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辰女士(左二)亦有出席
婦委會中學生考察交流團
家人一同出席其公開講座
李美辰女士
- 和富社會企業董事
- 和富塑化集團資源及企業策劃部
高級經理 - 香港浸會大學諮議會成員
- 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特別顧問
-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校董
- 聖博德學校校董
- 寧波市政協委員
- 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
- 進出口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
- 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成員
- 民政事務局公共事務論壇成員
-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董
二十年前,適值香港回歸,和富塑化集團主席李宗德博士預視市民大眾對社會服務的需求殷切,因此創辦了「和富社會企業」,本着「取諸社會,用諸社會」之精神,銳意將社會服務「企業化」,同時凝聚各界共同服務社會,期望能有效運用資源,實踐「人和家富,民和國富」的信念,建立一個關愛、包容及互相尊重的社會。
二十年後,和富社會企業已發展成一個提供多元服務的平台,服務遍及長者護理、青年發展、學校教育及社區服務等,成功匯聚各界人士及團體攜手合作,建立貫通港九新界的支援網絡,每年直接或間接受惠人數逾二萬五千人,成績有目共睹!早前企業更舉行二十周年慶祝酒會,席間冠蓋雲集,香港特別行政區官員、政商賢達、高等院校代表等三百位嘉賓歡聚一堂,共同慶賀,足見和富社會企業之貢獻廣受認同。
和富社會企業董事李美辰女士對各界給予的支持十分感動,她指當日出席酒會的友好合作多年,不少義工視自己為和富一份子,大家不分政見一起就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服務,因此她說:「和富能有今天的成績,大家都有份!」和富社會企業的慶祝活動,一如其企業的宗旨,絕不會「為慶祝而慶祝」,他們藉慶祝活動同時舉行籌款,又接載基層人士觀賞慈善影片,並邀得九位擁有不平凡人生的社會人士向大眾分享生命點滴,傳播正能量。
李美辰女士為李宗德博士之長女,十五年前放下於會計師行的工作,加入和富社會企業這個大家庭。李女士指當時因祖父去世,她深感父親工作辛勞,故毛遂自薦。「其時剛巧我們於天水圍創辦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而我本人又很喜歡讀書,對教育及相關政策很有興趣,所以自薦加入和富社會企業。」二十年來,和富社會企業舉辦了形形色色的活動和項目,曾與合共一百五十家機構推展超過四十個項目,例如學生交流團、香港水足印定向、香港植樹日等。李女士說每項活動由籌備至完成,時有順逆,帶給她無數難忘的回憶,惟印象最深的,還是二十年來各界的信任與支持,「由大家初認識、繼而贏取信任、至主動成為合作伙伴,過程中團隊及義工出心出力、不離不棄,這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包容及關愛實在難能可貴,正是這十五年來最觸動我的地方。」
和富社會企業為一家非牟利機構,獨特之處是開拓先河,以企業的效益管理模式提供社會服務,成功推行多個知名項目,例如把香港仔警署二級歷史建築「紅磚樓」改建成蒲窩青少年中心;成立首間獲得「香港安老院舍評審計劃」認證的頌恩護理院;開辦天水圍第一間直資小學「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李女士說:「只要值得做,和富一定會幫手!」就好像為了促進社會接納露宿者和弱勢社群而舉辦的「無家者世界盃」;為提昇香港足球運動普及的「和富大埔足球隊」;為推動樂觀積極,尊重互愛,凝聚社會力量的香港開心D (HK.WeCARE) 活動等,例子俯拾皆是。
李女士十分認同父親李博士的理念,認為企業家應靈活地回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和富社會企業成立以來不斷求變,冀能扮演參與、連繫或促進等不同的角色。她指社會服務是「以人為本」的工作,有時難以釐定工作成效,但當有外界在評價我們項目的表現後決定給予資源,便代表項目具備一定成效,故她笑言「和富很麻煩,運作思維向外而非向內」,由和富推動的項目,經常要向外爭取合作伙伴和財政資源,而非由和富一力承擔,原因是「父親絕對希望項目有更多人參與」。因此,和富願意接手他人的項目,同時亦樂意把一手培育的項目交予其他持份者接手,例如和富大埔足球隊由成立至參加丙組聯賽、逐步晉級至甲組及現在的香港超級聯賽,最後由其他人領班,可見和富企業包容的胸襟。
縱然工作偶有困難和挑戰,身為虔誠天主教徒的李女士非常感恩和富社會企業有着一班充滿魄力的同事及滿腔熱忱的義工團隊。李女士認為:「最理想的機構發展是機構一直持續下去,不受個人的影響,機構只須定下長遠的目標和使命,持續為社會作貢獻。」因此,機構的領導人只需要尋找最合適的人選擔任,她指出:「香港有很多有抱負的人,大家都很努力,我不是接任,只是輔助而已。」她更指從這十多年服務社會的經驗中學習到,社會服務需要未雨綢繆,「市場好、社會好時,就要開始思考」,不要到問題發生時才想辦法。現今社會時常討論到人工智能如何取代人類的工作,李女士就慶幸自己能擁有這份「以人為本」的工作,因為「有人的地方,就代表永遠有工作做!」李女士伴以其開朗的笑容解說。
現代潮語裏有「貼地」一詞,意指人辦事實在,關注並了解民間疾苦、社會動態,用此潮語來形容李女士亦十分貼切。李女士於社會上擔任不少公職,包括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董、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成員、進出口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及寧波市政協委員等,她亦曾任禁毒常務委員會委員,積極地參與各項諮詢及提出建議。透過這些公職,李女士指「能感受到業界的脈搏」,聆聽不同的聲音,藉此增強和富社會企業的網絡。受李女士感染,其丈夫近年亦投入社會工作,專注於青年及商會界別的工作,進一步協助和富社會企業擴大網絡。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是李女士掛在口邊的一句話,能有如此胸襟,李女士說父母對她的教誨影響至深。「母親較為感性,是一個充滿愛的人,願意與不同階層的人士接觸交流;父親則有着天賦的使命感,縱有堅持,亦願意聆聽,甚至為更大的使命而作出改變。」從父母身上,李女士學習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和互相尊重的重要性。身為三位兒女之母,李女士很注重給予子女發揮的空間。早前她帶同子女到內地梅州參觀一間由馬來西亞籍華僑修士開辦的英語學校,在沒有冷氣沒有床亦沒有任何娛樂的環境下,「小朋友可以和我們一齊睡在地上,與小雞同小豬們一起玩!不怕髒也不怕熱!」李女士領略到現代社會物質充裕,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唾手可得,但原來快樂可以很簡單。她希望父母及青年人學會如何在最少的資源下自處,尋找自己的定位,成為一個堅毅的人。
身兼香港浸會大學諮議會成員的李女士,曾在浸大修讀教育文憑,亦因浸大是首家推行和富領袖網絡的大專院校,故接觸過不少浸大學生,她讚揚浸大的同學務實,「肯學肯做,懂得感恩」,希望浸大繼續延續此關愛精神。浸大近年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服務學習 (Service Learning),學生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有需要的社區向居民提供服務。李女士認為香港大部分年輕人也抱有服務社會的熱心,她建議青年應多接觸不同階層人士,了解社會上的問題,明辨是非,並培養助人為快樂之本之心,「人的價值在於其德行,知識不難獲取,品格培養才是教育過程的核心。」
浸大創校六十年來一直秉持全人教育的辦學理念,推動關愛、創新和具環球視野的文化,在教學及科研上力臻至善。和富近年推動品格塑造等項目,重點同樣是宣揚包容、互相尊重等核心價值,浸大與和富的理念非常吻合,因此大家在各個領域合作無間。例如早前和富協助浸大教育系安排一些在職副校長到和富社會企業觀摩,了解該機構的運作,加深教育界了解和富對老人及青年的服務模式。跟浸大合作多年,李女士對浸大十分欣賞:「雖然浸大是一間規模較小的大學,但卻因此充滿彈性,發展與別不同!」李女士還特別留意到,浸大校友有着不同的學科專業,各有特質,均對社會作出不同程度的貢獻,影響深遠。當中包括早前企業二十周年慶祝酒會的司儀,「他是和富領袖網絡於2006年在浸大成立首間大專分會時的第一屆會長啊!」李女士表示能見證着不少浸大同學的成長,真的非常感動!
訪問過程中,不難發現李女士真的很有「心」,對社會議題的關心、對服務社會的熱心、對服務對象、家人及同事的愛心和貼心、對解決問題的細心和決心……從心出發,這就是社會領袖的特質吧!「回顧、加力、繼續前行」是李女士對其工作的一個小小總結,她期望社會企業能爭取更多市民的參與及支持,以達至「人和家富,民和國富」的目標。浸大亦冀望能善用大學自身的優勢,在服務社會上擔當領導角色,為建設美好香港出一分力。