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工商管理博士
榮譽大學院士,其家人到賀
北潭涌渡假營開幕;當時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
旁為保良局顧問鄧肇堅爵士
(前排左起)當時社會福利署署長李春融、
趙振邦夫人及李福逑民政司
講座,圖為邀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Ferid Murad教授主講,講座當天適逢為Murad教授生日
教授及其夫人,Glauber教授為「國際桂冠學人」
講座系列主講,旁為趙振邦夫人
趙博士於別墅「愛月樓」宴請校長錢大康教授
趙振邦博士,DBA (Hon), MBE,JP
- 群邦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超時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永遠榮譽董事
- 香港浸會學院校董
- 香港浸會學院校友會會長
- 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
-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董
-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常務會董
- 保良局庚申年主席(1980-1981)
- 保良局總理、副主席(1970年代)
- 保良局顧問局顧問 (1990-2015)
- 博愛醫院名譽顧問(自2000年)
- 稅務上訴委員會委員(1984-1999年)
- 社會保障上訴委員會主席
(1982-1987年) - 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成員
(1997-2005) - 公眾聚會與遊行上訴委員會委員(1995-2005)
- 美國田納西州榮譽市民(1981)
- 獲香港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1982)
- 廣東省高州市榮譽市民(1996)
- 獲頒發大英帝國員佐勳章(1997)
-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1997)
- 香港公開大學榮譽大學院士(2006)
- 香港浸會大學傑出校友(2015)
母校頒予的「榮譽商學博士」永遠放在第一位
時間回到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即香港主權移交當天,英國威爾斯親王查理斯王子在港督府主持授勳儀式,因為是最後一屆,受勳者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包括前特首曾蔭權、前警務處處長許淇安、公職王鄭慕智、風之后李麗珊,還有一位是今期的主角、群邦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振邦博士。獲頒大英帝國員佐勳章(MBE),本身已是莫大的榮譽,適逢主權回歸,更令這個榮譽添上一層非凡的歷史意義,但趙博士說:「獲MBE勳銜固然光彩,但及不上於同年十二月母校頒給我的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來得重要,我永遠將母校給我的名銜放在第一位。」趙博士的母校正是香港浸會大學,若非他對母校有濃濃的情誼和歸屬感,又豈會如此看重母校給予自己的榮譽?這一切,打從一九六三年開始說起。
白手興家
那年趙博士剛從浸大的前身浸會學院畢業,主修工商管理。趙博士家境不俗,父親經營塑膠玩具廠、印刷廠,本可子承父業,樹大好遮蔭,但趙博士個性獨立,立志自食其力,第一份職業是當上環南北行的英文秘書。當時「南北行」行業一般以中文書信為主,另一特徵是南北行的商人很講信用,不論營業額多大,亦是一諾千金。公司為了擴展國際業務,故請他為英文秘書。由於努力工作,與同事相處和洽,故很快已成為老闆的左右手,老闆甚至介紹姨甥女(即現在的趙夫人)予趙博士認識,希望撮合好事,親上加親,延攬趙博士長期任職,足見趙博士確有過人之處。
然而,趙博士胸懷大志,抱有理想;因此,他受僱之餘,亦努力試圖創一番事業。他在父親的塑膠廠借了一張寫字枱,利用公餘時間經營自己的出入口生意,貨源來自昔日同窗工廠的產品,包括鏡、成衣及手錶等,逐步累積營商經驗。那豈不是「秘撈」?非也,原來背後還有老闆的默許,老闆甚至在經濟及國內關係上提供協助,使其早在改革開放前,已率先立足內地市場。但同時兼顧兩分工卻令趙博士分身不暇,思前想後,於一九六八年,為老闆工作五年後,決定向老闆辭職,專心發展自己的事業。老闆最初極力挽留,更向趙博士的父親及胞姊求助,請他們出面勸阻,但趙博士既不打算繼承家族生意,故沒有理由為當時僱主長期工作;而且趙博士去意已決,老闆只好成人之美。
趙博士原本已深得老闆器重,只要繼續做下去,將來很有機會掌管該南北行的業務,但他要自立門戶,蹈厲奮發,未懼路遙。適逢香港工業騰飛,趙博士眼光獨到,商譽超卓,加上過去幾年建立的人脈,生意愈做愈大。離開舊僱主後,更成為舊僱主的大客戶,每年向舊老闆採購以千萬元計的中國豬皮手套。內地當時以出產豬皮手套為主,後來,有客戶想訂購牛皮手套,趙博士毅然於一九七一年在葵涌建興工業大廈購買廠房,自行生產。由經營轉口貿易到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是趙博士營商的轉捩點。其後,趙博士考慮到皮製手套工序簡單,日後會競爭激烈,利潤難以持久,於是漸漸轉型生產高增值、技術較高的防護產品,其中包括工業以及軍用裝備,走高檔路線,為日後的事業奠下穩固的基礎。
取之社會,用於社會──另類財色兼收
趙博士克勤克儉,不但令他賺得第一桶金,更為他帶來人生首個榮譽,就在一九七五年,離開舊老闆公司不足七年,就當上了保良局總理。做總理可不是為了出風頭,而是在行有餘力時貢獻社會,造福社群。趙博士四出募捐,響應者眾,其中一位善長竟然是他的舊老闆,「我老闆很節儉的,但他知道我當了保良局總理後,應我的邀請數次十萬、二十萬的捐給保良局。我有這種能耐,或許是我當年真心為老闆做事,替他立下些少功勞吧。」趙博士笑著說。在受僱初期,趙博士已娶得老闆的美麗姨甥女為愛妻,其後更獲舊老闆多次捐款支持他做保良局總理,可謂另類的財色兼收。
回饋母校──捐款與籌款之分別
且說浸會在一九五六年創校,到了七十年代,也不過十多年歷史,很多校友還在為事業打拼之際,趙博士迅即成為當中少數穩打事業根基,又能服務社會的人物。能力愈大,責任愈大,他當然義不容辭第一時間回饋母校。「那時政府對浸會學院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不論是校園規劃、經費來源等,全由浸會管理層自行想辦法解決,唯一能得到的外界支援,只是來自社會賢達的微薄捐助,在這情況下,浸會只能見步行步,見招拆招,於逆境中掙扎求存。
趙博士本著「自己母校自己救」的心態,除慷慨捐資外,亦身體力行,於一九七七年把成立多年的前校友會正規化,向稅務局申請為非牟利有限公司,聘請義務法律顧問及義務核數師,並擔任正規化後的校友會首屆會長。談到這裡,趙博士拿出他珍藏的校友會餐舞會會刊,那時他已是保良局總理,在中環富麗華酒店 (現今的友邦金融中心) 舉行校友慈善舞會,「很多人都畀面」,因而一呼百應,出席者接近六百人,包括政商名流及社會賢達,當晚捐款的嘉賓約有四十人,籌得港幣四萬元,全數成立「校友會獎學基金」(當時每年學費只二千八百元)。趙博士說:「四萬元由我一個人捐出來也無問題,但籌款可以帶出眾志成城的精神,凝聚社會各界對浸會的支持,進一步瞭解當時的浸會學院,這比單單自己個人捐獻的金錢資助更具意義。」雖然當時政府各部門任由母校自生自滅,但承趙博士邀請,餐舞會當年獲港督麥理浩爵士撰寫賀辭,得到不少官商名流及公司刊登廣告支持,使人另眼相看,更傳為一時佳話。舞會完結後,校長謝志偉博士亦特意致函教育局官員,讓港英政府得知浸會校友團結,落力為母校籌款,意義深遠。
出錢又出力
時至今日,趙博士仍然持續捐資母校,包括贊助「國際桂冠學人講座」系列,廣邀諾貝爾學人及國際知名學者到校園主持講座。同時,他亦關心校園發展,例如二零一三年浸大爭取李惠利用地,趙博士親自撰寫信函及輯錄六十頁資料予行政長官及多位問責官員,又強烈提議特區政府有責任協助有中醫科的大學設立一所中醫教學醫院;透過其政商界的人脈,在背後為母校游說。趙博士認為要建立一間卓越的大學,離不開五方面,即管理層的領導、政府的支持、外界的捐助、學生的努力,以及校友的回饋。一向實事實幹的趙博士與本校歷任校長都有緊密聯繫,他更透過其廣泛的人脈經常為大學穿針引線,邀約浸大管理層跟他所認識的高官及社會領袖聚會,協助母校拓闊社會網絡,支持大學發展。今年適逢浸大六十周年,他牽頭「捐少少」,更打算主動向各方好友募捐,作為給母校的鑽禧賀禮。訪問後得悉,趙博士所謂「捐少少」,竟是港幣一百萬元,可真一點也不少呢!
母校一家親──難忘的求學歲月
是甚麼原因令趙博士在顯達之時,仍不忘浸會情呢?「浸大的商管課程非常實用,令我獲益良多,也對我日後的事業發展大有幫助。」趙博士特別提到:會計學系的陳綱先生每年均四出奔走,為學生爭取暑期實習機會,藉以裝備好他們將來投身社會。此外,冒季美牧師於一九六三年組織了畢業旅行團,帶領學生到台灣考察,更獲時任副總統陳誠及其他政經高層接見,令學生大開眼界。而訓導長劉光昇先生亦為同學組團前往日本福岡「西南大學」暑期交流、文學院院長王啟澍先生是古典音樂愛好者,定期在校園舉行古典音樂欣賞晚會,趙博士定必出席,因由中學開始,趙博士已喜愛各類的古典音樂。另外,美南浸信會亦派來Miss Kathryn White (白潔蓮小姐)教導學生們如何寫出較好的英文商業信件,這對日後趙博士寫商業書信有頗大影響,白小姐亦在課室讓同學練習英文演講,增強同學們在社交上的信心。
在四年的大專歲月裡,趙博士深深感受到浸會大家庭的溫暖,也親身經歷到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備至,可謂生活多姿多采。其中謝志偉校長對師生不離不棄,更令趙博士佩服不已:「以謝校長的才幹,他本可以另謀高就,尋求更好的發展,但他選擇一直留在浸會,默默耕耘,只為實踐理想,這份精神很值得敬重。」
浸大辦學──高瞻遠矚
趙博士畢業後,雖然忙於事業打拼,仍不時關心浸大的最新發展,他特別欣賞母校緊貼時代步伐,回應社會所需的發展策略。事實上,由全港首創的傳理學院,到近年的中醫藥學院、電影學院等,均在在顯示浸大高瞻遠矚。趙博士深信在現任校長錢大康教授領導下,浸大必可再創高峰。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正好說明趙博士的成功之道,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多年來獲多項榮譽,一九八一年獲頒美國田納西州「榮譽市民」、一九八二年獲頒太平紳士、一九九六年獲頒廣東省高州市「榮譽市民」之「金鑰匙」、一九九七年六月獲大英帝國員佐勳章、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獲浸大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二零零六年十一月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院士等。去年,趙博士再獲浸大頒授傑出校友獎,能夠同時兼得此兩項榮譽的校友,實屬少數。趙博士對母校貢獻良多,又熱心社會公益,實在是校友及學生的楷模。
願和新一代學弟、學妹共勉
趙博士身為浸會大師兄,對學弟學妹有甚麼評價及期望?「新一代IQ高,轉數快,現在的同學興趣及活動比較五十年前多元化,造成現今同學比我們以前IQ高得多了,因而花在文學上的時間相應較少,導致個別同學寫作能力稍遜於上一代。如個別同學能留意這『美中不足』的現象,稍為在寫作方面多下功夫,並在時間分配上取得更合理平衡,相信會對同學日後的事業更有利。」趙博士認為,「字為人之衣冠」,求職信最好用手寫以突顯誠意,表達要清晰,遣詞用字亦要大方得體,定當能給予未來僱主留下深刻印象。趙博士以前每日習慣寫中英文日記,工多藝熟,對文筆自然有幫助。「現在重看當年的英文日記,能找到文法上錯處不多。」現在學生功課繁重,興趣繁多,現在很少人再寫日記。或許時代不同了,但維持某些好習慣或許對今後的事業會有深遠的幫助。
平衡的人生
時代不同,不止反映在語文能力上,亦在工作心態上。現在很多人計劃提早退休嘆世界,反觀趙博士雖已名成利就,卻從無想過退休,直言只要身體狀況許可,會一直工作下去。但不要以為趙博士是工作狂,實情他十分重視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懂得人生享受,興趣廣泛,包括古典音樂、社交舞、各國美食、高爾夫球、網球、游泳、瑜伽、太極及旅遊等。
另一方面,趙博士亦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其府邸「愛月樓」,以愛妻「鍾『月』琼」之名命名,足見他們夫妻之恩愛。趙博士有兩子兩女,在他們還年幼時,趙博士已花盡心思和他們培養親子關係,「每逢周日,我們一家人習慣了出外食大餐,我每次都會跟仔女預告下一次去那一間餐廳食飯,讓他們整周滿心歡喜地期待下周的來臨,更積極地生活,也可促使其盡早完成功課。」更感安慰的,趙博士的四個孩子亦有參考他教兒(孫兒)育女(孫女)的模式。
此外,趙博士每逢出外應酬吃飯,如情況許可,均帶同愛妻及孩子出席,既可增進夫妻關係,亦可讓孩子早日多見世面,增加其日後社交信心。趙博士此舉實在明智,很多像趙博士一樣的成功商人,平日均忙於應酬而忽略家人,造成不同程度的隔膜,在不知不覺下會使關係疏離。這個兩難考起不少人,但對趙博士而言卻不成問題──既然應酬在所難免,何不索性將之變成家庭活動,一石二鳥?趙博士這個折衷方法,確實值得其他大忙人好好參考,畢竟工作為生活,家人才是最重要,有美好的家庭生活,人生才會圓滿,你看趙博士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