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June 2024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2024年董事局首次會議,林子傑先生(右一)與多位董事局成員合照

林先生(右二)出席香港浸會大學基金15周年感恩茶聚

林先生在大學活動上與蔡懿德院士及陳許多琳博士合照,三人均為現任及前任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以及基金的司庫

林先生的引介下,浸大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科技及金融分析碩士課程的學生,去年參觀亞洲領先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OSL及出席由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與香港菁英會安排的行業講座

林先生首項公職就是服務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現時亦為該會董事局成員

林先生經常接受媒體訪問,並撰文分析本地或金融發展的看法
林先生早前與一批香港資深投資者訪問新加坡,包括參觀新加坡交易所

林子傑先生

  •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司庫
  • 浸大中醫醫院有限公司董事局顧問
  • 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HKSI)董事局成員
  • 財經及庫務局處置補償審裁處委員會委員
  •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非執行董事
  • Sustainable Finance Initiative 顧問
  • 香港黃金五十 (HKGolden50) 研究員

(Chinese version only)
「香港浸會大學是一所擁有多元化人才的大學。外界對浸大的傳理學院、電影學院、中醫藥學院一直都有很高的評價,其實浸大的獨特優勢不限於這幾個學科,浸大在藝術科技(Art Tech)和金融科技 (FinTech)等新學科都有不錯的發展。在我的任期內,我希望能讓業界對浸大的創新科技有更深入的認識。」今年獲委任為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的林子傑先生(Kevin Liem)與我們分享他的看法。「浸大的FinTech 碩士課程(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 (FinTech and Financial Analytics) )的學生成績優秀,所以去年我特別聯繫了香港首屈一指的持牌數字資產交易所OSL集團,安排學生前往參觀,希望藉此讓業界認識浸大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能力和擴闊學生的眼界,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助大學增加財政靈活性
Kevin雖然年輕,但與浸大的淵源不淺。「早於十年前,我已有幸成為浸大投資委員會委員,之後,又獲邀加入校董會,出任財務委員會委員和審計委員會主席,晃眼間已經六年了。期間所遇到的浸大人,無論是教職員、校友、捐款人還是支持者,全都非常熱心,積極為浸大作出貢獻,如今自己身為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自然要不遺餘力支持學校發展。」作為浸大的司庫,Kevin最希望為大學帶來哪方面的貢獻?「我的首要任務當然就是要維護大學財政穩健,確保基金所籌得的捐款用得其所,務求善用資源,讓大學能夠持續發展!」Kevin續說:「以美國為例,不少大學特別是常春藤聯盟,通常設有專責投資的團隊,平衡風險之餘同時提升回報率,從而提高大學財政的自主性。相比之下,香港的高等教育界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除了擔任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Kevin也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司庫,他對基金未來的籌款策略有甚麼看法?「未來幾年的經濟環境不明朗,相信籌款工作會面對更大挑戰。」Kevin認為,為了繼續爭取捐助者的支持,我們需要更專業地管理和使用捐助者的捐款和政府的資助,為大學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現今捐款人除了着重與大學的情誼外,更講求透明度,要知道捐款的用途,是否用得其所,最終會帶來哪些正面影響等。」他認為浸大有不少項目都取得政府或獲得業界支持,這些正面回饋都有助增加項目的公信力以及捐款人的信心。

樂於以生命影響生命
Kevin在加拿大留學修讀會計,更考取了會計以及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專業資格,最初在投資銀行擔任研究分析員,展開其職業生涯。後來轉為擔任對沖基金經理,逐步於多家不同規模的金融和公共服務機構擔任高級管理職位,其後轉職私人銀行,現時則主理家族辦公室的資產管理業務,在香港的金融業擁有豐富和多元化的經驗,更是「半個媒體人」,定期在報章專欄撰寫文章及不時接受媒體訪問,探討金融業內的熱門話題。工作之餘,Kevin也擔任不少公職,自2013年開始便為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Hong Kong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Institute(HKSI Institute)服務,曾擔任該會持續培訓委員會、個人會籍委員會及新銳會議會委員, 2020年更當選為董事局成員。「HKSI是個很好的平台,讓從業員跟業界、政府、監管機構代表等不同持份者互相交流,藉此拓闊人際網絡,並加深對行業的認識,我也因而獲益良多。擔任董事局成員後,我希望能為年輕會員舉辧更多活動和項目,助他們提升實力,以應付未來的挑戰。」Kevin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香港的金融業在過去數十年發展蓬勃,為他提供了向上流的機會。因此,他現在也希望出一分力,盡力為學生和年輕人搭橋鋪路,為他們提供更多增值和發展機會。

Kevin的另一個身份是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SVhk)非執行董事。2007年,SVhk把慈善創投 (Venture Philanthropy)和社會企業的概念引入香港,並發展成為一個「商業2.0」平台,積極把各行各業與其社會責任聯繫起來,曾推動的項目包括香港首家輪椅的士「鑽的」、致力開發可持續綠色生活的Green Monday、以推廣跑步活動來幫助弱勢社群的「全城街馬」等。Kevin的工作已經相當忙碌,為甚麼仍會抽空參與公職及社會服務?「最初加入HKSI是因為上司推薦,幫助我拓闊網絡。而加入SVhk,僅是希望自己的專業知識可為這個有心有力的組織盡一分綿力。後來我漸漸發現,原來服務大衆可以推動社會發展,甚至為其他人的未來帶來改變!這種感受和體會,深深讓我堅持下去、繼續服務社會。」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仍有優勢
作為香港金融業資深投資人,Kevin最關注的當然是香港能否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外國投資者仍希望在國內龐大的市場分一杯羮,例如去年底在香港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國際金融機構仍然踴躍參與,可見他們並沒有放棄任何大中華區業務的計劃。」他又認為,近年中國的政策有所轉向,將會促使個人儲蓄從房地產和銀行存款,轉投更多元化的資本市場,而香港在當中的角色更是舉足輕重。「不過香港自己仍要爭氣,努力保持優勢。我認為香港能否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關鍵在於香港的金融業能否提供具吸引力的職位去留住人才。」

對有志投身金融業的年輕人,Kevin又有何建議?他認為他們要先掌握行業所需的技能和專業知識,但最重要的是保持靈活性,因為世界變化實在太快,要學懂快速適應轉變。「此外,由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地緣政治的變化,各行各業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Kevin亦認為業界人士除了通過不斷專業資格考核和在職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與業界前輩、同業和政府部門、相關金融機構的溝通也非常關鍵。

Kevin早前隨同二十多名香港資深投資者組成的代表團訪問新加坡,期間會見了新加坡的著名政治家、政府官員、上市公司代表、家族辦公室及不同行業的商人。新加坡經常被人拿來與香港作比較,對此Kevin又有甚麼看法?「雖然新加坡和香港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兩者都受惠於成熟的普通法環境和簡單的低稅制,令兩地都成為設立家族辦公室的理想地方,但我認為兩者不是直接的競爭對手。原因是兩地致力推動發展的產業大不相同,也擁有不同的地理優勢——香港鄰近內地,而新加坡與東南亞及印度的關係緊密,可見兩地有不同的分工。」他指今天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環境變得極為複雜,香港能否有效地充當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超級聯繫人角色(super connector),在未來數年十分關鍵。從長遠來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必然成為全球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隨着世界政經環境變得更加不確定,能否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對財富管理來說變得極為重要。「總的來說,香港行一國兩制,又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且奉行簡單的低稅制度,因此在吸引全球資金投資中國方面,確實具有明顯的優勢。」

無論是香港金融業的未來發展、大學的財政管理以至基金的籌款策略,Kevin都有獨到的見解。浸大得到一位如此年輕、有見地及具魄力的金融專業人士擔任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在可見的將來必定能夠提升浸大的財政實力,為大學的持續發展,更添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