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May 2017
吳德龍先生獲頒授為Beta Gamma Sigma
香港分會榮譽會員資格
 吳先生出席二零一七年校慶酒會
 吳先生捐資成立吳德龍獎學金,
並與獎學金得獎人合照
吳先生去年牽頭與學生事務處等合作,
安排學生到南京實習,
並親自帶領學生參觀南京大學
吳先生身為校友,積極支持母校活動,
圖為出席商學院校友聚會
 吳先生與多位校友跟校長錢大康教授伉儷聚會

 吳先生為浸大知識轉移處諮詢委員會委員,
二零一四年為論壇講者之一

 吳德龍先生

  • SAR松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資深會員
  • 香港浸會大學諮議會榮譽委員
  •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事務處畢業生就業
    諮詢委員會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處附屬公司投資
    諮詢委員會委員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院財務預測工作小組成員
  • 香港浸會大學大學語言政策專案組成員
  •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會計及法律系、財務及決策學系、
    知識轉移處、 國際學院諮詢委員會委員
  • 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理事會副會長
  •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校友會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尚志會理事
  • Beta Gamma Sigma香港浸會大學
    分會榮譽會員
  •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
  • 職業訓練局會計業訓練委員會委員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及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校董
  • 江蘇省政協委員
  • 廣東省四會市榮譽市民
  • 香港特許秘書公會理事
  • 香港商界會計師協會董事兼秘書長
  •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
  • 特許金融策略師協會 (AICFC) 顧問
  • 澳洲注冊管理會計師公會金融服務
    委員會主席
  • 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第五屆榮譽理事
  • 香港—東盟經濟合作基金會
    常務委員會委員
  • 粵港青年交流促進會常務副主席
  •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副主席
  • 香港玉山科技協會副理事長
  • 香港腎臟基金會榮譽司庫
  • 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觀察員
  • 香港姑蘇經濟科技文化協會顧問
  • 大舜基金智囊團
  • 智庫「政賢力量」顧問、稅務政策
    及財政預算分配政策範疇召集人
  • 香港稅務學會會長 (2009-2011)
  •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會長
    (2011-2012)
  •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 (2007-2016)

「修讀會計的人大多選擇當上核數師,或開設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鮮有同時涉獵會計和金融兩個範疇。以我的同班同學為例,除我之外便一個也沒有。這樣看來,我走的好像是『非一般』途徑呢!」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資深會員、SAR松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吳德龍校友笑着評價自己的事業生涯。吳先生指現時香港會計師公會有逾四萬名會員,只有不多於一成跨進了投資銀行界。投資銀行界的入職門檻極高,可謂囊括了金融界的精英人才。吳先生能遊走於會計界及投資銀行界,他的成功之道是怎樣的?

「我跟隨許多師兄師姐的步伐,畢業後便加入了現時屬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我非常幸運,剛入行就有機會參與美林證券、瑞士信貸集團等投資銀行的核數工作,就是從那時開始對投資銀行的工作產生興趣,決定要投身其中,遂用心學習和了解該行業。此外,我的個性就是喜歡和各式各樣的人交往,加上與不少客戶有共同興趣,往往能和他們維持良好的關係,因而得以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人際網絡,這對我日後轉型有很大幫助。」即便如此,吳生先說他的轉型也不是一蹴而就。「別人總認為『隔行如隔山』,覺得會計師、核數師只懂得數字,不懂得公司的實際營運。」幸得舊同事牽線,吳先生有機會轉向商界發展,於是離開工作了五年的德勤,加入當時已上市、擁有多元化業務的華基泰集團有限公司。

吳先生說投資銀行有兩個範疇適合有會計師背景的人士,一是上市包銷保薦人,二是資產管理。由於一直憧憬投資銀行界的工作,亦希望更深入了解該行業,因此即使吳先生已考取會計師牌,擁有在當時令人豔羨的職業和社會地位,但他在商界闖蕩期間仍拼命學習上市及證券等相關條例,以便更易躋身投資銀行界。「儘管已努力裝備自己,但要找到入行渠道還真不容易,認識的朋友也沒有相關的人際網絡。」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努力,終獲一家投資銀行聘用,自此開展了在投資銀行界工作的生涯。吳先生認為他能達成目標,除了因其人際網絡外,積極裝備自己也非常重要。「就好像一把雨傘,天氣好時你用不着它,但不代表你不用預先準備一把,下雨了才懊惱沒有雨傘在手,那時便太遲了!我深信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此外,很多事情無論是人生還是工作,都是無法預計的,所以不要一開始便計較得與失,不帶期望的付出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吳先生說的正是自身的真實經歷。「有次受任職香港貿發局的浸大同窗所托而出席某場合,原本一心只為捧場,怎料竟在該場合認識了中國農業銀行旗下、專責投行業務的農銀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無心插柳下,我不但有機會成為了農銀國際的董事總經理,更負責心儀已久的私募投資範疇,這結果完全是意料之外。」

專注工作之餘,吳先生亦參與不少社會事務,如曾擔任香港稅務學會會長、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會長、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等,現時亦是香港特許秘書公會理事、香港商界會計師協會董事兼秘書長、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等。「我所擔任的公職都與自己的專業領域有關。踏入千禧年後,自己的事業已有一定基礎,加上我一直好奇這些組織的運作,又希望透過在公會擔任職務以增進對行業的認識,因此決定花時間在這些公職之上。」吳先生說這些公職真的不簡單,例如出任香港稅務學會會長不時獲邀出席電視台、電台的論壇、直播節目,探討當時大眾關注的議題,例如財政預算案,代表學會發表意見,因此會長必須對行業,甚至香港、內地、周邊地區或國際營商環境有更深入認識,故平時也要努力「溫書」,以免影響學會形象,貽笑大方。「其實出任會長也不是我的本意,稅務學會內人才濟濟,各人都可獨當一面,只是碰巧那時候稅務學會非常重視與內地單位互訪,而我是蘇浙小學畢業的,能說流利且標準的普通話,因此才被推舉出來擔此重任。」吳先生的際遇再一次印證一個道理──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身為校友,吳先生非常關心母校發展,除了捐資成立吳德龍奬學金、支持大學各項發展外,更積極參與大學事務。他不但是浸大諮議會榮譽委員、校友會理事會副會長,也是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及法律系、財務及決策學系、知識轉移處、國際學院等不同部門的諮詢委員會委員;經過多年來在會計、金融界的苦幹,以及在公職上的默默付出,吳先生累積了不少人脈。在他的牽頭下,更找來不少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來當浸大學生的導師。「我找來當學生導師的必定是業內『有頭有面』的人物,這樣做不是為炫耀我的人脈有多廣,而是要給浸大同學信心,大公司的高層、合夥人亦樂意扶持下一代,只要我們努力嘗試,浸大的學生一樣可以獲取難得的培訓機會。」

去年,吳先生更為浸大學生事務處的事業策劃中心牽線,向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青年事務委員會申請資助,安排30位學生在南京參加為期六星期的工作實習,當中的實習單位,包括內地知名證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江蘇衛視、香港貿發局等數間企業。「在此之前我已有數年策劃這類交流、實習計劃的經驗,熟悉申請政府資助的程序。當時跟學生事務處的鄧裕南教授和鄧藹儀博士說起,雙方一拍即合,最後決定由事業策劃中心和工商管理學院校友會合作,共同策劃了這個南京暑期實習團,我主要負責聯繫當地的政府單位、南京大學這些可提供實習機會的企業等,以及設計實習團的行程,並撰寫計劃書提交予青年事務委員會。我們不但成功申請到資助,整個活動也進行得非常順利,結束後南京大學更主動邀請我們今年繼續合作,真是令人鼓舞。」

吳先生覺得他有能力為浸大與業界穿針引線,幫助及培育下一代,是一件非常值得感恩的事,也給他帶來很大的滿足感。此外,他也期望透過實習及導師計劃,令浸大學生接觸更多人與事,擴闊視野,也更勇於表現自己。「浸大的同學好像不夠主動,或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事。比方說若有諾貝爾奬得主到大學演講,年輕時的我必定會去聽聽,即使講題與我無關,也不怕聽不懂,因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明白,而且這類機會難逢,錯過了可能再沒有下一次。」有如此關愛後輩、以身體力行扶助師弟師妹的校友,實在是浸大之福,學子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