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September 2020
錢太為本校社工系校友,讀書年代出任社工系系會副主席,並與同學一起奪得學生節系際比賽總冠軍獎

錢太年輕時已立志服務長者,一直視老年學為其至愛學科

錢太與丈夫十分支持第一代大學生基金,認同此基金很有意義

錢太指在教導學生的歷程中,見證他們成長,很有滿足感

錢太出席活齡學院暑期體驗大學課程畢業禮
錢太一直積極參與義工服務
錢太2019年獲邀出席於台灣舉行的老年學國際會議,並以樂齡科技為題發表演說
錢太2017年獲民政事務局局長頒發嘉許狀

 
錢黃碧君教授

  • 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及賽馬會智齡匯榮譽顧問
  • 香港理工大學前應用社會科學系實務教授(老年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榮譽會董
  • 印尼Respati大學客席教授
  • 詠翔(香港)創辦人兼會長
  • 長者安居協會董事會副主席
  • 社會福利署老有所為計劃諮詢委員會委員
  • 精神健康資訊匯副主席
  •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 伸手助人協會樟木頭老人度假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
  •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理事
  • 香港弱智人士家長聯會諮詢委員會委員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長者友善社區督導委員會委員
  • Active Ageing Consortium in Asia Pacific 香港區代表
  • 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學術界成員
  • 高錕慈善基金顧問委員會委員

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有句說話是「懷大愛,做小事」,今期訪問的焦點人物名字同樣是Teresa,她亦以此格言作為人生座右銘。中二時,她遇過一位獨力養育十名子女的婆婆,但這些長大成人的子女從沒到院舍探望她,婆婆最後鬱鬱而終。自始她便立志服務長者,「希望每一位老人家,離開世界時都不會帶着失望」。就是抱持這份單純的信念,以致她不論身處何方,也獻身服務長者,更在新加坡及本港創立不少長者組織,成為推動長者服務的先驅,她就是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活齡學院榮譽顧問及前應用社會科學系老年學實務教授錢黃碧君教授。

錢太和丈夫錢乃駿教授均是本校校友,更是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基金成員,對母校抱有濃厚的感情。錢太為實現中學時立下的宏願,入讀浸大時便選了社工系,她更是20位獲取錄的同學中唯一一位決定從事長者工作。錢太指浸大對她的影響深遠:「當時很多老師來自美國、英國及加拿大等地,全抱有理想,用心傳承社會工作的精神,不但大大擴闊了我的國際視野,同時亦增強了英語的溝通能力。」錢太是不折不扣的尖子,每年都能獲取全額獎學金,畢業時更名列前茅,考獲Scholastic Award,獲美國國務院全額獎學金遠赴美國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進修社會工作及老年學;後來又獲美國婦女基金會獎學金在夏威夷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繼續深造。

錢太對母校心懷感激:「我一直可以做到我所喜歡的長者工作,一切都來自浸大。」她在浸大讀書時的另一項收穫,就是意外發現自己的運動潛質,她指當年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投入系會活動,讓她有機會嘗試短跑、接力、跨欄、跳高、跳遠等不同運動,更成為校隊成員。直到現在,錢太每天都保持運動的習慣。作為一位獎學金受惠者,錢太因此與丈夫一同回饋,身體力行捐資母校,支持「第一代大學生基金」、社工系的獎學金和發展基金等,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交流和體驗活動。

全球正受到新冠肺炎疫症的衝擊,疫情期間,錢太仍然關心長者的需要。她指疫情下,不少長者只能留在家中,減少出外活動,打亂了平時的生活節奏。她認為年輕一代只要打電話關心一下長輩,對他們來說已經很窩心。身為長者安居協會董事會副主席的錢太更透露,協會旗下的「一線通平安鐘」服務,累積使用人次逾40萬,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協會安排了一班「年青」的長者,主動打電話關心及慰問有需要人士,這些「年青」的義工當中部分更是坐輪椅的人士,他們會協助打電話或輸入資料,以不同方式服務。

眾所周知,香港人口正在迅速高齡化,現時每六名港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預計2030年每四人中就有一位長者。社會上不少人對長者有負面印象,覺得他們是負累。錢太就力排眾議:「根據我的研究,65歲或以上的人士,大約只有一成需要被照顧。餘下的九成不但有能力照顧自己,更可照顧及關心其他人。」因此,「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個說法,同樣可以應用在長者身上,他們仍對社會有很多貢獻和價值。

隨着科技進步,不少國家及地區都有人口高齡化的現象,世界衛生組織更把長者稱為older adults,年齡60歲或以上人士定義為長者的年齡組群。現今社會對年長一輩的稱呼多不勝數,耆英、老人家、老友記、銀髮族、資深公民,更有第三齡、智齡、活齡及樂齡人士的稱謂。「我建議採用『活齡人士』,代表活力、活在當下,泛指50歲以上,沒有全職及家庭責任的人士。他們擁有健康身體、經濟能力及充裕時間,可以按個人喜好自由發展興趣,是社會寶貴的資源。」

面對世界各地都關注人口老化的問題,錢太倡議「預防勝於治療」。她認為長者的服務及政策不應只針對長者的醫療或福利,因為這可以是一個無底深潭;相反,政府應該讓這群成年人更有意義地生活。錢太早在八十年代剛畢業時已開始實踐這個信念。她在美國的大學深造後,婚後跟隨丈夫前往新加坡工作。當時,錢太是少數修讀過老年學的專家,獲受僱於新加坡總理公署的人民協會,負責推動全國長者服務及制定政策。錢太指出新加坡政府極具遠見,早在八十年代已察覺人口老化這個社會議題。當時,新加坡社會以男性及本地人主導,年輕的錢太能獲聘出任這個重要職位,可謂殊不簡單!「那時我有機會與時任總理李光耀及各部門首長開會,更獲得他們的信任,在新加坡各地推行政策,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錢太在新加坡短短兩年半期間,成立了全國的退休人士組織,在全國各地舉辦講座,對象都是準備退休的人士,以讓他們盡早計劃退休後的生活及安排,並鼓勵及教育他們關注自己的健康和財務;同時,組織的工作亦鼓勵及協助大小企業聘用年青的退休人士。 

即使錢太後來舉家到美國工作,她與長者服務的緣份也沒有中斷,例如她經常帶子女到老人院參與義工活動,更獲當地政府委任為院舍申訴專員,協助巡查院舍,為相關機構提交報告;回港定居後在理大當學者,範疇也離不開長者。錢太除了執起教鞭培訓社工,還參考外國的經驗,在理大着手推動成立活齡學院(Institute of Active Ageing)。學院由14個不同學科的學者以跨專業的方式組成,致力以跨學科研究、教育及實踐,促進積極老齡化。學院透過進行不同類型的科研、課程及活動,讓活齡人士實踐夢想,延續精彩人生,繼續貢獻社會。學院為活齡人士度身訂造課程及活動,包括講座、興趣班、文憑課程等,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暑期體驗大學課程」。活齡人士可以體驗在大學的生活,兩周的課程涵蓋法律、醫療、心理和財務,甚至餐飲禮儀。「內容非常活學活用,例如職業治療師會教授如何挑選一個合適的枕頭,營養學專家則會與學員一起吃午飯,教導他們如何計算每一款點心的卡路里。」另外,錢太更邀得李曾超群博士、鍾景輝博士、梁錦松博士等星級嘉賓與學員分享他們的成功故事。課程的重頭戲,當然是入住大學宿舍一晚,錢太笑言所有學員都『通頂』,樂此不疲。完成課程後,學員還會穿上畢業袍參加畢業禮,戴上四方帽,一圓大學夢。

活齡學院於2010年成立,第一批長者學生就有150人,可見課程深受歡迎。作為學院的創辦人,錢太衝破了不少困難,例如學院是一個自負盈虧的單位,因此需進行籌款活動及申請基金贊助。另外,課程涵蓋各方面的專業知識,需要時間與各學系的團隊協調和磨合。今年,活齡學院剛好慶祝成立十週年,錢太見證不少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締造精采的生活,看到他們的成就着實非常欣慰。她對兩位長者學生印象特別深刻:第一位是成功領取專業進修文憑的黃伯,他用了六年時間以90歲之高齡畢業,完美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榜樣;另一位是一直盼望圓大學夢的曾先生,他毅然報讀了一個四年制學位課程,同學都是90後,只有他是50後,但他努力適應,克服了不少困難,更以優異成績畢業。「這兩個活生生的例子都說明了只要有目標和信念,那怕您歲數多少,都能夠實現夢想。」

事實上,長者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身、心、靈、健康護理和財務,可見銀髮市場潛力無限。故此,錢太認為各大學都可以考慮在不同學科加入老年學的元素,讓年輕人更了解銀髮市場:「學生只要多理解長者的特性、需求和心態,對他們未來的事業肯定有幫助,例如商學院的學生更能掌握如何設計一些專門針對長者市場的產品及服務,而中醫學生則更懂得與年長病人溝通。」錢太更寄語年輕人,與長輩相處,必須學懂尊重:「大家必須緊記長者是一群擁有豐富人生經驗的成年人,不要當他們是小朋友。」另一與長者相處的竅門就是由他們自行決定,舉例說:「您今天想吃粥還是麵?」不要小看這些簡單決定,長者會感受到尊重。

如今,錢太雖然已從全職崗位退下來,但她仍然出任多項公職及十多間非牟利機構的顧問,日程還是排得密密麻麻。有人曾經問錢太:「您要處理哪麼多社會機構的事務,又要教學,又要做義工,還有出任林林種種的公職及顧問,您是如何兼顧?」錢太笑言有時候真的從早上忙到晚上:「但只要工作是您所喜歡的,自然就有使命和動力,即使有多忙碌,也不會感到辛苦,反而樂在其中。」錢太更笑言自己一直喜歡在前線服務,但在教導學生的歷程中,「學生好可愛,看到他們成長,我也很有滿足感。自己未必可以幫到好多人,但很慶幸可以透過培育下一代,以生命影響生命。」錢太時常會跟學生分享不少真實故事,她強調不是要做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才是好社工,作一些小事時亦足以影響他人。「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一個微笑,一句慰問,只要懷着大愛心去做,都可以變得有影響力。」相信大家若能像錢太一樣,敏銳地關顧他人的感受,願意以同理心待人,為世間添上一份情,即使一件小事也會像漣漪一樣產生連綿不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