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January 2024
徐聯安博士(後排左二)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委員多年,圖為2021-23年度會議

徐博士於2022年獲政府授勳,表揚他一直熱心服務社會

優質教育基金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於今年合作推動「電子學習配套計劃」,徐博士(左三)為啟動禮主禮嘉賓之一

徐博士(右四)亦出任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督導委員會主席,主禮卓越教學獎(2022/2023)頒獎典禮

徐博士獲邀出席資本雜誌的講座

徐博士經常主持講座,圖為香港證券業協會舉辦的活動,他與基層家庭分享
徐聯安博士與財經及事務局局長許正宇先生會面
徐博士(右三)曾出版兩本書籍,圖為《職場「徐」意門─離開新手村》在2020年的新書發布會,多位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成員到場支持

徐聯安博士,BBS,JP

  • 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董事局成員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資深會員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委員
  • 香港證券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及董事
  • 香港金融發展局人力資源小組成員
  •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督導委員會主席(2018至2024)
  • 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主席(2018至2024)
  • 匡智松嶺第二校校董
  • 亨達集團主席(2000-2021 )
  •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2012-2014 )
  • 政府助學金聯合委員會前副主席
  • 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前委員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前委員
  • 著作包括《職場「徐」意門─新丁求Carry》(2016)及《職場「徐」意門─離開新手村》(2020)

(Chinese version only)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年代,不少人都渴望搵快錢,一旦遇上投資老手,或許只懂問貼士、拿股票號碼。不過,若與金融界屹立多年的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董事局成員徐聯安博士,BBS,JP一席話,相信會感受到放遠眼光、長線投資,其實無往而不利,而最值得投資的就是投資給自己。徐博士身體力行實踐終身學習,他更往往以不求回報的心態去開展新工作,接受新任務,為自己和年青一代創造機遇。                         

態度決定高度 勇於創造機遇
徐博士擁有超過30多年銀行、證券及金融機構的管理經驗,更曾高居要職,出任亨達集團主席,多年來的職場生涯,鮮有需要寫求職信,反而更多是受人賞識或提攜,平步青雲。不過,徐博士笑言打從由香港浸會學院畢業開始,就遇上人生的第一個危機。1983年,正值中英談判之際,香港前途尚未明朗,經濟及社會氣氛動盪不安,徐博士剛從經濟系畢業,「當時市面蕭條,我要走上門拍門求職的。當時估計中資背景的銀行相對少人競爭,最後慶幸獲一家中資銀行受聘當實習生。」入行後,同事們大多不願意前往內地工作,公司會給予辛勞津貼(hardship allowance)以鼓勵員工北上,因為內地仍在發展階段,交通及各項配套均未完善,工作環境較為刻苦,但徐博士卻視此為機會,自告奮勇申請到內地工作,「我可以鍛鍊普通話,了解內地的職場文化。」日後,他亦因為在內地的人脈,令其拓展事業的道路更為寛廣。

人生總會遇上不同際遇,而徐博士深信態度決定高度,凡事從好的方向去想,往往能夠轉危為機。2003年,沙士襲港,徐博士時任亨達集團管理層,當時市面經濟低迷,大機構大規模減薪裁員,徐博士卻游說公司逆市招兵,並引入見習行政人員制度,投放資源培養出一支核心團隊,為公司長遠發展鋪路,「事後亦證明當經濟起飛的時候,這隊新力軍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不少人現在更成為了公司的中堅份子。」徐博士認為社會狀況就如人生,有順境之時亦有逆境。最重要是遇到逆境時,不要輕言放棄,努力充實自己,尋找機遇,雨過之後定會見天晴。

終身學習    付出不求回報
徐博士先付出、不計較的個性,亦頻頻見於其事業經歷。一般人視出差為苦差,他卻看待為拓闊眼界的機會,一方面他先後在亨達集團不同部門工作,另一方面,亦四出為公司開拓海外業務,拓展的地區包括台灣、日本、英國、印度、中東及非洲,涉及10餘個地區。在職期間,他更一邊進修碩士及博士學位,當時有同事勸誡他,既已升至管理層,何苦仍然要花費精力及時間去唸書呢?但徐博士認為不進則退,應該與時並進。

在管理業務發展之餘,他更兼任見習行政人員的總導師,長年於星期六額外上班,風雨不改協助培訓同事,更義務擔任集團月刊的總編輯達八年之久,又寫專欄文章把實際經驗記錄下來,讓同事參考。徐博士在職場上的所見所聞,就成為他的兩部著作,分別是《職場「徐」意門─新丁求Carry》,又《職場「徐」意門─離開新手村》,內容以故事形式與年青一代分享職場經歷,該書的封面由他的女兒操刀插圖,「我寫書的目的,不是為賺錢,賣書所得,我全部捐出來。而寫下的文章我也會率先給兒女評價,這亦增添了與子女溝通的話題!」

冀青年人勇於嘗試    跳出舒適圈
徐博士悉心栽培後輩,稱得上「Mentor」王,他會花心思設計新任務給年青同事,「有時候,上司委派一項表面上看似天馬行空的工作,不要因為艱難而退縮,應放膽嘗試去做,按部就班去落實,一旦任務完成,那種滿足感是難以想像的。就算最終未能成事,上司也會知道你已盡力。」他對栽培年青人滿腔熱誠,亦令他無心插柳投身公職。徐博士回憶,他當時經常到中學分享生涯規劃,2005年,因為原定的講者因事未能應約,於是教育局官員臨時邀請他前往屯門一所中學主持講座,徐博士爽快答應。教育局的官員眼見徐博士其後繼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到不同地方分享,十分欣賞,於是邀請他參與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自始展開他的公職生涯。

公職生涯    富有意義
笑言一入校門深似海,徐博士之後擔任的公職更多,而且大多數與青年發展或教育有關。有一次他跟一個中學生團到內地服務少數民族,令他印象深刻:「記得當時夏日炎炎,有位女同學主動拿水給在場的工作人員解渴,我於是開口讚她體恤別人需要,怎料她突然哭起來,原來她說自己是第一次受到稱讚。」徐博士其後更鼓勵這位女學生發掘自己的長處,訂下人生目標,如今她已成為一位全職的社工,令他深切感受到青年工作的意義。

冀教育多元發展
「我記得有次乘坐的士,跟司機聊天,原來司機曾得過五項全能鐵人獎項,但職業上卻未能一展所長。」徐博士因此非常贊同香港的教育要多元化,他指今年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舉措,其中一項就是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提高職業專才教育的地位。「社會上經常單以文理科目的成績去衡量一個人的才幹,但如果年青人擅長體藝或機械方面,結合科技的話,出路會更廣。條條大路通羅馬,正如麥當勞也設有大學。」徐博士認為如果社會能夠容納一所應用科學的大學,將能給予不同專長的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他亦鼓勵浸大師弟妹參與由大學舉辦的高桌宴會、僱主午餐會等對外活動,接觸不同界別的社會人士,擴闊視野,有利自己將來就業。

鼓勵校友回饋母校
浸大人才濟濟,被問及如何鼓勵校友參與母校活動?身為大師兄的徐博士認為健全的資料庫其實很重要,學生畢業後,需要不時更新自己的聯絡方法,以便有效溝通。另外,他亦提議委任校友大使,「每一屆畢業生都有熱心及活躍份子,可以考慮委任他們作為大使,然後由他們聯繫其他校友參與母校活動。」此外,不少學者深受學生歡迎,凝聚力強,若教授願意幫忙號召,相信會產生一呼百應的效果。

審慎投資   萬無一失
身為金融服務集團的一把手,徐博士投資及理財經驗豐富,如何投資才是上策呢?徐博士認為投資是一門學問,投資者需要認真做功課。不同年齡的投資者,應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但總的來說,他建議以穩健保守的投資策略為上策。「股市樓市經常波動,十分進取的投資者在巿道興旺時,確實可以賺得很多,但一旦遇上風暴,有時可能會一鋪清袋。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要平衡、分散投資。」徐博士認為年青人不應以抱賭博心態投資,要定下目標,撥出手上部分資金作投資,同時撥出部分用在自己身上,「年青人第一個投資,應該投資在自己身上,鍛鍊身手,學好功夫,這些都是別人不能從你身上取走,而金錢及物質都不過是過眼雲煙。」

樂於服務社會 繼續學習
時常鼓勵年青人「活到老、學到老」的徐博士近年已從集團的正職退下來, 但當然他不會閒下來,近日又擔當新的公職,出任一所特殊學校的校董。徐博士為人處世的態度,實在是年青人的榜樣。他說:「我在工作上有少少成就,實在沒有特別的秘訣。我認為做人要腳踏實地,了解自己能力,要對自己有信心,勇於邁步向前。每做一件事,不求回報,全情投入。發揮的機會自自然然就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