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October 2016
余國樑主席(右二)為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成員,與浸大協理副校長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秘書長傅浩堅教授、體育系系主任鍾伯光教授及發展事務處總監陳鄭惠蘭女士共聚
恒生銀行表揚在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奮力拚搏的
香港乒乓球運動員

 2016尼康香港青少年公開賽,余主席與兩名港隊年青乒乓運動員蘇慧音及李嘉宜合照
余主席經常到小學推廣乒乓球,二零一五年到
培正小學示範
余主席(右)與父親余潤興先生(左二)同為
推廣乒乓球運動的中堅份子
在亞洲乒乓球外圍賽,余主席頒獎予2016里約熱內盧奧運外圍賽賽事得獎者
香港乒乓總會與恒生銀行合作多年,推動乒乒
,圖為恒生乒乓球學院慶祝成立十五周年

 余國樑先生,BBS,MH,JP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資深會員
  • 和興建築有限公司董事
  • 香港乒乓總會主席
  •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副會長
  • 亞洲乒乓球聯盟秘書長
  • 國際乒乓球聯合會董事會成員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體育委員會
    當然成員
  • 精英體育事務委員會主席
  • 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 香港特別行政區授予榮譽勳章(2003)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08)
  • 香港特別行政區授予銅紫荊星章(2016)

早前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掀起一股運動熱潮,平日對體育項目沒多留意的市民,都紛紛觀賞直播或轉播賽事,甚至把它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大家可能曾為「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獎牌願望落空而嘆息、為歷史性躋身奧運劍擊十六強的香港代表江旻憓、張家朗而雀躍,又為游泳代表何詩蓓殺入複賽感到興奮。體育盛事確實有其魅力,吸引市民大眾在比賽鏡頭前,與運動員一同歡笑、一起落淚。今次訪問的主角與體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他不只熱愛運動,更全情投入,為香港體育事業默默耕耘多年;他既不是運動員,亦不是教練;但他對體育事業的付出,同樣值得大家致敬。他就是香港乒乓總會主席余國樑先生。

余國樑主席在香港體壇服務三十年,自九十年代初已接手香港乒乓總會主席一職,二零零六年起更出任中國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多次帶領香港代表團出外參加國際賽事。因此,他對香港運動員的成績,瞭如指掌。訪問當日,他隨口就說出今年九月下旬港乒隊再締造歷史,在泰國舉行的亞洲青少年錦標賽,香港的乒乓球代表團在女子青年雙打奪冠,擊敗中國及南韓代表隊,歷史性為香港摘下首面亞青乒乓球賽金牌,合共取得一金四銅的佳績。

事實上,雖然今屆奧運香港代表團未有取得獎牌,但運動員多番取得突破,年青運動員冒起,亦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余主席最熟悉的乒乓球,多位運動員成為傳媒專訪的焦點,因為六名奧運乒乓代表團運動員當中,四名是由本港土生土長培育訓練出來的小將,年輕的運動員抬頭,勢必成為港隊的新希望。

余主席慶幸乒乓球一直在香港扎根甚深,擁有較長的發展歷史,香港乒乓總會成立至今已八十年。余主席的父親余潤興先生是知名運動員,一直熱心推動香港體育事業,為香港乒乓球發展立下不少功勞;余主席自幼受到父親薰陶,與乒乓球亦結下不解之緣。他認為乒乓球是一項很適合香港發展的運動,佔用場地不大,隨時隨地可以打球,小朋友更可當作是遊戲,而且,香港乒乓球運動員一直在國際賽事取得不少佳績,內地和香港都有打乒乓球的風氣,所以香港乒乓總會自成立後,一直致力推動乒乓球普及化,希望吸引更多人參與,令整項運動發展尤如金字塔一樣,建立強而大的根基,從而發掘有潛力的新血,進一步加以培訓精英。

眾所周知,香港體育運動單靠政府撥款並不足夠,推動體育事業除了靠民間力量之外,另一辦法就是爭取商界支持,讓余國樑主席感到鼓舞的是香港乒乓總會自一九九一年起與恒生銀行成為合作伙伴,推動香港乒乓球發展,更於二零零一年成立「恒生乒乓球學院」,全面推展本地乒乓球運動,為香港播下種子,培育年青幼苗。近年多位年青的乒乓運動員嶄露鋒芒,余主席除了感謝機構支持外,亦十分感激這些運動小將一直以來的信任和努力,背後家人的支持,都讓香港乒乓運動發展興旺。

縱然乒乓運動在港發展基礎深厚,但余主席坦言:「距離心目中的成功,尚有遙遠的路要走,因為香港的體育運動仍未走到職業化的階段。」他指出,曾聽說一名世界冠軍說過,要達至世界冠軍的水平,至少要練習一萬個小時或以上,即運動員往往要花上六至八年全時間培訓,才有資格踏上國際舞台。不少國家因此鼓勵小朋友趁年幼已接觸運動,不過,現今社會物質豐裕,小朋友的玩意選擇多不勝數,要他們踏出第一步去參與運動已是一大考驗。再者,不少父母都不願意子女當運動員,因為看不到運動員日後的事業發展路徑。而且,香港的學校大多視體育為一門輔助科目,課堂時間相對較少。因此,在香港要培育出色的運動員,實在難能可貴。今屆奧運港隊只有四十二名運動員,余主席笑言香港的運動員「一個都不能少」,尤其面對大型賽事,運動員要避免受傷,才能以最佳的陣容出戰。

長年累月投入體育事業的余主席認為運動的好處確實有很多,不只是強身健體,又可加強社會凝聚力;他指當國旗區旗同時升起,正好充分體現一國兩制精神。而對投入運動的年青人來說,運動確實能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因為運動沒有僥倖,每場比賽要贏,必須經歷多番輸了比賽,了解自己輸在那些地方,因此,運動員經常要保持永不放棄的精神!」余主席更指「運動無可避免有所比較,但確實是您的競爭對手讓您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It is your opponents to make you a better person)透過運動認識自己,在挫敗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永不放棄去追尋理想,這正是我們這個世代所需要之精神。正如余主席所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賽只得一個冠軍。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才不至於被社會所淘汰。」

余主席形容運動員「好有意思」,他指不少運動員退役後,從他們的談吐舉止,已顯出其深度,「出色的運動員,不是學回來,而是透過實踐,一步一步突破自己!」余主席跟運動員分享時,會鼓勵他們「不要介意在履歷上寫上運動員為職業」,至少運動員本身都要對自己的付出有所認同。余主席指從事體育事業的人士,都期望能建立一個更完善的運動員體制,讓運動員在比賽時能夠安心,從設施配套如何入手、從教練質素提升、從運動員退役後的計劃思量,如此種種,讓香港體育產業走向更專業化,甚至職業化,讓香港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更顯光芒。

余主席跟本校的關係,除了他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一員之外,他跟本校體育系傅浩堅教授及鍾伯光教授均因公職或服務而認識。不過,原來余主席跟本校接觸,並非始於體育,反而是本校首創的中國研究課程。余主席在機緣巧合下,曾應邀擔任課程顧問,為中國研究課程提供寶貴意見。之後,他更曾擔任體育系顧問委員會主席。而他和父親余潤興先生均與浸大歷屆校長淵源甚深,認同浸大全人教育的理念,他們亦很贊同運動員退役後能持續進修,例如乒乓孖寶高禮澤、李靜以及滑浪風帆亞運金牌選手陳敬然都在浸大完成課程。余氏家族曾慷慨捐資予浸大,支持成立「體育學系發展基金」及「余潤興運動獎學金」等等,以推動大學在體育及康樂管理的教育發展。

每當有運動員於國際賽事上奪得獎牌,鎂光燈當然都集中在選手們及教練身上。作為本港乒乓球壇的推動者,這位幕後功臣謙說所做的不多,笑言只是擔任「幕後的啦啦隊」。不過,同時兼顧家族事業或體育公職,確實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余主席慶幸自己能遇上很多好同事和好委員,讓他可專心完成工作。余主席對體育的熱忱不容置疑,他著重的不是運動員能獲多少面獎牌、締造甚麼突破,而是全心全意推動運動員全面發展,添置訓練場地、完善退役安排等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打消運動員們、家長們的後顧之憂,鼓勵更多青年人從事運動,推進香港體育事業發展。

頂尖的運動員較量,耗費一萬小時的艱苦鍛鍊,追求的可能只是快千分之一秒,正如余主席所說體育精神就是不怕嘗試,勇於面對挑戰,自強不息,相信若大家抱持着這種態度面對人生,人人都能發揮體育精神,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