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September 2017
李先生於2016年獲浸大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多位朋友親臨頒授榮譽大學院士典禮,
向李先生道賀
 李先生於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
李先生與時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一同出席活動
李先生(前排左五)主禮「香港中華總商會大專
院校學生實習交流計劃2017」啟動儀式
2007年香港青年聯會舉辦的心繫奧運活動
InnoGreen五周年慶祝

 李德剛院士,MH

  • 綠色環保建設有限公司董事
  • 德昌(有記)企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資深會員
  •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大學院士2016
  • 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
  •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成員(2010-2015)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委員會
    常委
  • 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
  • 上訴委員會(城市規劃)委員
  • 上訴委員會(消費品安全)委員
  • 環保及自然保育基金─節能項目
    審批小組委員
  • 清潔生產伙伴計劃─項目管理委員會
    委員
  • 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兼可持續發展
    委員會主席及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
  •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董事
  • 香港青年聯會前名譽副主席
  • 中華全國青年聯會前特邀委員 
  • 河北省青年聯合會前副主席

「作為一名僱主,如果有兩位求職者,其中一位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閒暇只顧『終日上社交網站』;另一位則接受浸大的全人教育,注重品格發展之餘,在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有所認識,我肯定選擇後者。」今期的焦點人物──李德剛先生的一個選擇,肯定了全人教育的重要。

李德剛先生絕對是浸大社群不會感到陌生的一個名字。自2010年起獲特區政府委任為浸大的校董會成員,李先生先後擔任多個與財務相關的委員會成員、校園拓展及設施管理委員會副主席,以及現任理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一直見證着大學的各項發展。問及李先生為何樂於支持浸大,他不假思索便回答說:「我十分認同浸大的全人教育理念。」李先生中五畢業後負笈美國,先後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及波士頓大學修畢本科及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李先生表示他在這兩所大學獲得豐富的商管知識,但也很渴望能有機會像浸大學生一樣接受全人教育的薰陶,因為他深明個人的全方位發展在現今社會至為重要。

去年是浸大的鑽禧校慶,以浸大人自居的李先生對大學的未來發展充滿期望:「浸大確實有很多出色的教授及有潛力的研究項目,例如謝國偉教授的防刮『鐵甲玻璃』及翁建霖教授領導的『個人化幹細胞療法』。我很認同浸大積極推動科技成果商業化,而我的朋友更參與投資大學這些知識轉移項目。」李先生提及的兩項研究,在去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分別勇奪最高榮譽大獎和醫學組金獎,可見浸大的科研水平備受國際肯定。「浸大尚有很多優秀的成就不為人知,例如浸大的數學系是全港第一!故此,我期望通過自己在商會及社會其他方面的網絡,讓更多人認識浸大。」

活力充沛的李先生,原來在建立自己的事業王國前,曾經歷一段「刺激」的金融業生涯。「年輕時我很嚮往金融業的精彩生活,於是剛畢業便先後加入多間大型銀行工作。一個初出茅蘆的小伙子坐在dealing room處理金額龐大的交易,真的『又刺激又好玩』。」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八年,李先生想跳出交易買賣的生活,遂踏上創業之路。步入而立之年,他創立了德昌(有記)企業有限公司,主要代理危險工作地帶的通訊設備及消防系統,例如發電廠,以及設於公路旁和隧道內的緊急電話。「當時手提電話還未普及,競爭對手亦不多,可說是獨市生意。」

另一方面,李先生一直有留意環保的發展,眼見可持續建築和環境規劃在世界各地已成為大趨勢,但香港的步伐卻較為緩慢。「當時我想,不少外國大廈採用的Green Wall(綠化外牆)其實十分適合香港這一個石屎森林,既可以綠化城市,又能緩解熱島效應和改善空氣質素。」於是,獨具慧眼的李先生又展開另一次刺激的旅程:他於2010年成立了綠色環保建設有限公司(InnoGreen),致力研發垂直及天台綠化,為客戶提供設計、施工及保養一站式綠化服務。李先生指政府牽頭推動節能、鼓勵綠色建築起了重要作用。政府在2011年推出了BEAM Plus認證(綠建環評),只要建有合規格的環保建築設施,發展商便可申請豁免地積比例不超過百分之十的面積。「大部分發展商為了獲取該認證,都積極提升建築物的環保設施,包括其綠化面積。」此外,環境局更於2015年5月公佈「香港都市節能藍圖」,為新建的政府建築物訂下環保準則,凡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須達「金級」或以上,地標建築物更須達到最高的「鉑金級」。隨着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李先生深信這行業在未來有不錯的發展潛力。

李先生又指現在InnoGreen採用的其中一款綠化系統,包括種植媒介、空氣淨化成效、以及因應不同環境因素而採用不同植物的類別,正是由浸大及另一間本地大學共同研發的成果。InnoGreen更計劃把服務擴大至「零灌溉系統」,即收集雨水用以灌溉植物,節省食水之餘,亦可減少雨水流入排水系統。由於早着先機,加上公司精益求精,李先生已成功帶領InnoGreen取得市場上可觀的份額,傲視同群。

事業有成的李先生並沒有獨善其身。他對公共事務和社會公益一直不遺餘力,尤其關注青少年發展與教育方面。李先生事事親力親為,包括親自帶領青少年參加「火車團」到國內進行交流;而最令李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由香港青年聯會於2007年舉辦的一項中港交流活動。「當時正值香港回歸十週年,青聯安排了數千名香港中學生及數千名國內學生在深圳進行交流。作為其中一位召集人,我放下了自己的工作一個多月,連同自己公司的同事一起努力籌辦此活動。」李先生回想籌備的過程殊不簡單,協調超過一百間學校相當具挑戰性,幸好整個交流活動效果非常理想,碩果累累。「由於同學們年齡相近,他們藉此活動建立了朋友圈和網絡。活動後他們繼續透過各種渠道維繫友誼,進一步認識國內的最新發展。」除了奉獻大量時間在社會公職上,李先生在父母親的薰陶下,亦慷慨捐資不同項目。2007年,他以父母之名成立了「幗有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集中資助一些與教育或長者有關的項目。其中,一所受惠的本地專上教育學府為鳴謝他們的熱心捐資,以李先生父親姓名命名了一教學樓層。2014年,李先生又捐資贈送逾500台輪椅予河北的殘疾人士,助他們重新投入社會。

作為多家公司的領航人,加上出任多項公職,還要兼顧家庭,李先生有何分配時間的秘訣?李先生笑說:「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如果時間上有衝突,就儘量按緩急輕重而調整。」李先生以往有一套分配時間的準則:六成時間投放在事業,三成時間回饋社會,包括參與公職及慈善工作,餘下的一成時間預留給家人。不過,李先生笑稱這個理想的時間分配「需要作出微調」:「畢竟現在投放在公司和社會工作的時間都有所增加,所以要得家人諒解。譬如有時候我不能回家吃晚飯,就改為與家人外出午膳。另外,我時常相約家人一起做運動,例如最近與女兒一起玩室內健身單車,這樣既可做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又能與家人保持良好溝通。」巧妙的時間安排是另一秘訣:「當大清早家人還在睡覺時我可以先和爸爸釣魚,然後中午回來與太太和女兒一起吃午餐。」

縱然身兼多職,李先生與家人的關係仍然非常緊密,樂也融融。去年李先生獲浸大頒授榮譽大學院士時,一家上下出席晚宴,場面溫馨,而幕後功臣正是李先生的賢內助。「我太太做了很多事情去維繫家人的感情,她與三位女兒的關係猶如朋友一樣。」此外,李先生經常鼓勵家人一起參與公益活動,更偕同妻子及女兒一同探望長者,希望女兒能透過這些活動了解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和需要,以及學懂關懷別人。「如果能把自己的興趣結合公益活動,效果將會事半功倍。」李先生舉例說:「小女兒對語文有興趣,於是太太安排她參與義教活動,教導小朋友英語。」最近,喜歡動手做沙冰的李太獲邀參加一個籌款活動,參加者只須捐款支持該活動,就能即時享受一杯由她親手製作的冰沙。正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人的支持及諒解,令李先生能在商界和社會公益事業上拼搏,毫無後顧之憂。

作為一位成功的年青創業家,李先生寄語年青人選擇行業前必須了解大環境和市場需要。他分享了一個朋友的故事:十多年前,他的一位舊同學離開自己的家族生意後,決定先「玩一年」。與其說他是在國內遊山玩水,不如說他是在親身體驗國家在不同方面的發展。有見教育是國內十大增長最快的行業,他便決定在此專業界別創一番事業。現在無論是在「出國留學」還是「創意培訓」,他的朋友在這兩個範疇上均做得有聲有色。「如果年青人加入一個增長迅速的朝陽行業,當市場膨脹他自然能從中得益,因而省回不少冤枉路。雖說『行行出狀元』,然而一旦投身夕陽行業,縱使不惜花盡時間和心血,也難敵不斷萎縮的市場需求。」

此外,李先生認為年青人應多了解自己國家的民族和歷史,他還笑說要向現任美國總統學習,因他經常強調「American First」,以國為先。他期望大學能夠提供更多機會予學生到內地交流體驗。「現在不少內地人外出已不帶現金,取而代之是以手機支付各項交易,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買東西等。香港的年青人在未來無可避免要與內地人接觸,而他們更可能是競爭對手,假如年青人尚未了解國內的發展及他們的做事方式,將會相當『蝕底』。」事實上,作為河北省政協常委的李先生目睹國家一直在改變和進步。以政協常委會議為例,大會邀請他口述發表其建議,當時副省長、市長和副市長級官員都在席,他也毫不諱言,直接表達對政府的期望,當中包括精簡部門和人員,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善部分部門辦事拖拉和效率低等等。而官員也接受其意見,可見內地正逐步開明地發展。

李先生有不少公職以至公益事業都與河北省有關,他說早已視河北為第二個家鄉。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李先生祖籍新會,在河北省當地也沒有任何生意。他與河北的緣份始於多年來的公益事業。李先生縱使留學外國多年,但他仍默默地為國家作無私的奉獻,正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之心。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效法李先生,看看社會有甚麼需要而盡一分力,社會將會更和諧並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