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January 2020
蔡院士2019年參加環意單車挑戰賽,衝刺的一刻
 蔡懿德女士於2017年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院士
 蔡院士(前排左三)與浸大校長及師生參加單車比賽

蔡院士2018年起出任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司庫,
圖為出席基金晚宴與來自哈薩克的同學合照
蔡院士經常出席浸大活動,
圖為出席浸大交響樂團周年音樂會2019

蔡院士樂於為香港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服務

 
蔡懿德院士

  • 華德會計師事務所創辦合夥人
  •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司庫
  •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大學院士(2017)
  • 浸大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學校校董
  •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全球)執委
  • ACCA(全球)資源監管委員會副主席(2012/2013)
  • ACCA全球中小企業論壇主席
  • ACCA香港執委會委員
  • ACCA香港執委會主席(2010/2011)
  •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理事
  • 香港市區重建局審計委員會委員
  • 方便營商諮詢委員會委員
  • 稅務委員會委員
  • 香港藝術發展局審計委員會委員
  •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及其
    審計委員會主席(2012-2018)
  • 香港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
  • 香港稅務學會資深會員

「去年我在意大利參加了一個單車挑戰旅程,其路線參考環意路段,七天內要走530公里,上山路段更共攀升10,000米!儘管過去兩年我差不多每周都在昂平大佛的山路練習,風雨不改,但我知道這練習量仍遠遠不夠,因此賽前我特意請來專業教練為我進行『地獄式』特訓。經過一番苦練,最終給我順利完成賽事,還記得到達雪山頂峰那刻,景色真的份外美麗。」我們的受訪者指着她辦公室裏的一張照片,帶着爽朗的笑聲,向我們道出照片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請各位不要誤會,今期的焦點人物不是一名運動員,而是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華德會計師事務所創辦合夥人蔡懿德院士。

蔡院士早於2011年已擔任校董會成員,浸大人對她可謂絕不陌生,都知道她活潑好動,尤喜愛潛水和單車運動。蔡院士說:「其實我也是長大後才接觸這些運動,因為小時候家裏窮,沒閒錢,所以後來一有機會便要試試。」由於家境非富裕,蔡院士還未夠年齡領取成人身份證,便需投身社會工作。難得她不怕辛苦,邊工作邊讀書,最終讓她考取了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的專業會計師資格,又加入了當時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羅兵咸會計師事務所。然而,她為了一圓放洋留學的心願,毅然辭去工作,遠赴澳洲兩年,於悉尼大學修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蔡院士解釋道:「經常聽到同事說大學生活是如何美好,迎新營、交流活動、通識學習……,我實在非常羨慕。事實上,在澳洲讀書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經歷,不但認識到來自各行各業、文化背景各異的同學,也讓我度過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生活。我就是在那時學懂打網球、高爾夫球和潛水的。」

回港後蔡院士加入了一間本地會計師事務所,一年後獲邀成為合夥人。因緣際會下,她又開始參與ACCA香港執委會,曾擔任ACCA香港執委會主席,又獲選為ACCA(全球)執委,也出任過其資源監管委員會副主席,更自2013年起成為ACCA之全球中小型企業論壇主席。2017年,蔡院士與志同道合的黃華燊先生合作創辦華德會計師事務所,於香港、深圳、廣州、上海、巴塞隆拿、倫敦、波哥大都設有辦事處,團隊成員來自世界各地,精通多國語言,為全球客戶服務。「現時我們有超過七成業務來自海外客戶,包括拉美與西班牙市場及德語區國家(DACH countries,德國、奧地利和瑞士)。」蔡院士亦透露他們的事務所正密切注視大灣區的發展,以便為海外投資者提供最新的資訊;有時也會協助深圳市投資推廣署等帶隊到國外考察,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

在會計界縱橫三十多年,蔡院士有沒有一些難忘的經歷?「儘管經營會計師事務所也是一盤生意,客戶是你的老闆,但不可能客戶說甚麼我們也『say yes』。身為專業會計師,即使所說的話不中聽,我們也有責任告訴客戶當中的潛在風險。」蔡院士說她曾為一間日本企業提供服務,該企業在香港聘用了一家代理協助處理內地業務。蔡院士提醒該企業其代理佣金過高,令毛利所剩無幾,長此下去實在不妥,也難以向股東交代。怎料該日本企業的代表卻認為他們多管閒事,要求道歉。「我認為毋須理會,大不了不接這宗生意,因為這涉及我們的專業操守。」倒是該企業的高層深明大義,數月後親自從日本前來香港拜訪蔡院士及她的團隊,還送上手信,感謝他們提供了中肯的意見。因此,蔡院士寄語年輕人,擁有國際視野、清晰思考、決斷和表達能力固然重要,但恪守道德標準才是重中之重。

問及她的成功之道,蔡院士認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年輕時在國際級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客戶包羅萬有,事前她總會做足功課,務求與客戶會面時能盡快進入正題,迅速掌握對方的情況,免得浪費雙方時間;此外,別怕「蝕底」,有時間可主動爭取工作機會,藉此擴闊眼界,提升競爭力,最終得益的都是自己。現時,蔡院士要帶領團隊工作,更令她深深體會到「親和力」的重要:「所有工作都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每個人不可能事事也懂、樣樣皆精,大家要互補不足。因此,一個出色的領袖必定要有親和力,能凝聚他人。」她又認為要管理好一個團隊,首先要將自己的理念清楚明白地傳遞給成員,讓大家朝着同一目標進發;過程中也要與團隊保持緊密聯繫和溝通,「如有成員偏離了路線,便要提醒他們」;加上她的團隊非常國際化,作為領導人更要尊重文化差異,「例如德國人重視紀律,循規蹈矩,但來自南美的同事可能較為自由率性,故管理時要考慮他們的特質,不能一概而論」。

蔡院士專注工作之餘,也熱心公益,因她深明回饋社會這道理:「我特別感激ACCA,因為在這機制下,會計界從業員即使沒有大學學位,也能一步一步考取專業資格,對弱勢社群來說無疑是一條可靠的上游階梯,而我就是受惠者之一,因此我樂於為ACCA服務。」除了參與ACCA的工作,蔡院士也曾是智庫組織「三十會」的成員,當中魏華星先生於2007年創辦了「香港社會創投基金」,蔡院士與其他成員也一起協助該基金推出多個嶄新的社創項目,如「鑽的」、「要有光」、「合廠」等。「還記得基金成立初期,香港人對社會企業認識有限,固有模式也不夠商業化,個別負責的社工欠缺商業管理訓練,以致項目不能持續。慶幸我們這班『傻人』鍥而不捨,樂意付出時間和精力,找尋突破,結果做出不少精彩項目。」

蔡院士的芸芸公職中,少不了為浸大社群服務。2011至2016年間,她獲特區政府委派加入浸大校董會,並於2013至2016年間擔任財務委員會副主席;2018年再獲委為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及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司庫,也是浸大多個委員會的骨幹成員,除了負責監察及定期檢討大學的財政狀況,還會協助大學招聘主管人員。蔡院士也會從她的人際網絡中物色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加入浸大各個委員會,或邀請他們給予專業意見;更經常如數家珍般向社會人士介紹大學的十年策略計劃、三大重點研究領域,甚至是電影學院的全球大學電影奬、中醫藥學院的診所等等,可見她對大學的最新發展瞭如指掌,稱她為「浸大代言人」絕不為過;她亦特別讚賞浸大的同事充滿熱誠,在籌款方面成績卓著,錢大康校長及發展事務處總監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秘書長陳鄭惠蘭女士功不可沒,成功為大學凝聚一群社會賢達,支持我們的策略發展。而在一些大學活動如香港浸會大學籌款晚宴、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感恩茶聚、大學周年音樂會,更不時看到她的身影。甚麼原因驅使蔡院士決心令自己的生活過得如此充實?她又怎樣分配時間?

「我認為人生苦短,Life is too short to be small。無論是工作還是踩單車,如果遇到小小挫折或阻礙便放棄,那實在太可惜了。我不應抹殺自己的可能性,相反應該給自己更多選擇,否則一個可能非常精彩的人生便會從我的手中溜走。」蔡院士說她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只要努力不懈地堅持下去,終能克服因難,而付出越多,回報也越大;過程中也能磨練自己的意志,提升應對能力;「況且錢是帶不走的,而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為我帶來極大的滿足感。」沒宗教信仰的蔡院士一直堅守一個信念:「今天不知明天的世界如何?不過,若每天都盡力而為,增強自己的能力,擴濶自己的視野,就算未來有多少不可預測也不重要,相信靠着努力,終可創造更多精彩。」

至於怎樣分配時間,蔡院士說她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人希望填滿一個水瓶,先放進石頭,還有空間,接着倒入沙子,仍沒滿,最後還可以加水。時間就像這個水瓶,石頭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沙子是次等重要的,水就是更次要的事情。「總的來說,就是要懂得分優先次序,儘管最重要的工作和公職佔去了我大部分時間,但我總會有餘暇去潛水、踩單車,以及和親友聚會!而且在會計界工作,面對如此多的死線,時間管理是最基本的技能。」看着目光堅定、笑意盈盈的蔡院士,似乎正為她的精彩人生而躊躇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