。身為現代女性,她認為女性要自強,凡事要看得開及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用心待人。鄧太心胸豁達,不計較名利得失,行有餘力則積極助人,因而活得幸福美滿,這就是成功人生的最佳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